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的病因

  腦出血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但它的出現給患者帶來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們要了解腦出血。那麼導致腦出血發生的原因有哪些?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1、高血壓病

  高血壓是腦溢血最主要的病因。腦溢血的發生是在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腦內穿通動脈上可形成許多微動脈瘤,主要分佈在大腦基底節的豆紋動脈、橋腦、大腦白質和小腦。當血壓驟然升高時,微動脈瘤可能破裂而出血。或由於長期高血壓對腦實質內穿通動脈管壁中的內膜發生玻璃樣變性或纖維樣壞死,在血壓或血流急劇變化時容易破裂出血。

  2、腦血管澱粉樣變CAA

  又稱“嗜剛果紅血管病變”,異常的澱粉樣物質選擇性地沉積於腦皮質及軟腦膜的中小動靜脈的中膜和外膜,年齡愈大愈好發。由於腦皮質和軟腦膜易發生腦血管澱粉樣變,故該病變所致的腦溢血總髮生於腦葉,大腦半球深部組織、腦幹和小腦很少受累。CT片上表現為不規則斑點狀高密度陰影為其特點。

  3、血液疾病

  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等。

  4、抗凝劑和纖溶劑

  如用肝素或阿斯匹林治療亦可引起腦溢血。其他病因有:動脈硬化、各種腦動脈炎、出血性腦梗死等。

  5、顱內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

  它們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常見原因,但也有出血後破入腦實質內形成腦內血腫。

  時間的延長,這種繼發性改變不斷加重,甚至發生惡性迴圈。因此,血腫造成的不可逆性腦實質損害多在出血後6h左右。

  高血壓腦出血分為三期

  1.出血期 可見大片出血。紅細胞多完整,出血灶邊緣往往出現軟化的腦組織,神經細胞消失或呈區域性缺血改變,星形細胞亦有樹突破壞現象。常有多形核白細胞浸潤,毛細血管充血及管壁腫脹,有時管壁破壞而有點狀出血。有一點應值得注意,患者CT檢查所見的高密度區外存在一圈低密度區,與腫瘤周圍低密度區不同,不是水腫而是軟化壞死組織。因腦出血多為動脈破裂,短期內血腫大到相當的體積,對周圍腦組織壓力很高,故很易造成腦組織壞死軟化。

  2.吸收期 出血後24~36h即可出現膠質細胞增生,尤其是小膠質細胞及部分來自血管外膜的細胞形成格子細胞。除吞噬脂質外,少數格子細胞存積含鐵血黃素,常聚整合片或於血腫周圍。星形膠質細胞亦有增生及肥胖變性。

  3.恢復期 血液及受損組織逐漸被清除後,缺損部分由膠質細胞、膠質纖維及膠原纖維代替,形成瘢痕。出血較小者可完全修復,若出血較大常遺留囊腔。這與軟化結局相同,惟一特點是血紅蛋白代謝產物長久殘存於瘢痕組織中,使該組織呈現棕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