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藥的禁忌事項和常識具體有哪些

  中藥是治療疾病的一個方法,喝中藥也有很多是要注意的,喝中藥忌吃什麼?怎麼喝中藥?下面給大家分享喝中藥常識吧..

  喝中藥常識

  喝中藥時不能吃什麼菜

  不宜吃蘿蔔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蘿蔔***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

  特別是服用人蔘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降低補藥的效果使其失去補益的作用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患有消化疾病

  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腸炎患者服用健脾、溫胃和胃藥時,禁服大蒜。

  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腸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藥就不能有效的發揮其治療作用。

  辣椒

  服中藥時不能吃辣椒,特別是熱性病症,服清熱涼血或滋陰降炎藥時更不宜吃辣椒。

  辣椒能使藥效降低,使治療無效或療效減弱。

  中藥服用時間細細分

  中醫專家提醒,許多老人喜歡服用中藥治病,不過想要發揮藥效,需要注意用藥時間,不同型別的藥物服藥時間也不盡相同,如想達到最佳中藥的效果,也要細細區分。

  空腹服

  空腹服的中藥多用於實證疾病,特別是積滯、瘀血、水溼等病證。從部位上說,它適宜於治療人體心腹以下的疾病***如胃、肝、腎等***。而具體的服藥時間包括:天未明時服***如雞鳴散***;平旦***清晨天剛明***時服***如十棗湯***;飯前服***如三大承氣湯***等。一般,飯前空腹服藥,在胃空狀態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

  飯後服

  適用於人體胸膈以上的疾病,飯後服藥能使藥性上行。傳統認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等五官疾病都宜採取先食後服藥。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服藥。此外,健胃藥及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飯後服用,這樣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藥物,也宜在飯後服用,以避免毒***物吸收太快而發生不良反應。

  頓服

  所謂“頓服”是“指一次較快地將藥物服完”。通常指病情較急者,煎好後立即服下,取急病急治之意。像治急症吐衄的瀉心湯、治腸癰的大黃牡丹皮湯等屬於此類。一般的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小兒急症等亦採用頓服法。

  睡前服

  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可在此時服用,睡前服藥能使藥效及時發揮作用。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入夜是臟腑功能最低的時候,如在此時服用滋陰進補藥,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喝中藥的最佳時間

  喝中藥的最佳時間並不是隨便什麼時候都是可以的,如果想要獲得最好的中藥效果,令身體儘快的恢復健康,那麼一定要選擇喝中藥的最佳時間。

  一般情況下,上午的九點還有下午的三點左右是每天身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間段,所以在這個時候服用中藥能夠獲得並且發揮最大的藥效。

  但並不是所有藥材組成的中藥的最佳時間都是上午九點以及下午三點,不同藥性的中藥有著不同的服藥時間。一般情況下而言,治療虛症以及腸胃疾病的中藥,應該在每天飯前半個小時或者是一個小時左右來服用;如果是治療心肺疾病或者是其他的一般疾病,那麼通常應該在飯後半個小時服用是最好的選擇,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中藥對我們的腸胃造成刺激,在這個時間段喝中藥,能夠有效的減少產生副作用的可能;如果是幫助消化或者是對腸胃造成刺激的中藥,那麼最好選擇在飯後服用;

  如果是一些具有補益的中藥以及具有通便作用中藥,那麼最好在飯前空腹的時候服用。常見的通便藥物有大黃以及火麻仁等等,這一些藥物比較食物在每天清晨或者是白天服用,最好比在睡覺之前或者是晚上的時候服用;如果是一些驅蟲的重要那麼應該在早上空腹起來的時候服用;如果是安神的中藥,那麼早晚上睡覺之前是服用的最佳時間。

  所以說,喝中藥的最佳時間應該根據藥物的種類以及中藥的藥效來選擇,傳統的趁熱喝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在我國很多人都有著趁熱喝中藥的習慣,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中藥都需要趁熱喝。中醫方面認為一般的重要都應該溫服,也就是說藥物在煎好直接過濾乾淨,在常溫之中放到大約三十攝氏度到三十七攝氏度的時候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