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經絡系統的構成_人體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的組成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人體經絡系統的構成,供大家閱讀!

  人體經絡系統的構成:十二經別

  十二經別是十二經脈的分支,一共十二個經別,手足三陰三陽合為六對,即六合。其中,手陽明與手太陰合為手陽明、手少陽與手厥陰合為手少陽、手太陽與手少陰合為手太陽、足太陽與足少陰合為足太陽、足少陽與足厥陰合力足少陽、足陽明與足太陰合為足陽明。

  人體經絡系統的構成: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的分佈是縱橫交錯的,奇經八脈有以下八脈:位於後正中線的督脈,位於前正中線的任脈,位於腹第一側線的衝脈,位於腰側的帶脈,位於頭部、肩、下肢外側的陽蹻脈,位於眼、下肢內側的陰蹻脈,位於頭、頸、肩、下肢外側的陽維脈,位於頸、腹第三側線、下肢內側的陰維脈。

  人體經絡系統的構成:十五絡脈

  十五絡脈主要是由十二經脈在四肢分別分出的一絡、任脈絡、督脈絡、脾之大絡組成的,具體如下:手太陰絡、手少陰絡、手厥陰絡、手陽明絡、手太陽絡、手少陽絡、足太陰絡、足少陰絡、足厥陰絡、足陽明絡、足太陽絡、足少陽絡、任脈絡、督脈絡、脾之大絡。

  人體經絡系統的構成:十二經筋

  十二經筋指的是人體的筋肉按照部位分為手足三陰三陽。具體如下:手太陰之筋、手少陰之筋、手厥陰之筋、手陽明之筋、手太陽之筋、手少陽之筋、足太陰之筋、足少陰之筋、足厥陰之筋、足陽明之筋、足太陽之筋、足少陽之筋。

  人體經絡系統的構成:十二皮部

  人體的面板根據經絡分佈可分為十二區,被人們稱作十二皮部。十二皮部可以合為六經皮部,具體如下:害肩、樞儒、關蟄、樞持、害蜚、關樞。

  人體經絡系統的構成: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是經絡的主體,它內屬於五臟六腑,外分佈於人體的軀體,有內有外、有表有裡,具體如下:

  ①外行經脈。根據外行經絡行走位置的不同,可以把經脈分為行走於頭部和軀幹部的脈絡以及行走於四肢的經脈。

  行走於頭部和軀幹部的經脈的通路如下:手三陰中的手太陰位於上胸的外側,手少陰位於腦下,手厥陰位於乳房附近;手三陽中的手陽明位於肩前、頸、下牙齒、鼻旁,手太陽位於肩胛、頸、耳朵前,手少陽位於肩、頸、耳後、眉梢處;足三陰中的足太陰位於胸腹第三側線,足少陰位於胸腹第一側線,足厥陰位於脅部、陰部;足三陽中的足陽明位於眼下、面四周、頸前面、胸腹第二側線,足太陽位於內眥、頭頂第一次側線、項後、背腰第一二側線、骶部,足少陽位於外眥、頭顳、項側、脅腰側。

  行走於四肢的經脈的通路如下***描述體位為大指在前、小指在後***:手太陰位於上肢內側面前緣至拇指橈側端,手少陰位於內側面後緣至小指橈側端,手厥陰位於內側面中間至中指橈側端;手陽明位於次指側端至上肢外側面前緣,手太陽位於小指尺側端至上肢外側後緣,手少陽位於無名指尺側端至上肢外側面中間;足太陰位於大趾內側端至下肢內側面中央轉至前緣,足少陰位於小趾、足心至下肢內側面後緣,足厥陰.位於大趾外側端至下肢內側前緣轉至中間;足陽明位於下肢外側面前緣至次址外側端,足太陽位於下肢外側面後緣至小趾外側端,足少陽位於下肢外側面中間至倒數第二趾外側端。

  ②內行經脈。內行經脈屬於五臟六腑,內行經脈可分為以下幾種: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陽、足三陰。

  手三陰分為手太陰肺經***屬肺,絡大腸***、手少陰心經***屬心繫,絡小腸***、手厥陰心包經***屬心包,絡三焦***;

  手三陽分為手陽明大腸經***屬大腸,絡肺***、手太陽小腸經***厲小腸,絡心***、手少陽三焦經***屬三焦,絡心包***;

  足三陰分為足太陰脾經***屬脾,絡胃***、足少陰腎經***屬腎,絡膀胱、心***、足厥陰肝經***屬肝,絡膽***;

  足三陽分為足陽明胃經***屬胃,絡脾***、足太陽膀胱經***屬膀胱,絡腎、腦***、足少陽膽經***屬膽,絡肝***。

  ③表裡關係。表裡關係有兩個含義,一個是陰經***裡***與陽經***表***有—致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人體的功能是內外相通的。其中,經脈一陰一陽相互銜接,組成的結合關係如下:手太陰與手陽明、手少陰與手太陽、手厥陰與手少陽、足少陰與足太陽、足厥陰與足少陽、足太陰與足陽明。

  ④流注關係。按照流注關係,十二經脈流注順序依次為: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足太陰***脾***、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足少陰***腎***、手厥陰***心包***、手少陽***三焦***、手少陽***膽***、足厥陰***肝***。
 

人體經絡系統的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