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兒童養生妙方

  不知不覺進入了秋分時節,從這個節氣開始,我們就正式進入了秋季,天氣也越來越涼爽。如果不注意的話就會很容易感冒。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1:多喝水

  秋高氣爽,孩子應該多喝白開水,如果孩子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防止幼兒出鼻血等症狀。在幼兒園裡時,老師尤其要關照小朋友多喝水。平時多給孩子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餚的鹽分,並保持孩子體內水分平衡。

  2:冷水鍛鍊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孩子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限制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溫下15分鐘後食用。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孩子對冷的適應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衝淋和游泳。冷水鍛鍊要循序漸進,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水,然後逐漸降低水的溫度。洗完後用乾毛巾擦乾。冷水衝淋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動作要迅速,浴後用乾毛巾擦至面板輕度發紅為止。

  3:預防腹瀉

  入秋後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主要累及3歲以下孩子。媽媽一定要把住“***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果在幼兒園發現孩子有腹瀉症狀,應立即隔離治療並處理好糞便。

  4: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鹹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儘量少吃。

  5:營養調理

  多給孩子吃牛奶、豆製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麵包、小米、黑米等五穀雜糧,以防秋季便祕。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蔔、胡蘿蔔、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總之,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6:及時打預防針

  及時預防接種,防範冬春季節高發的傳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後至少一個月,才能在孩子體內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

  7:保持環境衛生

  不在幼兒園內及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大小便,不亂扔果皮、菸頭、紙屑等廢棄物;室內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衛生、整潔、清新的環境。

  總之,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加強鍛鍊,增強體質,讓孩子能健康愉快的成長。

  秋分飲食養生

  1、宜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2、宜補充健身湯

  秋季飲食以滋陰潤燥為原則,在此基礎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湯,一方面可以滲溼健脾、滋陰防燥,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補營養、強身健體。

  秋季常食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鯉魚山楂湯、鰱魚頭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鴨架豆腐湯、枸杞葉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平菇雞蛋湯、冬菇紫菜湯等。

  3、宜多吃粥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溼,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蔔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4、宜食用鴿肉、羊肉

  鴿肉含豐富的血紅蛋白,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高9。5%,脂肪含量甚低,營養作用優於雞肉,且比雞易消化吸收。

  因此民間有“一鴿九雞”的說法,因鴿的性激素分泌非常旺盛,故中醫認為它還有補腎壯陽之用,對用腦過度、神經衰弱的恢復也有明顯療效。羊肉性熱,溫中暖身,補虛益氣。

  每500克羊肉能提供6427卡熱量,尤其適合冬令或陽虛之人進補,中醫稱“人蔘補氣、羊肉補形”,羊肉中的脂肪含量僅有豬肉的1/2,因而不必擔心因攝入過多而引起肥胖。

  5、多吃胡桃、芝麻

  胡桃民間又稱長壽果,有強身健腦、養顏益容之功。黑芝麻含有豐富的胱氨酸和維生素B 和E,可增加皮脂分泌、改善面板彈性、保持面板細膩,被日本學者稱為改變面板粗糙的最佳食物。

  芝麻和核桃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能營養大腦、面板,延緩衰老、滋補養顏;

  並迅速補充體力,若將胡桃肉和黑芝麻研碎合用,真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稱得上事半功倍。用腦過度、神經衰弱、體虛疲乏、面板乾燥者飲用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