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燕子專列》是三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愛護環境為專題的一組課文中的其中一篇精讀課文。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燕子專列》這是一篇發生在人和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內容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太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的環保教育 。 因此這節課我力圖體現“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種讀的方式之中,以具體的語言為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體會人們保護動物的博大愛心。

  在教學設計中我以愛作為主線貫穿全文來打動學生。著重讓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和適當的想象理解瑞士人民對燕子的在乎,對動物的愛,再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指導,使學生的感情昇華。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欣賞美麗的小燕子圖片後,感受到小燕子非常美麗可愛,從而都願意做這樣一隻小燕子,這時的教室就變成了燕子專列。這樣寬鬆、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融入其中,然後讓學生進入課文。

  一進入課文,就思考本課中的燕子遇到了什麼麻煩?讓他們的心一下子為燕子的遭遇而調動著,為燕子的遭遇困難而著急著。接著讓學生說說我們的小燕子得救了,都有誰的功勞。通過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到人們對動物的愛。此外,在整個課堂上我還注重了教師情感的帶動性,只有教師自己對文章內容有了情感上的體驗,自己先被文章中的瑞士人民愛動物的舉動所感染,所震撼,才能用自己的情去感染學生。同時,我也注重了每個環節匯入語的設計,讓學生在教師充滿感情的導語的引領下,感受到愛,又可以有舒服自然的感覺。

  篇2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深入研讀文字,走進語言深處。針對三年級教材特點,著重藉助對“料峭”、“紛紛”、“一點不在乎”三個重點詞語的理解組織教學。通過多種理解詞語方法的滲透,經過多角度、多層次的語文訓練,包孕著豐厚的情感、豐富的內涵,實現語言訓練立體化,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二、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如何讓學生不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體驗課文。我想方設法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燕子,設身處地地自主閱讀,交流感受。這樣,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融入其中。

  三、 注重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摒棄了繁瑣的分析,將靜態的文字連結成動人的情境,在反覆品讀中豐富著語言的內涵,豐富著人物的精神,豐富著學生的人生體驗。引導學生於潛移默化中修身化性,於文字品味中弘揚人文精神。

  篇3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一個感人的故事,反映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友好和諧之情。這篇文章敘述平實,語言淺顯。教學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學習本課時我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之中不斷增強人與動物是朋友,應該和諧相處這一環保意識。

  課堂上我設計的環節並不是很多,主要採取以讀促情。學生也在我的逐步引導之下感受、領悟,從而上升到情感。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讀書方法,如做批註、畫重點句子、圈重點詞。引領學生深入研讀文字,走進語言深處。針對三年級教材特點,著重藉助對 “紛紛”、“一點不在乎”等重點詞語的理解組織教學。通過多種理解詞語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學生理解課文三四小節之前,我通過圖片和充滿激情的語言引領學生回顧了課文前兩個自然段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小燕子的遭遇是多麼危急,多麼的可憐,多麼的需要人們的幫助,為學生理解瑞士居民救護燕子的行為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礎。在感受小貝蒂一心救燕子時,讓學生看著貝蒂跪在雪地裡,雙手捧著燕子的圖畫展開想象,通過對貝蒂神態、動作的觀察,感受到貝蒂對燕子關愛,再問學生對貝蒂說點什麼,這些情境使學生更快的融入課文中,感受到人和動物間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課文。這些動情的語言把孩子們引入了課文中的世界,整節課下來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有了別樣的感受。

  總而言之,教學是一門博大精深藝術,我還需我要潛下心來,認真鑽研,細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