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喜歡上學的原因

  有的小孩一提到上學就有情緒反應,牴觸、煩躁、哭鬧等。那麼小孩為什麼不喜歡上學?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1、焦慮

  孩子不喜歡上學,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一和家人分開就焦慮不安。這種情況最常發生於家庭氣氛緊張期間,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學校就讀的時候。父母如果反應不當,可能令孩子焦慮加深。

  2、與同學相處情況不太好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們的社會意識和融入集體的需求都不斷增強,可是在這方面每個孩子能力都不同,所以也許沒有孩子自己預期中的感覺好,孩子會很失落。如果在班裡顯得跟同學們格格不入,那麼小孩一整天呆在學校裡確實會很沒樂趣。

  3、不擅長社交,又沒及時得到父母的幫助和指點

  會不會是在社交方面孩子並不太擅長,跟同學交流互動有困難,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回到家,爸爸媽媽不夠重視,沒有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指點,孩子心裡覺得無助,使得他們不想去面對學校的環境,願意呆在家裡。很多時候,就是大人不當回事的小事情,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長期陷入不愉快的狀態。

  4、學習困難

  有些孩子不肯上學是源於生理問題。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可能是因為患有學習障礙。他們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進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長和老師不予體諒,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學習。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常常精神沮喪,老是沒法完成學校作業,或者似乎總是不聽從老師的話。他們也許無法記住簡單的事情。

  5、考試成績

  我國有很多家長都太在乎考試成績,一旦孩子的成績有所下降或者是一直都沒有上升的話,這個時候家長就會表現出過分焦急的情緒,同時這樣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一旦有這樣的情緒出現,就會嚴重的打擊到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開也就不想去學校上學了。

  6、與老師有關的問題

  除此之外,與老師有關的問題也有可能存在。比如在班裡孩子犯了錯並受到老師的懲罰,後來一遇見類似事情,就被老師提起或者受到同學的鄙視,孩子覺得很丟臉,也會為此就不想去上學,覺得在家裡就可以沒這回事了。

  如何幫助孩子愛上學校

  1、讓孩子與一個小夥伴同行去學校

  幫助孩子找他一個同班又住得較近的同學作朋友,這樣,以後去上學時就不會感到孤獨,也有安全感了。另外,當你和孩子分手時,要儘量表現平靜、自然的樣子。

  2、親自送孩子去學校

  當孩子大哭大鬧地不去上學,喊著說身體不舒服,或者說昨天和同學吵架了,老師不喜歡他,作業難寫了……你應該對孩子表示理解,同時說:“我小時候也碰過這種事,但不去學校不是辦法,讓我們想一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你先去學校,放學回來再一起討論。”

  3、與孩子共同討論

  當孩子放學歸來時,你不要忘了接著與他討論早晨的問題,問清楚原因。如果孩子不能解釋為什麼不願去上學,或者所提的藉口有些牽強附會,你不防婉轉地問他,這樣可能會啟發他毫無保留地與你交談。

  4、與老師交談

  作為家長,這個時候應主動找老師交談,把自己所瞭解的情況也講給老師聽,因為老師可能還不知道孩子憂慮的原因。老師知道後,三方一起討論,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於小孩來講,家長的陪伴是很重要的。好的陪伴能夠激勵他們學習,而錯誤的陪伴可能致使他們厭學。那麼如何陪孩子學習?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陪孩子上學學習

  1、遷移法

  有的孩子有這樣那樣的興趣,例如電腦、遊戲、電視、乒乓等。家長要善於瞭解孩子興趣的中心點,做作業之前從這個興趣點出發,讓孩子先做一會兒最喜歡的、最得意的活動,接著開始投入作業之中。也就是先讓其情緒活躍起來,然後遷移到作業之中來。

  2、超越法

  自己超越自己,今天的作業超過昨天。這是個不高的目標,孩子能接受並激起“試一試”的樂趣。可以讓孩子一個字一個字地比,一題一題地比,一頁一頁地比;也可以將完成的時間、正確率一天一天地統計,進行評估與展示;還可以用“小紅花”等形象符號並配合一定的獎勵,漸漸培養孩子完成作業的興趣與恆心。

  3、結伴法

  讓自己的孩子推薦一位信得過的同學,作為學習“夥伴”,然後,慎重地選擇時機,邀請“夥伴”到家裡來一次,同時同桌完成同一天的作業。邀請的“夥伴”要是鄰近的、水平相近的“近榜樣”,而不是一味追求的“高榜樣”。過去一貫不聽大人指揮的孩子,有可能很樂意參照同齡夥伴去模仿,並在模仿中產生無限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