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勵志故事

  很少見到有人專心致志地去完成一件美好而正當的事。我們通常見到的,不是畏首畏尾的學究,就是急於求成的莽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有比較才會有進步

  查爾斯.施瓦布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他屬下的一個工廠的工人總是完不成定額,他試著換了好幾任廠長,然而都不奏效。後來,他任命了一位自己十分賞識的人做廠長,但是產量仍然沒有見效。於是,施瓦布決定親自處理這件事。

  他來到工廠車間時,正值日班工人要下班,夜班工人要接班。來到工廠廠地後,施瓦布問一個工人:“你們今天一共煉了幾爐鋼?”

  “六爐。”這個工人答道。

  施瓦布在一塊小黑板上寫了一個“六”字,再巡視了一下工廠就回去了。

  夜班工人上班了,看到黑板上出現一個“六”字,十分好奇,忙問門衛是什麼意思。“施瓦布今天來過這裡,”門衛說,“他問白班工人煉了多少爐,知道是六爐後,他就在黑板上寫了這個數字。”

  第二天早晨,施瓦布又來到工廠,特意看黑板,看到夜班工人把“六”換成了 “七”,十分滿意地離開了。

  白班工人第二天早晨上班時都看到了“七”。一位愛激動的工人大聲叫道:“這意思是說夜班工人比我們強,我們要讓他們看看並不是那麼回事。”當他們晚上交班時,黑板1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十”字。

  就這樣,兩班工人競爭起來,這個工廠的產量很快超越了其他工廠。

  篇二: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

  在一次聚會上,著名的汽車商艾頓向他的朋友,後來成為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回憶起他的過去———父母早逝,是姐姐幫人洗衣服、幹家務、辛苦掙錢將他撫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後,姐夫將他攆到舅舅家。舅媽更是刻薄,在他讀書時,規定每天只能吃一頓飯,還得收拾馬廄和剪草坪。剛工作當學徒時,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將近一年多時間是躲在郊外一處廢舊的倉庫裡睡覺……

  丘吉爾驚訝地問:“以前怎麼沒聽你說過這些呢?”艾頓笑道:“有什麼好說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擺脫受苦的人是沒有權利訴苦的。”

  這位曾經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車商又說:“苦難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這條件就是,你戰勝了苦難並遠離苦難不再受苦。只有在這時,苦難才是你值得驕傲的一筆人生財富。別人聽著你的苦難時,也不覺得你是在念苦經,只會覺得你意志堅強,值得敬重。但如果你還在苦難之中或沒有擺脫苦難的糾纏,在這個時候你能說你正在享受苦難,無異於就在請求廉價的憐憫甚至乞討……”

  艾頓的一席話,使丘吉爾重新修訂了他“熱愛苦難”的信條。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時,它就是你的屈辱。

  篇三:羅斯福教育孩子的故事

  讓世人欽佩的是羅斯福身為總統,卻從不庇護孩子,讓孩子享有特權。二戰開始後,他把兒子全都送上了戰場,並告誡說:“拿出良心來,為美國而戰!”

  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他不僅治國有略,而且教子有方。他的四個兒子在二戰中浴血戰火,連立戰功,之後又都躋身美國政壇。

  “對兒子,我不是總統,只是父親。”羅斯福的這句話曾在美國人心中產生過不小的震撼,這也是他一貫遵循的教子原則。

  羅斯福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甚至認為孩子在思想上也應該是獨立的。當二戰正愈加激烈時,兒子問他該怎麼辦。他說:“要我告訴你該怎麼做,那你應該首先認清我是一個怎樣的父親。你們的事是你們自己的事,我從不干預。”

  羅斯福還竭力反對孩子依賴父母過寄生的生活。他從不給兒子任何資助,讓他們憑著自己的能力去開闢事業,賺他們該賺的錢。但在錢財的支配上,他絕不讓孩子放任自流。兒子在一次旅行中買了匹好馬,卻沒有了回程的路費,便打電話要求父親幫助。他回答說:“你和你的馬游泳回來吧!”兒子只能賣掉馬,買票回家。從此他懂得了不能無計劃用錢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