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如何養生

  驚蟄,是“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那麼,你知道嗎?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驚蟄節氣養生知識吧。

  驚蟄節氣養生知識

  一、飲食方面:

  1、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鮮蔬菜,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並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鮮蔬菜,諸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鴨血、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2、多吃梨子、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

  3、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儘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二、預防疾病

  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精神上要保持愉快、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切忌妄動肝火,否則肝氣太盛,易患頭暈、目眩、中風和精神疾患。

  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驚蟄時節,屬肝病高發季節,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三、運動方面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說,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在室外緩緩散步,有助於身體健康。

  所以,這個時節的運動,不宜太過激烈。畢竟人們是才從冬季的寒冷中舒緩過來,需要循序漸進。外出踏青、郊遊、放風箏都是不錯的選擇。

  四、起居方面

  驚蟄過後,氣溫逐漸升高,氣候變暖,人們也就越來越會感到睏乏,這就是俗稱的“春困”。所以只有保證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

  1、在睡前半小時摒棄雜念,心情平靜,有利於入睡;

  2、稍微活動一下身體,有利於身體的舒展和放鬆;

  3、睡前洗臉、洗腳,按摩面部和搓腳心。可推動血氣執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於入睡。

  驚蟄的特點

  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並漸有春雷出現,冬眠的動物開始甦醒並出土活動。雨水漸多,是春播的有利時機。

  春天,人們常感到睏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民間稱之為“春困”,這是人體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春回大地,天氣漸暖,人體面板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漸舒張,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由於人體內血液的總量是相對穩定的,供應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所以出現“春困”。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北方陰寒未盡,冷空氣較強,氣候變化大。所以,為了抵禦漸退的寒氣,人們又提出“春捂”。這在驚蟄期間尤為突出。

  不同體質者的驚蟄養生方法

  陰虛體質

  這種人的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易口燥咽乾口渴喜冷飲,時常煩躁,便幹,尿黃,面板偏幹、視物模糊、眩暈耳鳴,睡眠差。

  精神調養:陰虛體質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應遵循“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生方法。加強自我涵養,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節制性生活。

  飲食調養:原則要保陰潛陽,應多食滋補腎陰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綠豆、龜、海蔘、鮑魚、鴨肉、百合,雞蛋,蜂蜜,燕窩,白木耳,豆腐,黑豆,甘蔗,梨,豬蹄,鵝肉等。有條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蔘、龜肉、蟹肉、銀耳、雄鴨等,燥烈辛辣的食物應少吃。

  體育鍛煉:不宜做過啟用動,著重調養肝腎,太極拳是較為合適的運動專案。

  陽虛體質

  這種人多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時稀,怕寒喜暖。

  精神調養:陽氣不足的人常表現出情緒不佳,善恐或善悲。這種人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聽音樂,多交朋友。

  飲食調養:多吃壯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雞肉、鹿肉、栗子、蝦、橄欖、蘿蔔等,還可配合吃中藥肉蓯蓉、巴戟天、杜仲、補骨脂、胡桃肉、菟絲子、冬蟲夏草等。

  體育鍛煉:春夏秋冬都應加強體育鍛煉,可採取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專案。日光浴、空氣浴是不可缺少的強壯衛陽之法。

  血淤體質

  這種人主要徵候是血行遲緩不暢,身體較瘦。凡是面色晦滯,口脣色暗,肌膚乾燥,眼眶黑暗者多為血淤體質之人。

  精神調養:要注意培養樂觀的情緒。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血液流通,有利於血淤體質的改善。反之,若陷入苦悶、憂鬱情緒中則會加重血淤傾向。因此,保持心情的舒適順暢對血淤體質者的身體益處十分重要。

  飲食調養:常吃蓮藕、洋蔥、蘑菇、香菇、猴頭菇、木耳、海帶、桃仁、油菜、茨菰、黑大豆等等能起到活血祛淤的作用。酒可少量常飲,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也不錯,肉類煲湯亦可以多吃。

  體育鍛煉:多做有益於心臟血脈的活動,如交誼舞、太極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體各部都活躍起來的,是有助氣血執行的運動專案。

  痰溼體質

  體形肥胖,腹部肥滿鬆軟,面部面板油脂較多,肌肉鬆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是痰溼體質人的明顯特徵。

  飲食調節:食療上首重戒除肥甘厚味,常吃味淡性溫平的食品。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溼、化淤祛痰的食物,如白蘿蔔、扁豆、包菜、蠶豆、洋蔥、紫菜、海蜇、荸薺、白果、枇杷、大棗、薏苡仁、紅小豆等。戒酒,且每餐不宜過飽。最忌暴飲暴食和進食速度過快。

  體育鍛煉:痰溼之人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最好能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各種舞蹈、球類等活動,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鬆弛的面板逐漸轉變成結實、緻密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