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女性如何養生保健

  月經期是女性的脆弱時期,在這個時期女性該如何養生保健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月經期女性保健知識:

  女性月經期保健的五重點

  首先,要保持外陰清潔

  每晚用溫開水擦洗外陰,不宜洗盆浴或坐浴,應以淋浴為好,衛生巾、紙要柔軟清潔,透氣性好,勤換內褲,以減輕血垢對外陰及大腿內側的刺激。大便後要從前向後擦拭,以免髒物帶入陰道,引起陰道炎,甚至盆腔炎。

  第二,注意調節情緒,勞逸結合

  情緒過度波動、緊張,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與下丘腦垂體間的功能失調,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響而引起月經不調;同時經期應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因過勞可使盆腔過度充血,引起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及腹痛、腰痠等。

  第三,進行合理飲食

  要多喝開水,多吃水果、蔬菜,飲食清淡,不可過食辛辣生冷食物,以減少子宮充血,並保持大便通暢。

  第四,避免房事

  月經期子宮內膜剝脫出血,宮腔內有創面,陰道酸鹼度發生改變,防禦功能降低,如果進行性生活,容易將細菌帶入,導致生殖器炎症。

  第五,不能亂用藥物

  一般婦女在月經期腹部輕微疼痛等不適,經後可自然消失,如遇到有腹痛難忍或流血過多,需到正規醫院婦產科就診。

  女性痛經治療需注意側重點:

  痛經乃婦科常見病,多在婦人經行之際或經行前後發作,以少腹或小腹疼痛為主症。而痛經的治療也要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情志等多方面因素辨證施治,才能獲得良效。

  痛經與年齡

  經雲: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室女腎氣初盛,衝任功能尚未協調,經來常見小腹脹滿疼痛,加之對月經初潮的恐懼心理,病初多在氣,故治療之初應給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使其瞭解月經的生理現象。

  治之大法常以理氣為先,常用《濟陰綱目》烏藥湯:烏藥、香附、當歸、木香、甘草,適加砂仁、延胡索、枳殼,有寒加吳茱萸、炮姜。患者藥後常見腸鳴矢氣,腹痛隨之緩解,一般通過2~3個週期治療即可痊癒。

  婚後育齡婦女,因房事、胎產、哺乳、流產等因素,最多損傷氣血,肝腎不足,衝任失調或有感染致生殖器炎症等,造成經血排洩不暢而致痛經。臨床上氣血兩虛者方用八珍湯加桂枝、吳茱萸。肝腎不足用《傅青主女科》調肝湯:炒山藥、阿膠、當歸、炒白芍、山茱萸、巴戟天、甘草。溼熱侵襲者用解毒湯:銀花、連翹、紅藤、敗醬草、丹皮、梔子、赤芍、桃仁、延胡索、沒藥、川楝子。氣滯血瘀者,用《景嶽全書》通瘀煎:當歸、紅花、山楂、香附、烏藥、青皮、木香、澤瀉,加失笑散。衝任虛寒小腹冷痛用金匱腎氣湯加淫羊藿、菟絲子、鹿角霜。

  更年期婦女,乃“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腎氣漸衰,陰陽失卻平衡,易致月經紊亂,若患痛經應注意有無生殖系器質性病變,如腫瘤等。

  如見溼熱證治以解毒湯加減。有癥瘕者,氣滯者症見脹痛無定所,下腹痞塊,時聚時散,當以行氣導滯止痛,方用《濟生方》大七氣湯:三稜、莪術、青皮、肉桂、益智仁、香附、桔梗、陳皮、藿香;血瘀者,疼痛拒按,色紫塊下,治當破血行氣止痛,膈下逐瘀湯加減:桃仁、丹皮、赤芍、烏藥、延胡索、當歸、川芎、五靈脂、紅花、枳殼、香附、甘草,加莪術、丹蔘。

  如形體肥胖,少腹痛者,治以行氣化痰,蒼朮導痰丸主之,蒼朮、香附、陳皮、茯苓、枳殼、天南星、半夏、川芎、神曲、滑石粉、生薑。

  痛經與體質

  經雲:“必先別其三形,血之多少,氣之清濁,而後調之,治無失常經。”按體質論治是中醫治療的一大特色,痛經之治亦然。臨床上,體質虛弱,易受風邪為病之氣虛證,調經之時酌加黃芪、焦白朮、桂枝等品;易感寒為病者為陽氣素虛,可加入細辛、吳茱萸、附子、淫羊藿等藥;易熱為病者多素體陰虛,調經中酌加石斛、沙蔘、玉竹、生地、麥冬;易便溏者,屬脾胃虛弱體質,酌加黨蔘、焦白朮、茯苓、山藥;易勞傷者,中氣必損,酌加黨蔘、生黃芪、大棗、甘草。

  痛經與精神因素

  醫者皆雲:“女子善懷,由於精神及情緒刺激,致肝氣鬱結,肝火上炎,或肝胃不和皆可“因鬱致病”。然而痛經久治不愈,也可引起情緒變化,而有緊張、憂鬱、易怒等現象,即為“因病致鬱”。《素問·舉痛論》雲:“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靈樞·百病始生篇》也雲:“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於陰也。”

  所以,痛經的治療,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以助藥石之效。《內經》曾雲:“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病人情志和思想上的問題解決了,則疾病也易於向愈。在藥物方面,香附、柴胡、烏藥、枳殼等均可理氣開鬱,故可常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