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養生知識

  對於老年人群來說,更要注意身體的養生,這樣才能長壽,那麼60歲老人如何養生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老年人養生祕訣

  60歲的飲食法

  胖老人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各類心腦血管疾病拖累身體。“舒緩型飲食習慣”有三大原則:不餓就不吃東西、餐餐八分飽、遵守進食順序,能啟動身體的“回春機制”,減輕身體負擔,減少肥胖的可能性。具體做起來,首先,就算用餐時間到了,只要不覺得餓,就沒有必要吃飯。比方說前天晚上吃得很晚,如果第二天早上硬是吃下早餐,反而會增加胃腸負擔。晚餐也儘量不要拖到9點後吃。其次,當你覺得胃裡還沒填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下降時,就要停下筷子。最合理的進餐順序是先吃水果蔬菜,接下來儘可能先吃蛋白類食物,最後再攝取碳水化合物。

  60歲的睡眠法

  高質量的睡眠對老人健康尤為重要。尤其是熟睡狀態,與長壽息息相關。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公佈的資料顯示,每晚睡眠在7小時以內的老人,大腦衰老可推遲2年。不少老人容易失眠,半夜睡不著就會爬起來看電視、看書。其實,想擁有“優質睡眠”,不妨學學中醫的招數。

  第一,室溫控制在20℃左右,溼度以60%左右為佳。臥室裡別放鐘錶等能發出響聲的東西。

  第二,不要和衣而睡,否則會越睡越累,還容易踢被子,引起感冒。

  第三,晚飯少吃油膩、不好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太飽,睡前1小時不要吃東西。第四,不要矇頭睡,因為這樣會讓被窩裡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氣相應減少,導致頭暈、頭脹、眼花等症狀。

  另外,起床後簡單按摩10分鐘,可迅速喚起精氣神,鞏固睡眠的養生效果:

  1。用指肚從前額正中開始向頭後部梳劃,再梳兩側,改善頭部血液迴圈;

  2。平臥,兩手搓熱前胸和兩肋,再順時針輕揉肚臍周圍20次,可通便;

  3。收腹提肛,能促進胃腸蠕動。如果前一晚睡得不安穩,第二天要睡午覺,20~30分鐘就可以。

  60歲的運動法

  生命在於運動,老人更是如此。春夏季節,萬物生髮,老人可以在沒有霧霾的天氣下,外出打太極拳、慢走、做伸展運動等,還要保證每天晒太陽20分鐘以上。冬天不妨在室內用一些小動作來養生。

  1、嚥唾:中醫認為,唾液充盈,緩緩咽之,能潤五臟,養肌膚。具體方法是,嘴脣微合,用舌圍繞上下牙齒運轉,先左後右,先上後下,柔和自然,然後用舌尖頂住上顎1~2分鐘,待口中唾液滿時,鼓腮含漱36次。

  2、轉頸:頸部緩慢前屈、後伸、左旋、右旋,幅度可以適當大一些,可以預防或改善頸椎病。

  3、摩耳:耳為腎之外竅,通於腦,是全身經絡彙集之處。摩耳可疏通經絡、流通氣血、祛病養生。動作要領為:用食指、拇指提拉耳郭,自內向外提拉,然後雙手把耳朵由後向前掃。

  4、握拳:隋代醫學名著《諸病源候論》講,“握固兩手,如嬰兒握,不令氣出”,意思是握拳能保護體內正氣、抵禦外邪。把大拇指向內橫在手心,其餘四指包裹大拇指而緊握拳頭,全身用力,然後放開,重複進行50~80次。

  60歲的滋補法

  60歲後適度進補有益健康。但滋補要根據體質食補。氣虛的人可以喝雞湯;補血可用大棗、豬肝、紅肉;補陰可以多吃鴨肉;養陽要吃牛羊肉、雞肉、驢肉、韭菜等。養生很重要的一點是“固”。其中,固精要保護腎氣,可以吃些牛肉、山藥、枸杞;固氣要少說話、多晒太陽、多做有氧運動、絕對不能熬夜;固神要調養七情,不過喜、過怒、過思、過悲、過恐。

  老年人養生的重點

  1、調節飲食

  老年人由於五臟衰弱,腸胃薄弱,如果飲食生冷無節,飢飽無常,勢必傷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應少吃多餐,多食熟軟開胃易消化之物。另外,由於秋季氣候乾燥,易犯津傷秋燥症,因此,在食物選擇上應以甘平潤燥、養肺生津之品為主。如:梨、百合、麥冬、荸薺、山藥、豬肺、蓮子、藕等可多食;也可適當加些滋補中藥煮粥、泡酒飲用,如杞子粥、黃精粥、玉竹酒、柿子酒等,對扶正防病有積極作用。

  2、調養精神

  秋令肅殺,自然界淒涼的景色容易導致老年人悲觀傷感的消極情緒。研究發現:不良的心理刺激,會抑制人體免疫防禦功能,易致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紊亂,從而導致許多疾病叢生,因此,老年人應特別注意精神保健,可適當選擇琴棋書畫、養花種草、玩物賞鳥等文化娛樂活動,以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

  3、注意起居

  “一場秋雨一場涼”,秋季,溫差變化較大,氣溫偏低,風寒邪氣極易傷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心病,甚至發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有條件的可堅持用冷水洗臉、擦鼻,甚至冷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4、重點防範

  秋季的特殊氣候特點,極易發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發作、胃病、風溼病、哮喘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重點防範,結合自己體質情況,積極控制原發疾病,警惕秋季易發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