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聽話有主見的方法

  為什麼你的孩子又不聽話又頑皮?或者是你的孩子很聽話但是卻沒有主見呢?如何讓孩子聽話又有主見,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1、父母應該做到言出必踐

  不輕易許諾***如禮物或出遊***,許諾了就放在心裡一定兌現,萬一因特殊情況兌現不了,要真誠的道歉,就像對我們的朋友一樣懷有歉意。

  確切地讓感到我們為他著想

  這個要點是孩子“感受到”才算數。很多父母用心良苦為孩子不惜代價,可是孩子卻跟父母不親,是因為父母給孩子的是“父母想給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而且父母不知孩子想要什麼也不願去了解。

  教導孩子做或不做一些事,也可讓孩子感到是“為他著想”.比如不能玩電器插座,要讓他感到是為他的安全,把危險展現給他看;比如 “現在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出路”,這種話孩子就是不能感受到的,因為他太小對“將來”沒概念,所以能做的就是,讓他感受到“成績的成就感”和“學習本身的快樂”。

  讓孩子信服,我們自己說的自己相信而且能做到,建議是必要的且是有價值又可行的,孩子不能做到的、不知的、不懂的,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教給他、幫到他,他就會信服。

  2、關於對孩子主見的培養

  社會需要有主見的人才,而這些人才不是憑空出世的,需要社會、家庭,學校聯手精心培養。社會更多的是給孩子提供一個文化氛圍,我們很難去改變它,只能適應它,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為我所用,學校更側重於知識的學習,需要家庭,社會的配合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家庭承擔著塑造孩子良好性格品質的主要責任,而良好的家庭環境有賴於父母去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有賴十父母去正確引導。

  3、如何幫助他成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家長要准許孩子為自己的行動做決定。並且家長要能夠做到接受和贊同孩子的意見,與孩子分享決定的快樂。

  幫助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年齡小,道德觀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斷標準還很模糊,他們主要屜按自己喜愛和厭惡的情緒來判斷人物和事物的是與非。對此,家長既不能忽視也不可羞辱懲罰。恰當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面誘導,糾正,使孩子通過成人對其行為,言語的評價,逐步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進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注意以下事項對孩子形成主見有好處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競爭意識。在家中,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切忌包辦代替,增強孩子自我服務能力;另外,可通過競賽等方式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和參與競爭的意願。

  應尊重自然規律,不要超前教育,急於求成。

  家庭氣氛應輕鬆、溫馨、民主,既不要過分寵愛,也不要不聞不問或嚴厲苛責,要多與孩子接觸,並創造條件讓他多與夥伴交往。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讓他相信如果努力,他是很有能力的。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內向隨和不等於沒主見,對於有這樣個性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接納和喜歡孩子的性格,並幫助孩子接納自我。當你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孩子“這種個性不好”,孩子很可能由於你給他貼上了這個“不好”的標籤,而產生一種深深的自卑感與缺陷感,而失去自信,結果是越發的內向和沒主見了。

  家庭因素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教養方式

  爸媽教養比較民主,則孩子獨立、大膽、機靈、善於與別人交往協作,有分析思考能力;***2***爸媽過於嚴厲,經常打罵,孩子則頑固、冷酷無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爸媽過於溺愛,孩子就任性、缺乏獨立性,情緒不穩定、驕傲;

  爸媽過於保護孩子,則孩子被動、依賴、沉默、缺乏社交能力;

  爸媽教養意見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兩面討好,易說謊,投機取巧;

  爸媽支配型教養孩子,孩子就順從、依賴、缺乏獨立性。

  家庭氣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業和生活上互相支援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相反,父母間的爭吵、隔閡、猜疑甚至關係破裂***父母離異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家庭結構:有研究表明,來自兩代人家庭的兒童在好奇心、堅持性、夥伴威望、與人關係及對勞動態度上均優於來自三代人家庭的兒童。這主要與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