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前怎樣做好購房預算

  購買房產,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相當大的投資,如果你正在焦慮地考慮買房事宜,來看一看怎樣做好購房預算吧!

  問題一:有多少錢可以買房?

  簡而言之,量入為出,有多少錢買多大房子。

  按照業內經驗總結,如果是自住房屋,總價款應該控制在家庭年均收入6倍以內比較安全,每月按揭貸款額度不超過家庭收入的50%。而這個經驗值只不過是個適中方案,比如公司人的預期收入,售樓小姐就會把你的預期收入算得很高,而保險專家會把預期收入算得比較悲觀,傾向於用投資賺取更多收益的人士,他們總是天真地認為投資的收益會戰勝通貨膨脹—比如說我—就會把50%這個比例壓得更低,以便除了生活開銷之外有更富餘的資金用於定投活動。

  測算現金:要測算家庭可變現用於購買房產的現金,這種測算不能滿打滿算,在已經購買大病和意外保險的情況下,最少要預留出家庭6個月的生活費,以防不測。

  預期年收入:這個測算比較複雜,因為這和個人的境遇有很大關係,很像在預測一隻股票的升值幅度。

  如果你非要預測,可以把你工作以來每年的收入增長幅度減去每年的通貨膨脹率,得出你的平均年收入增長曲線,然後再預計以後6年的通貨膨脹率,一般來說這是個猜測的資料,假設你月入6000,你猜測今後6年平均通脹率為4%,而你此前5年的實際工資增長率為10%,那麼你未來工資增長率為“10%×70%+4%”,也即11%,據此你可推斷未來6年的工資水平。

  這種工資水平說的是實實在在可以保證拿到的那部分,有的公司人從事週期性極強的行業,在旺季和淡季的年份收入相差很大,如果計算比較保守的話,應該按淡季工資收入佔比較大的權重來預期未來收入水平。

  問題二:你應該買多少錢的房子

  假設某公司人月收入5000元,貸款20年,首付30%的話,那麼這個公司人適宜購買房價在100萬元左右,而首付款需要在30萬左右。

  對房屋面積的選擇

  當購房人認定要在某處購置房產時,接下來就要對所選購的房間面積、戶型進行考慮。因為商品房的價格每平方米動輒上千甚至於數千元,因此,每一平方米都要精打細算。從房屋戶型來說,應根據家庭人口的數量、房屋使用的功能以及資金實力來進行選擇。現在,人們一般喜歡要“四大一小”、雙衛生間、雙陽臺的房間,因為這樣的房間更適合人們的居住,但具體選擇什麼樣的房屋,首先應確定房屋的總建築面積要多大。

  考慮貸款還貸能力

  大部分城市都已經開展了購房貸款業務,也就是所謂的“住房按揭”。國內目前住房銀行貸款和公積金貸款也已陸續展開,這對於部分人來說購房就要考慮貸款償還這一問題。

  購房時的各項稅費

  稅費的繳納在購買房產時佔有相當的比重,其中比較重要的幾個稅項有契稅、房地產交易費等。目前,個人購房的房產交易稅費一般約為4%左右,這些稅費在購房時也應考慮進去。

  瞭解物業管理的雜費支出

  商品房一旦售出之後,購房人就要開始負擔一切房屋的開支,如房屋的修繕、水、電、取暖、電梯、保安費等等,對這些開支如果未加考慮,或考慮不足,那麼買房時就有可能造成失策。因為這些開支每月往往要數百元,甚至上千元之多。國內的物業管理收費標準比較混亂,各個地區、各類物業的收費不盡相同。購房之前,購房人就更有必要對物業管理支出有個比較清楚的瞭解。否則的話,買得起房,卻用不起房的尷尬就極有可能出現。

  房價之外還有哪些費用

  如果購房的公司人只盯住房子的總價來計算自己要付出的現金那就會有問題,因為除了房屋價款以外,還有亂七八糟一大堆其他稅費等著你支付。

  契稅:90平米以下普通住宅契稅為1%,90-140平米的住宅契稅為1.5%,非普通住宅的契稅稅率為3%。這是2008年底進行過調動的稅率,稅率會隨著金融當局的政策而變化。

  印花稅:暫免。

  公共維修基金:從去年2月1日起按照商品房建築和安裝成本每建築平米造價的8%繳存首期公共維修基金。

  按揭費用:公積金貸款的交易費用主要有按貸款額千分之五收取的擔保費和按揭貸款額千分之三收取的評估費。擔保費不低於300元;評估費用不低於300元,不高於1500元。

  首期物業費:收房時須交一年的物業管理費用。

  首期取暖費:收房時須交一年的取暖費用***北方地區,自供暖除外***。

  裝修費用:每平米平均1000元左右。

  車位費用:大概一個月100-400元

  如果有公司人要購買一套90平米的多層住宅新房,總價80萬,首付20%以公積金貸款的普通住房其所需要繳納的費用則有:

  在二手房交易中還需要繳納中介費用;成交價格的2.5%以內的資訊費用;居間中保及權證代辦費用3000元;貸款服務費用1000-2000元。

  在二手房交易中賣方還需繳納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但一般賣方會把這些稅務費用加在買方身上,如果購買二手房的公司人也應該對這些稅有所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