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食療小偏方有哪些

  玉米又稱苞谷。玉米其味甘、性平。玉米食用好處有很多。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玉米食療小偏方,一起來看一看吧。

  玉米食療小偏方

  玉米鬚飲:玉米鬚30克洗淨,加水500克,小火煮30分鐘,靜置片刻,濾取汁液,加白糖適量飲用。可利尿消腫、退黃、降壓。水腫、高血壓、慢性腎炎患者可作為食療飲料。

  嬰兒溼疹偏方:選用白菜或捲心菜適量***其他新鮮蔬菜亦可***,將菜葉切碎後倒入沸水中煮15分鐘製成菜泥。用細玉米麵20~30克煮成粥,再加適量菜泥、冰糖煮成菜粥,分數次適量餵養嬰兒。

  玉米的吃法

  一、炒

  松仁玉米

  原料:玉米、松仁、紅菜椒、蔥末、白糖、鹽。

  做法:

  1.紅菜椒去籽洗淨,切成1釐米大小的菱形片;玉米棒去皮和須,剝下玉米粒。

  2.大火將平底煎鍋燒熱,撒入生松仁,調小火焙乾。要用鍋鏟經常翻炒,使松仁滾動,顏色均勻。

  3.當焙至松仁全部為金黃色時,盛出攤在大盤中晾涼。

  4.煮鍋中放水,大火燒沸,將玉米粒放入,調中火煮5分鐘,然後取出瀝乾水分。

  5.大火燒熱炒鍋,倒入油,待油溫升至六成熱時,先放蔥末煸香,隨後再放入玉米粒和紅菜椒片,調入適量鹽和白糖翻炒片刻。

  6.沿鍋邊加入約1湯匙***15毫升***清水,再蓋上鍋蓋燜3分鐘。

  7.開啟鍋蓋,加入松仁,大火翻炒均勻即可。

  素炒玉米三丁

  原料:玉米粒一碗、胡蘿蔔半根、青豆小半碗、精鹽、油。

  做法:

  1.胡蘿蔔去皮切成小丁,玉米剝粒備用。

  2.青豆洗淨放沸水裡焯一分鐘,去掉青味。

  3.油燒熱後,先放胡蘿蔔粒炒半分鐘,然後放入玉米粒和青豆,炒均勻後,加點水蓋上鍋蓋燜幾分鐘,途中要開蓋翻炒一下,以免糊底。

  4.出鍋前加點鹽調味即可出鍋。

  蛋黃焗玉米

  原料:熟玉米粒200克、熟鹹鴨蛋黃2個、精鹽、吉士粉、澱粉、麵粉、花生油。

  做法:

  1.把生玉米煮熟,剝下玉米粒,取三勺麵粉放容器內,加一勺吉士粉拌勻,把玉米粒放裡邊,用筷子翻動,使玉米粒均勻的粘上一層面粉。

  2.炸鍋坐火上燒熱,倒入半斤花生油,油溫6成熱時把玉米粒放入熱油中,快速炸成金黃色,撈出控油。

  3.熟鹹鴨蛋黃碾成末,炒鍋放少量底油,5成熱時把鹹鴨蛋黃放溫油中炒,見微微起泡後放入炸好的玉米粒,迅速翻炒幾下後出鍋。

  二、煮湯

  排骨玉米湯

  原料:排骨、玉米、水、鹽、柴魚味精、香油。

  做法:

  1.將排骨洗淨後用熱水汆燙去血水,再撈起洗淨瀝乾備用。玉米洗淨切段備用。

  2.將所有材料及調味料一起放入內鍋,加熱煮沸後改中火煮約5~8分鐘,加蓋後熄火,放入燜燒鍋中,燜約2小時即可開啟盛起食用。

  三、烤

  培根烤玉米

  原料:玉米棒、培根、黃油、鹽、芥末。

  做法:

  1.玉米棒去皮、去絲,切成段,用鹽水煮20分鐘,瀝乾水分。

  2.在玉米棒上均勻塗抹一層芥末,然後裹上兩片培根,放在抹上黃油的燒烤盤或烤箱的托盤裡。

  3.將燒烤盤放在炭火上烤15~20分鐘即可。

  玉米的奇特功效

  玉米,又稱“玉蜀黍”、“苞谷”、“玉茭”、“棒子”等,它味甘性平,具有調中開胃、益肺寧心、清溼熱、利肝膽、延緩衰老等功能。

  據考證,玉米原產於南美洲,約在16世紀中期,中國開始引種玉米。目前,我國玉米的播種面積很大,種類有黃玉米、白玉米、糯玉米和雜玉米等,是我國北方和西南山區及其他旱谷地區人民的主要糧食之一。玉米可煮湯代茶飲,也可粉碎後製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餅等。

  中醫學認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健脾滲溼、調中開胃、益肺寧心、清溼熱等功能,立秋時令食用不但能祛秋燥,還有助於延緩衰老。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現代醫學認為,玉米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營養成分。現代研究證實,玉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協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並防止其沉積於血管壁,因此,玉米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