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宮寒什麼症狀

  所謂宮寒,是指女性腎陽不足,胞宮失於溫煦所出現的下腹墜脹,疼痛,得熱則緩和,白帶多、痛經、月經失調、脈沉緊、舌苔薄白多津為主要症狀者。那麼女性宮寒有什麼症狀?小編在此整理了女性宮寒的症狀,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女性宮寒的症狀

  1、發胖

  宮寒者的另一表現是渾身發胖,並伴有氣短乏力、失眠多夢、月經過少、不排卵等症狀。子宮熱量不足,為了維護自身的生理機能,脂肪就充當起“護宮使者”,子宮越冷身體就越需要囤積脂肪,從而引起發胖。

  2、月經異常

  經前小腹有墜脹感,並出現白帶增多、腰痠或痛、兩乳脹痛等現象,少數有反胃、作嘔反應;行經腹痛,小腹發涼,月經色黑有血塊,個別女性痛經達到難以忍受之程度。

  3、下腹寒冷

  有時作痛,經期有時錯後,色淡而量少,精神較差,平時腰痠腿軟,小便較多,月經量少,性慾減退,舌質淡苔白,脈沉。真陽不足的則腰痠如折,面色黯黃,自覺下腹部不暖,四肢不溫,主要腳冷而疲軟,口淡而無味,喜食辛燥,月經略有錯後,有白帶,小便頻或失禁,舌質淡,苔白膩而滑,脈沉弱。

  女性宮寒調理注意事項

  在中醫門診,常有女性被診斷為“宮寒”。“宮寒”就是“胞宮寒冷”,指女性腎陽不足,胞宮失於溫煦所表現出的一系列症狀。

  “宮寒”的表現多樣,包括月經週期延後,月經量少且色黑、有血塊,甚至月經停閉不行;月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熱敷後感覺緩解;白帶清稀量多等。嚴重的宮寒可造成不孕、妊娠後胎兒發育遲緩、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腫等。

  造成宮寒的原因很多。有些人天生體質較寒,比如父母生育時年齡較大,身體陽氣不足,他們的子女往往帶有“寒性體質”。後天因素則包括居住環境寒冷、嗜好寒涼食物、過勞或易怒導致陽氣損傷等。

  治療宮寒,自然需要暖宮,可採取以下方法進行調理:

  多運動中醫認為“動則生陽”,寒性體質者需要多運動來增加陽氣,尤其要多做有氧運動,可疏通經脈、調暢氣血、改善血液迴圈,使全身變溫暖。運動中和運動後要注意保暖,特別是出汗後,毛孔張開,寒邪容易乘虛而入,如果子宮受寒邪困擾,血氣遇寒就會凝結,出現宮寒症狀。

  按湧泉經常按摩湧泉穴,對固護陽氣、預防宮寒大有益處。除此之外,每隔3~5天,用刮痧板刮拭腰骶部、腹部及小腹至發紅發熱,也是治療宮寒的好辦法。

  少吃涼女性千萬不要吃過多冷飲、瓜果等寒涼之物,從冰箱裡取出的食物最好放置一段時間再吃。吃冷食之前,應先吃一些熱的東西墊底。生薑性溫,能溫中散寒,可適當吃點。另外可多吃黑芝麻、核桃、棗、花生等益氣暖宮的食物。

  重保暖平時一定要注意保暖,儘量穿長一點的上衣,護住腰腹。外出時,不要坐在地上或石椅上,以免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