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小年吃什麼食物最合適

  農曆“小年”,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束。過小年通常人們要吃什麼?小年習俗吃什麼你知道麼?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農曆小年吃什麼:過小年要吃麻糖

  小的時候這一天要盼著吃麻糖.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麻糖的功德有這麼大?怪不得祖祖輩輩的人們都保留著臘月23吃麻糖的習俗,這習俗中蘊涵了多少生民善良的願望.無論如何,春節的年味是豐富的,這要比西方的聖誕節要排場的多,要深刻的多,可以說,春節是世界上的第一大節!從小年開始年味漸濃至初夕夜走向第一高潮,到正月十五迎來第二個高潮,初夕夜迎神的那一刻,有多少禮花綻放?有多少爆竹燃放?有多少人圍著旺火仰天樂?

  農曆小年吃什麼:過小年要吃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關東糖在東北的農村、城市裡,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城裡和農村,家家吃餃子、喝酒,慶賀如同大年***春節***。在關東的農村,過小年這天,還有一項特別的祭禮活動,送灶王爺昇天。舊時,不論貧富,只要是頂門成家過日子,就要在鍋臺上邊的牆上,供奉灶王爺的尊像,在像的兩邊貼幅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爺奉為神明,由它來主宰一家興衰禍福,由於四季常住灶間,察看一家人的活動,自然成為“一家之主”。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開始祭灶活動,成為天子的五祭之一。漢代以前的文字記載稱其為灶神。唐以後又稱其為灶君。至於灶王、灶王爺的說法是唐朝以後民間的說法。使他的職稱與稱呼合為一體,成為另人敬畏、惹人喜愛,有讓人怕的神。傳說灶王爺叫張生,家裡很富。媳婦李氏很賢惠,但不能生育,被張生休了。她勤懇過日子,成了大財主。張生的再婚婦人,好吃懶做,坐吃山空,敗盡家業,續絃之妻餓死,張生靠乞討度日。當張生到李氏家討飯時,二人見面,張生羞愧難當,一頭扎進灶坑裡,被灶火燒死。張生昇天後向玉皇認錯,被封為灶王爺。而今關東農村供奉的灶神卻演化成為玉皇大帝之弟,玉皇大帝賜給他灶王的封號,讓他成為天地間的使者,作為玉皇大帝的耳目。他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打道迴天宮,與玉皇大帝團聚,並彙報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為,玉帝根據奏報的情況,對這家人進行獎善懲惡。

  因此,過小年送灶王爺昇天,也成為每家都很重視的一件大事。這天,家家起早,把庭院打掃的乾乾淨淨,在院中間設一香案,上邊插上幾柱香,擺上新蒸好的饅頭,三個一疊,共三疊,還要擺上水果、糕餅、關東糖和幾碟菜。這家的女主人,用高粱杆精心扎一匹馬,一掛車,備灶王爺昇天時坐用。在祭祀開始前,主人要先撤掉灶王爺像前的供板,誠惶誠恐地把灶神像摘下來,放到院中的香案上。全家人跪到香案前,雙手合一,嘴裡不斷念叨:“灶王爺昇天堂,見到玉皇,多言好事,少說賴話。”那種真誠心情,都熔鑄在禱告中。儀式結束時,主人點燃火柴,把煙燻火了一年的灶神像,連同扎的車、馬一起燒了。大人孩子們仰望著天空,此時此刻,在冥冥之中,灶王爺已經坐著馬車乘長風,披彩雲,回到天宮。儘管主人們對灶神表現出十分虔誠,並千叮萬囑灶神上天多說好話,保佑一家平安。但純樸憨厚的關東農民,還是有點放心不下。他們索性用關東糖把灶王的嘴給封上,免得他上天之後,見到玉皇搬弄是非,說壞話。給灶王爺吃關東糖的另一種意思託他到玉皇大帝那裡,多給家裡人說些甜言蜜語。這種用關東糖封灶王爺的嘴,進行行賄祭灶的獨特風俗,是民間按照自己需要塑造神靈。

  因此,在送灶王爺昇天時,各家各戶都要買上一二斤關東糖,在香案上擺供。

  拓展閱讀:南北方小年的時間差別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在中國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區,這是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當時的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心裡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西南雲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區把正月初一作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