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露天電影的生活感悟故事

  編者按:70年代初期,露天電影盛行,作者回憶當年的看電影的快樂,感嘆如今乏味的生活,下面我們來看看《憶露天電影》這篇文章吧!

  想必與我同時代的人,都有過看露天電影的經歷,都會對那個年代有著不同的記憶,我們那時的情況現在說起來許多年輕人是不可能相信的,因為現在到處充斥著電腦,基本上不要說城市,就連農村都沒有多少人看電影了,更別說露天電影了。

  70年代初期,那還是靠掙工分吃飯的年代,我們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形成了一個規矩,如果哪家娶媳婦或者喜添貴子,都要花錢演上一場電影,請鄉親們分享喜氣和歡樂。那時候,農村文化生活異常貧乏,電影就成了廣大社員認識外面世界的主要視窗,這也算是那個年代最大娛樂享受了。晚上只要大隊幹部通過喇叭廣播說今晚有電影,聽到後甭提有多高興,連蹦帶跳地趕回家,遇著村民便說:“今天放電影了,今天放電影了。”勞累了一天的人們臉上也頓時漾起一片喜色,陡覺渾身一輕,倦意也跑得無影無蹤。

  嫋嫋的炊煙早早地出現在黃昏的村舍屋頂,奔跑的孩子不再在晚霞中嬉戲,飛快地吃完晚飯,幾個夥伴一湊,自帶板凳,在大人“加件衣服”的呵護聲中向“目的地”進軍。放映場上,很多人事先都佔了好地方,很怕擋住了自己的視線,還有做小買賣的拿著手電筒或點上蠟燭,擺好地攤,吆喝著叫賣,男人們吸著旱菸談論著今年的收成或以後的打算,婦女們三人一夥,五人一群嘮叨著,家三夥四,柴米油鹽什麼的。

  最歡快的還是小孩子們,他們看著大人挖土刨坑,然後豎起兩根又高又粗的木杆,孩子們來來回回跑著,為大人抬喇叭,拿繩子,掛銀幕。有的孩子向父母要個毛兒八分的買糖果、買炒花生,邊吃邊玩,笑著鬧著,在大人堆裡鑽來鑽去。月彎彎,星點點,放映場上早已擁滿了人,連場邊的樹丫上也攀著幾個小夥子,依在粗大的樹枝上,倒像坐在包廂雅座裡似的悠然自得。開映前大人們各自談天說地時,孩子們玩起了“捉迷藏”、“抓特務”類的遊戲,拿起樹枝做的槍唱起英雄唱的歌,而誰作“好人”誰作“壞人”常要爭個面紅耳赤。這遊戲直鬧得電影開始才結束。電影終於開場了,喧囂聲頓時平靜下來,這時的村莊顯得異常幽靜、清遠。白天忙碌的人們盡情體味著這難得的享受,品味著劇中的酸甜苦辣。

  在那個寒冷的冬季裡,是電影把人們從溫暖的老屋裡召喚出來。那時候農村裡的一部電影,都是幾個村子輪流放映,還隔三差五重放。因此,現在還能想起電影的名字,如《朝陽溝》《南征北戰》《洪湖赤衛隊》《沙家浜》《小兵張嘎》......那些保家衛國的英雄人物形象,至今還在我的腦海裡浮現。

  當歲月老人的腳步進入八十年代,廣大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家家戶戶都看上了電視。對於這些變化,我們應該感謝黨和政府給予的好政策。然而,每當我走到空曠的大街上,總會想起兒時那難忘的露天電影,想起了夜晚熱鬧的場景,想起那貧苦的歲月裡,大家聚到一起歡樂的情景。社會總要進步,生活總要繼續,現在的人是不可能再有這樣的機會了,回憶總是甜蜜的,有時候想起來一村子的人聊天看電影的事,還是覺得那時候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確實比現在親密得多了,社會就是這個樣,有時候可能有些東西得到了就意味著另外一個東西必然要失去。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電腦進入了家庭,可晚上我總覺得很寂寞,好像缺少了什麼。

  作者|郭清曉

  公眾號|咱們村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