山地車故障的修理方法

  山地自行車的最大優點就是堅固及耐用,能在多種不同環境的路面上行駛,但即使再堅固耐用,平時也要注意保養和維護.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山地車修理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山地自行車的維護保養

  總的來說,只要是能動的地方,都要經常地進行保養和檢查。但重點是傳動系統、制動系統和三道軸***即前後中軸***。

  ㈠傳動系統的保養:主要是潤滑。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潤滑油。要提醒大家的是,應使鏈條經常保持其油潤靈敏,尤其是在涉水和淋雨後,要及時加油。前後變速器的活動部位也要經常注油,鏈條和變速器所用的油最好是自行車專用的防鏽潤滑油,用普通機油也可以,但效果較差。

  ㈡制動系統的保養:制動系統關係到出行的人身安全,所以尤為重要。除了保持各活動部位的靈敏可靠外,要經常檢查剎車塊的行程間隙和磨損情況。剎車塊的行程間隙兩側都應保持在2—3毫米的範圍內。如果間隙太大,會增加剎車塊的自由行程值,使得剎車的靈敏度降低,間隙如果過小,又可能會出現剎車把勁的現象,增加騎行力度,浪費體力。每個剎車塊的表面都有兩個以上的溝槽,如果這些溝槽將要磨平或者已經磨平,就應該及時進行更換,以保證制動的靈敏度和行車安全。

  ㈢三道軸的保養:三道軸有好幾種。分普通軸、密封軸、軸承軸等。但無論是哪種軸,都要是時的進行保養。其時機是萬公里/年,也就是說如果跑夠了一萬公里,無論到不到一年,都應進行一次更換黃油的保養,如果跑夠了一年,無論到不到一萬公里,也要進行一次更換黃油的保養。同時檢查鋼珠和軸檔等零件的磨損程度,是時更換。注意平時不要用機油進行各軸的潤滑。 ㈣剎車線和變速線的保養:一般的剎車線和變速線都有運動導管,這些導管的兩端都不可避免地會進入一些灰塵和溼氣,雨天還會進入一些雨水,極易造成線的鏽蝕,應把線抽出,將線的四周抹上黃油再穿入裝好。並且每年,最多不超過二年就要再上一次黃油。

  

  ㈠補胎:在長途騎行的過程中,扎胎是最常見的故障。所以每個騎手都必須學會自己補胎。補胎有幾個重要的環節必須掌握。 第一是拆裝輪胎

  先說拆,山地車的輪胎一般情況下是比較好拆的。用一個輪胎撬板在遠離氣門咀的地方,以車圈的外沿為支點,將外胎撬起一個點,用另一個撬板在前一個撬點的附近再撬起一個點,依次將外胎一點點地全部撬開,要注意別把內胎撬破。然後將內胎從外胎中取出,取內胎時要最後取氣門咀,這樣即省時又省力。再說裝,先將氣門咀裝入車圈的氣門咀孔內,再將其它內胎全部裝到外胎裡,注意保持內胎的平整,為了保證這一點,可以在將內胎全部裝入外胎後,先少量地充點氣,再裝外胎,裝好外胎後要檢查一下氣門咀是否裝正。

  第二是查詢漏洞

  查詢漏洞的方法有好幾種,無論用哪種方法,都要將內胎先充好氣,要注意的是內胎離開外胎後充氣太足容易爆裂,這一點一定要注意。查詢漏洞的方法中以水試法最為靈敏快捷。在旅行途中往往是沒有查詢漏洞用的水,或者沒有盛水用的容器。可以試用面板感覺法和土埋法等方法。

  第三是補漏

  補漏的關健是搓和貼,搓是把漏洞的四周都搓出新茬,面積要大於補皮,而後均勻地抹好膠水,晾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要保持搓面的清潔,再把補皮貼在漏洞處。補皮有兩種,一種是用舊內胎做補皮,這種補皮,在貼之前,要把裡面也搓出新茬,抹上膠水。另一種是買來現成的冷補膠,這種補皮,一面是防水紙,另一面是錫伯紙。用時將錫伯紙揭開,直接貼在抹好膠水的漏洞處即可。要領是貼牢。

  如果是快拆軸,為了節約時間,可以用更換內胎的方法。但在拆輪胎之前,要先把閘架鬆開。

  ㈡調整變速器:隨著騎行時間的延長,變速器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使騎手感覺到不好用,騎手如果學會了調整變速器,可以保持變速器的良好狀態。調整變速器有三個要領。

  第一是變速線的鬆緊度

  調整線的鬆緊度時應該使鏈條處在小輪的位置上。把線拉緊,但是不能太緊,要保持一定的彈性。

  第二是限位螺釘

  無論是前變速器還是後變速器,都有兩個用來進行調整的螺釘,前變速器的限位螺釘是控制撥叉向內或向外動作位置的,後變速器的限位螺釘是控制導輪向內或向外的動作位置。

  第三是微調

  在變速線的一端都有一個微調旋鈕,是用來進行微細調整用的。可以邊進行調整邊試。

  ㈢更換腳踏:

  我們所騎自行車的兩隻腳踏***或叫腳蹬子***螺紋是不一樣的,左邊的是反扣,右邊的是正扣,為了方便記憶,我們可以簡單地記成“左反右正”。拆裝時應該注意旋轉的方向。拆卸要注意用力時不要傷著手,裝時一定要旋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