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長壽養生

  巴馬瑤族自治縣,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位於廣西西北部,與百色、田陽、田東、平果、大化、東蘭、鳳山、凌雲等市縣毗鄰。怎麼樣?下面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巴馬長壽村祕訣

  在巴馬流傳著這樣的民謠,火麻茶油將菜炒,素食為主鋅錳高;地下河水元素多,空氣清新人不老;晚婚晚育勤勞動,常享桃李野葡萄;知足常樂心清淨……在巴馬為何有這麼多的長壽老人,巴馬的長壽祕訣是什麼呢?

  廣西巴馬長壽與地理、氣候、環境有密切的關係,更與和諧的社會環境,長壽老人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結構有關。[1] 石市長壽老人的膳食結構基本上是“四低一高”:低鹽、低糖、低脂肪、低動物蛋白、高纖維。他們吃的是自己種的無汙染蔬菜和粗糧,主食是玉米、大米,並配以野菜、紅薯等,只吃少量肉。

  巴馬自然資源

  植物在五行中對應是木。其中代表性物產為巴馬火麻、復活草、巴馬藤茶

  巴馬火麻

  巴馬火麻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卵磷脂、油酸、亞麻酸、亞納酸等,其脂肪酸中含亞油酸和亞麻酸共達7***%,是目前常見食用植物油中不飽和脂肪含量的最高者之一。巴馬火麻是經實踐證明的非常有效的抗衰老和抗輻射植物,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卵磷脂、及延緩衰老的維生素E、硒、鋅、錳、鍺、鈣、鐵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復活草

  學名卷柏,又名萬年青、長生草,是一種多年生直立草本蕨類植物。

  復活草是一種生存在乾燥的岩石縫隙中或荒石坡上亦或是極度乾燥、惡劣環境下的長生植物,它從遠古時代就已存在,僅僅只分佈於我國少部分地區。復活草擁有神奇的復活能力,在喪失自身高達98%水分的情況下仍能生存數十年,復活草體內蘊含豐富的糖基海藻糖就會發揮強大的鎖水保溼功能,“貪婪”地抓住每一滴水,然後再將蘊含生命活力的水暢順自如地活匯入體內每一個細胞中,並鎖住相當於細胞自身重量460倍的水分,“起死回生”般的重新伸展枝葉,就能快速恢復生機盎然的綠色生命。因此復活草具備其它植物無可比擬的活水和鎖水力。

  巴馬藤茶

  巴馬藤茶是生長在巴馬深山的一種藤類植物,含有豐富的硒以及皁甙等微量元素,可攤涼晒乾後煮水,潤肺護肝效果明顯。

  健康長壽的八個中醫理論

  一、說情志

  人要健康長壽,清志調暢是一個重要條件。陶弘景在《養生延壽錄》中提出:養性之道,莫大憂愁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二、戒私慾

  養生求靜,使身心處於萬慮皆息獨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蕩。孫思邈說:人不終眉壽,或致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竭情盡意,邀名射利。故善養生者勿汲汲於所欲,心無妄念,所至之處,勿得多求,旦起欲專言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

  三、遠房室

  指性生活有節制。人的生長髮有賴於腎精,腎精充盈則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強。欲保腎精,必須節制性軟,倘貪色好豔,縱慾無度,勢必損精害體折壽。

  四、適四時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順應季節氣候是養生學的重要內容。《呂氏春秋》說:年壽得長者,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畢數之務,在乎去害。所謂害,就是指非其時而有其氣以及大寒、大熱、大燥、大溫等反常氣候,中醫稱為六淫。

  五、節飲食

  脾胃為後天之本,飲食不節,傷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內經》對飲食不節的危害,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多食鹽,則脈凝泣變色,多食苦,則皮枯而毛衰……等多處論述。

  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更科學,除食不可過飽,務令簡少,常宜溫食,常宜輕清甜淡之物等常識外,還對飲食方法、飲食衛生重筆描寫,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語,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陳臭物,勿飲濁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六、常運動

  人是有機的整體,常運動會使精力充沛,身體健壯。早在漢代,華佗就倡導鍛鍊強身以防病。他指出: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孫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體欲常勞,但勿多極,提醒人們經常活動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順性情

  指要健康長壽,須按年齡規律自身頤養。孫思邈分析老年人說:人年五十以上,陽年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與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多退少進,日月不等,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嗔怒,性情變異。這就告訴我們,人在進入老年期後,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和形態的變化,我們要愛護、體貼老人,順其性情以調之,以利他們盡享天年。

  八、服藥餌

  人生在世,享賦各異,況病魔無情,難免傷人。因此,服食藥餌也是養生學內容之一。古人重視服藥餌來防病治病,養生延年,並擬定了許多延年益壽的藥餌、藥方。但是,養生不可單靠服藥餌,否則,雖常服藥餌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