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上墳好不好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中國有許多地方上墳都有講究,大年初三上墳好嗎?下面由小編向大家介紹。

  大年初三上墳好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中國有許多地方上墳都有講究,通常是在忌日、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農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晚輩要準備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菸酒、饃、香、紙錢、鞭炮、小花圈等***,到死者墳前進行祭祀,以表後人對上輩人的思念之情。

  農村上墳儀式有哪些

  上墳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墊上磚頭,讓他人看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農曆正月初三稱為“豬日”的由來

  農曆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漢族民間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初三佔豬,傳說豬是北海銀山菩薩提月金剛窟中的神獸。北京人以北為上,又認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對初三很重視,稱為小年朝,許多初一未辦之事,這一天可以補辦,給事務多的人一個“拜年”機會。豬日,不能吃豬肉,餅是圓形象徵團圓,蛋餅相粘,象徵骨肉相連。初三接財神,家中貼上肥豬背上馱個聚寶盆的剪紙,名曰“肥豬拱門”。

  大年初三的習俗

  1、穀子生日

  民間以為正月初三位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以為如有犯者,會導致穀物減產。

  2、小年朝

  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3、燒門神紙

  正月初三為祭墳、祭宗祖的日期,因舊皇曆中說這一天“諸事不宜”,初三開封忌走親戚。太原古交山區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輩給長輩叩頭,俗稱“盤輩數”,然後歡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於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鳴放爆竹,俗謂“送神’”。

  “隔年撈飯”之俗與晉陽多有不同,年終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撈在碗內,上擺核桃一枚,供於皁君神位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大年初三的禁忌

  到了大年初三,舊習稱為“餓鬼日”,這天忌探親訪友,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難得春節共聚過年,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裡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貼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於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