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花花語有什麼含義及養殖方式

  紫荊花的葉子因為像羊蹄,又名紫荊花,是常見的行道樹。那你知道紫荊花的花語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紫荊花的花語含義,希望對你有幫助。

  紫荊花的花語

  紫荊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親情、兄弟合睦。紫荊花又叫紅花紫荊、洋紫荊、紫荊花,為蘇木科常綠中等喬木,葉片有圓形、寬卵形或腎形,但頂端都裂為兩半,似羊蹄甲,故有此名。紫荊花,花色紫紅,形如蝴蝶,景色奇特,豔麗可愛,當葉子還沒長出時,枝條上花已盛開,所以又稱“滿條紅”。在中國古代,紫荊花常被人們用來比擬親情,象徵兄弟和睦、家業興旺。

  紫荊花品種

  紫荊花不單是隻有紫色的,近幾年科學家們培育出了白色的紫荊花品種。它獨特的顏色就決定了它飄逸的姿態。當白色紫荊花迎風盛開時,枝頭上花團錦簇,景象美不勝收。當花兒隨風起舞時,像是一位九天之上的仙子,姿態從容優雅。

  紫荊花簡介

  紫荊花,又叫紅花紫荊或紫荊花,為蘇木科、羊蹄甲屬喬木;分枝較多,小枝細長,被毛。葉革質,葉片有圓形、寬卵形或腎形,頂端都裂為兩半,似羊的蹄甲,故此得名。花期冬春之間,花大如掌,略帶芳香,五片花瓣均勻地輪生排列,紅色或紫紅色,十分美觀。

  紫荊花終年常綠繁茂,頗耐煙塵,特適於做行道樹;樹皮含單寧,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樹根、樹皮和花朵還可以入藥。紫荊花也是重要的園林綠化苗木。

  紫荊花是香港市花。在香港的歷史上,還有一段關於紫荊花的悲壯的故事:一百多年前,香港居民為反抗英國的入侵,前仆後繼,無數先烈英勇就義!劫難過後,人們在桂角山建造了一座大型墳墓,合葬那些壯烈犧牲的英雄。後來,桂角山上長出一棵人們從未見過的開著紫紅色花朵的樹,很快這花開遍了香港。清明前後花開尤盛,民眾將其命名為紫荊花,以紀念那些犧牲的烈士。

  在古代,人們用紫荊花比擬親情,比擬兄弟合睦。傳說東漢時期,京兆尹田真與兄弟田慶、田廣三人分家,所有財產已經分配完畢,餘下一棵紫荊樹意欲分為三截。天明,當兄弟們前來砍樹時,發現樹已枯萎,落花滿地。田真不禁對天長嘆:“人不如木也!”。從此兄弟三人不再分家,和睦相處,紫荊樹也隨之獲得生機,花繁葉茂。陸機為此賦詩:“三荊歡同株,四鳥悲異林。”李白感慨道:“田氏倉促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

  紫荊花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為主,嫁接繁殖為次。此樹雖然滿樹紅花,但由於雌蕊的柱頭已退化,不能授粉育種,故“花而不實”,無種子繁殖。

  扦插

  繁殖是在3月-4月間,選擇一年生健壯枝條剪成長10釐米-12釐米,並帶有3個-4個節,插穗下部葉片剪去,僅留頂端兩個葉片插入沙床中。插後及時噴水,用塑料膜覆蓋。在氣溫18℃至25℃條件下,約10天可長出愈傷組織,50天左右便可生根、發芽。成活約1年後,苗木即可達1米左右,於翌春移栽於圃地培育。

  嫁接

  繁殖是採用闊裂葉羊蹄甲、白花羊蹄甲、瓊島羊蹄甲等為砧木,進行高位芽接。嫁接的時期在春季4月-5月或秋季8月-9月苗木未抽新芽前進行。

  紫荊花栽培技術

  移植宜在早春2-3月進行。小苗需多帶宿土,大苗要帶土球。溫室盆栽,春、夏水分宜充足,保持溼度。夏季高溫時要避免陽光直晒。秋、冬應稍乾燥。生長期施液肥1-2次。此花在亞熱帶、長江流域盆栽,冬季應入溫室越冬,最低溫需保持5°以上。

  紫荊花在用於園林綠化時,為了獲得良好的遮陽效果,一般均採用大苗***直徑在10釐米以上***移栽。由於它適應性很強,大苗移栽成活率極高。大苗移栽前必須進行截幹處理,一般截斷留取主幹3米-5米,並保持一定樹形。適當疏枝和截短,留分枝在0.2米-1.0米便可。移栽大苗需帶“泥球”,栽植不宜過深,否則會引起爛根,影響成活;種植後須設立支架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