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讓孩子喜歡上學習主動學習

  當今社會,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處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導致孩子不愛學習。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讓孩子喜歡上學習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讓孩子喜歡上學習的方法

  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做遊戲、玩玩具、做手工、參加競賽及做家務等等活動中,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適當引導,讓孩子可以通過一定努力品嚐到勝利的喜悅。比如,當孩子躍躍欲試想幫媽媽洗碗時,不要嫌麻煩,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絕他,不妨為他搬個高度適中的凳子,為他戴上圍裙、套袖,告訴他怎樣輕拿輕放,怎樣沖洗乾淨。當孩子洗好一隻碗時,大聲誇讚他幹得真棒,孩子會很快樂,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

  對小孩子來說,各種探索都是學習的機會,那麼,就讓我們“為孩子找一棵矮點的蘋果樹,讓孩子踮起腳,伸手就可以摘到蘋果”。一次次成功的體驗會讓孩子信心百倍,動力十足地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

  興趣永遠第一

  興趣永遠是第一。沒有興趣就沒有一切。有了興趣,偉大的成績便隨之而來。有興趣才有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成老生常談,卻仍被很多父母熟視無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越學越愛學,那就把激發、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係

  學習、活動總有勝敗、輸贏,怎麼給予孩子評定是一門藝術。因為孩子本身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大多數是靠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來進行自我認識。

  給孩子挫折也是一門藝術。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建議

  孩子每天上學前,告訴孩子,把今天學校講的知識教自己的爸爸媽媽。放學後,第一時間,先問孩子在學校裡講的什麼呀。

  這樣叮囑孩子,讓孩子好似帶著一個神聖的任務在聽課。回家後自己當小老師,教自己爸爸媽媽。這樣即可激發孩子興趣,也可以讓孩子在學校裡學的認真,回家的複述將學到的知識複習鞏固了一遍。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讓孩子在書桌上做十分鐘,可以先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畫畫,讀故事書。十分鐘一到便要收起來,等作業做好了再繼續。這樣,既可以讓孩子有了一個進入狀態的前奏,同時丟擲一個誘餌,吸引著孩子。促使孩子作業不要拖拉。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定休息計劃

  每門課做完了。都要讓孩子休息一下,沒隔30分鐘,讓孩子休息一下。因為孩子在一段時間內注意力是集中的,這個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0—30分鐘。這樣也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在孩子學習前,定一個目標

  今天要完成多少量的學習任務,不論花多長時間都要把它完成。同時鼓勵孩子盡好儘快完成。讓孩子明白學習效率很重要。

  當孩子不注意學習的時候,千萬不要指責孩子,提醒一下孩子,如果還是注意力不集中,那麼你的孩子應該要休息了。這個時候讓孩子放鬆放鬆一下吧。

  該學的時候好好學,該玩的時候好好玩,徹底放鬆一下身心。

  勞逸結合,對學習,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好的。而且注意讓孩子學習過程中休息和玩,不要超過10分鐘,這樣對孩子學習不好。十分鐘的時間休息是最好的。

  開始學習前,讓孩子將學習用品準備好,整理好書籍,慢慢進入學習狀態。真正學習的時候需要什麼學習用品和書都在眼前。這樣不急不躁,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切記,飯前飯後不要學習,那時血糖較高,人較容易犯困,學習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學習效率不高。因此飯後20—30分鐘後學習是很好的。

  讓孩子主動學習的技巧

  一、孩子主動學習的層次!

  前蘇聯的一個教育家說:“家長和教師通常都犯的錯誤是,他們不瞭解學習是腦力勞動,腦力勞動所特有的規律是勞動者必須處於主動的狀態。”要想讓你的孩子學習達到理想的狀態,你必須把他激發到他自己想去學習,而不是你逼迫他去學習。德國的大哲學家尼采,他把人的精神狀態用動物來比喻。用他的話來說有90%的人就像沙漠裡的駱駝,駱駝在那麼嚴酷的條件下,它自己並不想向前走,它被駝人打著,拽著向前走,它的心理狀態是被動的。用語言表訴是:“你應該。”中國現在的孩子有90%以上就像沙漠裡的駱駝一樣,是被動地,艱難地在學習。那麼他是決對學不好,不符合腦力勞動的規律。另一種狀態叫“草原上的獅子”,獅子在追捕獵物時是處於主動狀態,用語言表訴是“我能夠”。這是孩子在學習時的正確狀態。如果把主動學習比喻成一座五層樓,那麼一就是要用孩子的好奇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意願,二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三就是要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四是培養他的學習能力,五才是知識和技能。我們有一些家長有懂得學習的規律,如果你的孩子有足夠的學習能力他就像一根鋼釘一樣,用錘子一敲就進去了。反之,像一個牙籤一樣,你一敲,他就碎了。要知道這個順序不能違背。只有先激發他的學習意願,他才能有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心,才能培養出他的學習興趣。只有培養出他的學習興趣,才能培養出他的學習能力。只有有了學習能力,才能學到知識和技能。這個時候,就像高爾基說的一句話:“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二、使孩子明確學習目的。

  通過觀察、談心、溝通、瞭解、調查……得出一個結論:中下生******的除外***之所以會落後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學習目的性不明確,不知道為什麼讀書?看看他們的回答吧:***1***爸爸媽媽要我讀***2***同伴們都讀,我也就讀吧。***3***老師說要認真讀書呀。***4***……不知道***5***……而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的孩子則會學得主動、認真。即使反應比其他同學慢一點的,也能學得較好。這些孩子在調查中是這樣回答的:“我長大想當老師,當老師就要學得好。”“我想當經理。”“我想當科學家,探索星球的奧祕。”“我想當宇航員。”“我想當醫生,如果學得不好,醫術不高,就不能醫好病人,做手術出現錯誤。”……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的智力差異並不大,但為什麼在同一個班裡,同樣的老師教,為什麼有的同學能學得很好,而有的學習的效果卻相差那麼遠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學習目標是否明確,有沒有長遠的理想和目標。學習目的不明確,不夠刻苦,懶懶散散混混沌沌地過日子,不用功學,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當然提不上去。久而久還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造成惡性迴圈。所以,想孩子學得好,首先要使孩子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三、多與孩子溝通,做孩子的好朋友。

  21世紀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沒有同年的夥伴,其實很孤獨,家長和老師要特別注意多與孩子溝通,做孩子的好朋友,引導孩子正確地交友。關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長,作好正確的引導。特別要了解孩子的困難,幫助他們克服這些困難,教給孩子解決困難的方法,建立其信心。良好的師生關係,能使孩子樂於親近老師,聽從老師的教導,形成“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的良好氣氛,從而優化教學的質量。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的道理。

  四、多給孩子信心。

  常言道:充滿信心做事能事半功倍。可見信心的作用是多麼大。要給孩子信心就必須不斷給學生以正確的評價、肯定與鼓勵,以正面教育為主要手段,多表揚、鼓勵孩子,使他們有成功感,愉悅感,看到自己的發光點,特別是中下生,更要激勵他們沿著自己的亮點前進,發展自己的長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不同層次上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提高。達到全面提高,整體進步的目的。這就是因材施教,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了。

  五、培養競爭意識。

  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已成為了社會的現實。挑戰與機遇並存,競爭與成功同在。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活躍其思維,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有競爭才有進步。”只有力爭上游,不斷地修正自己,不斷地學習、探索,不懂就問,才能學得更多,更好,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1.引導孩子愛學習的方法

2.孩子不主動學習的正確解決方法

3.怎樣教育孩子愛學習

4.《怎樣讓每個孩子都愛上學習》觀後感5篇

5.如何讓孩子安靜下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