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要怎麼保護

  近來不少專家學者常常呼籲保護傳統節日,但保護傳統該如何做?迴歸傳統就是回到古人過節的方式?清明節是祭祀已故親朋好友的節日,也可以說祝福嗎?下面和小編一起來關注清明節的那些事兒。

  古人如何過清明節?

  北京民俗協會祕書長高巍介紹,我們的先人掃墓時將其與踏青結合,清明時節春和景明,一家人通過踏青掃墓再次聚在一起,通過踏青,不辜負春天的大好時光。

  過去北京有很多王公大臣,在逝去的先人的地方除了有一個壯觀的墓,附近還有大宅。在掃墓之餘,一大家人還會在宅子周圍踏青、觀光。由此可見,古人是把掃墓和踏青一起過的。

  在有些地方,清明節正日子全家人要去掃墓;還有一些地方則要求在清明節之前掃墓。但是不論掃墓的日期差別有多大,掃墓和踏青一定結合在一起。

  清明節與寒食節是同一天嗎?

  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兩天,離得非常近,所以很多人把這兩個節日合在一起了。清明節有很多重要習俗,包括掃墓、祭奠先烈、吃寒食等都是從寒食節發展而來,清明節成為了節氣和節日的結合。

  清明節為什麼有吃寒食習俗?高巍介紹,古人為紀念春秋時被晉文公燒死的介之推,選擇在寒食節禁火吃冷食。久而久之,許多地方便在寒食節中創造出各式的寒食,歷經數代沿承至今,成了一道道獨特的清明時令小吃。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嗎?

  說起清明節,不少人會聯想到中國書畫史上的經典作品《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是不是指清明節?

  高巍說,《清明上河圖》實際上描繪的是都城開封汴梁商業繁榮、人丁興旺的景象。如果仔細觀賞,會發現畫中岸邊的樹木並沒有掛滿綠葉或開滿了花。

  高巍指出,按道理說,開封距離南方較近,到了清明,應該是春天甚至夏天的景色,這樣判斷的話,《清明上河圖》並不是簡單地僅描寫了開封清明時節的景色。

  清明節到底能不能祝福節日快樂?

  前幾年曾有媒體報道,10086發簡訊“祝您清明節快樂”惹怒使用者,清明節到底能不能祝福節日快樂?

  高巍認為,在清明節,除了掃墓其它場合說清明節快樂沒問題。清明節是節氣和節日的結合,它的特點是把春天的勃勃生機充分地表現出來,掃墓祭祖讓我們獲得精神上的慰籍和支撐,踏青、盪鞦韆、放風箏則讓人們動起來。這些東西加在一起,都是為了要讓我們快樂度過清明節,所以說清明節快樂沒有問題。

  怎樣看待豪華墓地、豪華葬禮?

  中國是農耕社會,人和土的緊密結合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情感和生活,人和土地的情感世世代代傳了很多年。人們認為去世後要回歸大地才是最好的歸屬,這和在海邊生活的人去世後要回歸大海的意思一樣。

  這種情感可以理解,但也帶來了很現實的問題。在大城市,人和土地之間爭奪的衝突越來越尖銳。在這種背景下,需要我們對先人的感懷有新的調整,通過新的形式來合理調整對先人的感懷,移風異俗是新時代的趨勢。

  清明節請人“代理掃墓”合適嗎?

  有很多人因為身在外地,沒辦法回去祭掃自己的先人。“代理掃墓”的行業應運而生,社會應怎麼看待這樣一個行業?

  高巍認為,有需求就有供應,這是一個客觀的規律。其實,讓別人代替自己掃墓的人非常少,實屬無奈才會選擇這種方式。通過金錢讓別人“代理掃墓”時,他們也明 白,這不足以表達對先人的感懷、追思情感。“代理掃墓”之所以被經常提起,這和商家的宣傳有關係,真正選擇這麼做的人比例很低。

  生態葬符不符合傳統風俗?

  按照民政部的總體規劃,到“十三五”末,在鞏固和提高全國年均火化率的基礎上,較大幅度提高節地生態安葬比例。有網友認為生態葬符不符合傳統風俗,高巍說, 樹葬、海葬等這些生態葬是政府提倡殯葬改革的重要方式,這並沒有違反歸於故土、歸於自然的傳統,同時也減少佔用耕地,美化了環境。

  在政府的提倡下,民眾的思想觀念不斷變化,目前生態葬的數量迅速增加。比如樹葬,它由立碑改為種樹,迴歸自然,不僅可以寄託哀思,還可以綠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