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鼓樓的旅遊攻略

  薊縣鼓樓矗立在城中心高高的城臺上。東西面闊三間,南北進深兩間、四周十根粗大的紅漆明柱,周圍出斗拱迴廊,青瓦九脊歇山式屋頂。下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鼓樓是舊時天津"三宗寶"之一,位於天津老城中心,緊鄰聞名遐邇的廣東會館,周圍與國內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后宮、呂祖堂等景點相輝映,形成了濃郁的地方文化氛圍。已完成主體修復工程的鼓樓時常舉辦各種展覽,如本市危改展覽,天津住宅發展史展覽。展出金、元、明、清、近代、解放前幾個歷史時期本市住宅的發展變遷史,除此還開闢了天津風貌和名人名居展覽。集中展示了70多處典型建築和名人名居等。

  這座鼓樓高三層,樓底的一層,是用磚砌成的一座方臺,下寬上窄,闢有四個拱形門洞,通行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在這座臺子上,修建了兩層樓。第一層供奉觀音大士,天后聖母,和關羽岳飛等。樓的第二層,懸有重三百斤的鐵鐘一口。樓前有清代天津詩人梅小樹撰寫的木板對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 清末的另一位天津詩人周楚良在一首竹枝詞裡寫鼓樓撞鐘的景況說:"本是鐘樓號鼓樓,晨昏兩度代更籌。聲敲一百單零八,遲速鍋腰有準頭。"原來守鼓樓的是一位駝背的老人***俗稱駝背為"鍋腰"***,他每日早晚兩次敲鐘,每次各敲五十四響,作為城門晨昏啟閉的訊號。 光緒庚子年,八國聯軍侵入天津,城牆被拆除,獨獨留下了鼓樓倖存。不久,樓為消防隊佔用,作為瞭望臺。民國十年,直隸省長曹銳,天津警察廳長楊以德,照原樣重建,樓頂大梁上改復綠瓦,較前更為美觀。 重建後,把鼓樓四個城門的名稱"鎮東","定南","安西","拱北",請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並重書了梅小樹的對聯。這座鼓樓,碧瓦丹楹,煥然一新重新成為津門一景。

  門票:

  27元/人;鐘樓、鼓樓聯票40元/人;敲鼓另收5元。

  持2008年陝西旅遊年票不限次數免費參觀***不含“五一”、“十一”假期,截止2009年3月30日***。

  開放時間:

  4月1日-10月31日為8:00-22: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8:00-17:30。

  交通概況:

  乘坐4、7、15、32、43、45、201、205、206、215、218、221、222、251、300、604、611、612、612區間、K630、遊8***610***路公交在“鼓樓”站下車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