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黑板報內容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積澱,傳統文化不僅能反映出我國的文化程序,還能夠反映出我國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尤以傳統節日文化最具代表性。中國在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二十二項,其中“端午節”是唯一一個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這就說明了“端午節”文化的代表性。,讓我們一起來做黑板報來慶祝這個節日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黑板報的圖片和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端午節的黑板報資料推薦一、紀念曹娥

  《後漢書·曹娥傳》記載,曹娥,虞皁湖鄉曹家堡人。父曹盱,為巫祝,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東漢漢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駕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為水所淹,不得其屍。娥年十四,投瓜於江,存其父屍。曰:父在此,瓜當沉。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自投於江而死,三日後抱父屍出。”

  譯文:“曹娥之父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孝女曹娥當時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哭尋父親。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這一天她也投了江,三日後抱出父親的屍體。”

  後人為紀念她,改舜江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縣官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鄲淳作誄辭,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後蔡邕訪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讀,題八字於碑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為一謎面,謎底為絕妙好辭***。

  在浙江的東部地區,當地居民把端午節看作是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端午節的黑板報圖片展示:

  端午節的黑板報圖(一)

  端午節的黑板報圖(二)

  端午節的黑板報圖(三)

  端午節的黑板報資料推薦二、端午的古詩

  端午日賜衣

  作者: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競渡詩

  唐 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喊,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

  作者: 江南靖士

  浴蘭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當日楚王憎逆耳,隨將一國殉靈均。

  競渡曲

  唐 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端午日

  作者: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端午感興

  宋 文天祥

  流棹西來恨未銷,魚龍寂寞暗風潮。

  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看過端午節的黑板報也以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