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小寒內容

  小寒是“二九”的第六天,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民間歷來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等古諺。而小寒有很多知識你都知道嗎?

  【小知識】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白日隱寒樹,野色籠寒霧,這寒氣其實是陽氣上升,逼迫陰氣所為。此時舊歲近暮,新歲即將登場,寒冷鴻飛疾,蟄伏在自然界的生命活力已經開始醞釀。

  年節將至,年味漸濃,人們開始著手採購年貨、寫春聯、剪窗花……全國上下一起為春節做著準備,也是人們最感溫暖的時刻。

  丨小寒三候丨

  初候雁北鄉,小寒二陽之際,雖然是冰天雪地,但是陽氣已動,因此候鳥大雁感陽出現向北飛的跡象。

  二候鵲始巢,禽鳥最早得知氣候變化,此時喜鵲已得來年之氣,開始銜草築巢,準備孕育後代。

  三候雉始鴝,羽毛漂亮雉鳥也被稱為“陽鳥”,它們會感陽氣的萌動而雌雄同鳴。

  丨小寒民俗丨

  > 探 梅 <

  小寒的時候,天氣正冷,臘梅花卻迎著風雪綻放了,此花的開放,也許是為了給蟄居的人們一個走出來的理由。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 南京:吃菜飯 <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搭配,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香鮮可口。

  > 廣州:吃糯米飯 <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加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 天津:吃黃芽菜 <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

  【 冬練三九 】

  小寒至大寒的這段時間,正值三九,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能夠增強身體禦寒能力。

  俗話說“冬練三九”,但小寒時節的運動原則是,一要在日出後才開始鍛鍊,二是準備運動不可馬虎,應待身體暖和後再脫衣鍛鍊。

  運動要適度,以養胃氣,莫要練到大汗淋漓。鍛鍊後要及時穿衣,避免寒邪侵襲。

  懶惰會讓人心情越來越糟糕,當中午或下午有溫暖的陽光和清新干爽的空氣時,不妨多到戶外去散散步,你會感到精神煥發,思路清晰。

  丨小寒詩詞丨

  小寒***吳藕汀***

  眾卉欣榮非及時,漳州冷豔客來貽。

  小寒惟有梅花餃,未見梢頭春一枝。

  鷓鴣天***宋·周紫芝***

  讀盡牙籤玉軸書。不知門外有園蔬。

  借令未解鑾坡去,也合讎書在石渠。

  微雨後,小寒初。滿斟長壽碧琳腴。

  不須更問荊州路,便上追鋒御府車。

  浣溪沙***宋·舒亶***

  燕外青樓已禁菸。小寒猶自薄勝綿。

  畫橋紅日下鞦韆。

  惟有樽前芳意在,應須沈醉倒花前。

  綠窗還是五更天。

  二十四節氣科普知識手冊之小寒

  品 讀 節 氣

  一個溫暖的雪夜

  “一個溫暖的雪夜”好像是劉白羽作於20世紀50年代一篇記不得是散文還是小說的標題,“雪夜”給予一個溫暖前置的標題一直縈繞我心。在東北下鄉時,這雪夜的溫暖是燙得烙背的炕,是火爐裡火燒柴禾像火車頭一樣喘息的轟隆聲。此時雙層玻璃上融化的冰霜像是淚痕,有雪片羽毛般飄到冰碴與水汽交融的玻璃上,便癱軟成微小的水珠,變成淚痕的一部分。

  童年的雪是被綿綿厚厚地包裹著像蘑菇一樣的小木屋,燈光是在藍盈盈的雪上拉出很長燈影的橙黃。那溫暖的記憶是,還鑽在暖暖的被窩裡,母親就把涼涼的手伸進來。“看看,”母親說,“老天爺昨夜又做了好事。”此時從被窩口探出一隻眼睛,呵氣裡窗玻璃已被陽光耀得發亮。母親將衣服暖在夾層被子裡,早上喝的粥裝在竹殼熱水瓶裡,煤爐上水壺裡嫋嫋飄著熱氣。這樣的記憶,窗外的雪就是晶瑩著的溫潤——讓太陽照著是綿軟的微微顫動的紅,沒陽光的地方,簷則被雪壓成黑黑的凝重。童年的雪,“未若柳絮因風起”,輕盈中帶有那種稚嫩的雪香,氤氳中沒有氣勢,魯迅所說“雨的精魄”的悲涼也體會不到。

  我喜歡賈島的“堂虛雪氣入,燈在漏處殘”。屋裡爐火要一半已盡一半還紅著,這樣才能感受“狐裘不暖錦衾薄”與“雪窗休記夜來寒”。由此想,雪夜的溫暖其實都是在雪的純淨中包圍著的感嘆,一下雪,這世界變得靜了,淨了。我烙印中的東北漫長雪夜,剛下完新雪,無風,空氣中殘留著雪的晶瑩,天變成特別清朗,銀妝素裹,嶄新得亮到耀目的屋頂煙囪裡都整齊飄著嫋嫋的煙,那煙在純淨的新雪之上美成那樣的絳紫。皓月當空時,雪原的銀亮好像都會被那月亮吸收,天地間變成那樣透明空曠,你也就真正能體會南朝謝惠連《雪賦》中“月承幌而通暉”一句的味道。

  節選自《四季小品》/朱偉 著

  小寒三候

  雁北鄉:小寒之日“雁北鄉”,這個“鄉”是趨向,北飛雁已經感知到陽氣,是為先導。

  鵲始巢:小寒後五日“鵲始巢”,喜鵲噪枝,已經開始築巢,準備繁殖後代了。

  雉雊: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雞,陽鳥,雊***gòu***,求偶鳴聲,這時,早醒的雉鳩就開始求偶了,早春已經臨近。

  節選自《微讀節氣》

  詠廿四氣詩·小寒十二月節

  【唐】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聚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臘梅香

  【宋】喻陟

  曉日初長,正錦裡輕陰,小寒天氣。未報春訊息,早瘦梅先發,淺苞纖蕊。搵玉勻香,天賦與,風流標致。問隴頭人,音容萬里。待憑誰寄。一樣曉妝新,倚朱樓凝盼,素英如墜。映月臨風處,度幾聲羌管,愁生鄉思。電轉光陰,須通道、飄零容易。且頻歡賞,柔芳正好,滿簪同醉。

  小 寒 習 俗

  九九消寒,每天一筆

  從元代開始,皇宮到民間都時興“九九消寒圖”,圖上或是文字或是圖案,但每個字***繁體字***都是九筆。每年冬至節前掛在室內,從頭九第一天開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筆。每填寫完一字,便過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盡。數九計數,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裡一種不錯的消遣怡情的養生方法。

  探梅

  此時臘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孤雅幽香,清爽振奮。

  南京:吃菜飯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的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香鮮可口。

  天津: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

  節 氣 提 示

  天氣提醒

  西北地區東部、黃淮西部和中南部、江淮、江漢、江南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雪夾雪。湖南西北部、貴州東北部局地有凍雨。西南地區東部、江南大部、華南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雨。

  養生常識

  防寒——頭部保暖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節,尤其要注意頭部保暖,外出記得戴帽。因為頭部是人體的神經中樞所在,並且頭為諸陽之會,所有的陽經都上達於頭部。

  防燥——適當滋補

  除了多飲溫水之外,還應適量補充蛋白質及脂肪,如滋補湯品、牛奶、酸奶、各類粥品。

  防病——注重鍛鍊

  多做肢體伸展運動,振奮陽氣。此外,小寒後天氣寒冷,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能夠增強身體禦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