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黃姜

  黃姜是草質藤本。根莖橫生。莖纖細,無毛,有縱皺紋或淺槽,有時在分枝或葉柄的基部兩側微凸出,或具短刺。它是怎麼種植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種植黃姜的方法。

  黃姜的種植方法之選種

  應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不幹不縮,不腐爛,未受凍,質地硬,無病蟲害的健康姜塊做種用,嚴格淘汰姜塊瘦弱乾癟,肉質變褐及發軟的種姜。

  播種前1個月左右,從貯藏窖中取出種姜,用清水洗淨泥土,平鋪在室外乾淨地上或草蓆上晾晒1~2天,夜間收進室內防霜凍。通過晒種,可提高姜塊溫度,打破休眠,促進發芽,並減少姜塊中水分,防止腐爛。晒種後還有使病姜幹縮變褐,症狀明顯,便於及時淘汰。

  晒晾1~2天后,再把姜塊置於室內堆放3~4天,姜堆上蓋以草簾,促進種姜內養分分解,叫做“困姜”。經過2~3次的晒姜與困姜便可以進行催芽。

  黃姜的種植方法之催芽

  催芽:催芽可促使種姜幼芽儘快萌發,使種植後出苗快,而整齊,因而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措施。催芽的方法較多,可以因地制宜,加以採用。無論何種催法,都須先將種姜進行預溫。即在最後一天晒姜時,於下午趁熱將種姜選好收回,置於室內堆放3~4天,下墊乾草,上蓋草簾,保持11~16℃,促進種姜內養分轉化分解,隨即移至催芽場所進行催芽。常用的催芽方法有室內催芽池催芽,室外土炕催芽,薰煙催芽,陽畦***冷床***催芽等。

  生薑經過晒、選後進行催芽。生薑催芽可用爐火或其他熱原加溫,催芽溫度頭3-5天保持20-23℃,隨後升高至25-28℃,溼度75-80%。經20-25天,姜芽萌動時,溫度應降至20℃以下,並逐漸降至常溫以減少養分消耗,促使芽身健壯,芽頭圓鈍肥胖,如花生米狀,即為壯芽,當芽有10-16釐米第三節出現時即可定植。

  A傳統的催芽方法是把大姜整齊地堆砌在火炕上,用棉被包起來長芽。這種方法出芽率低,而且大姜後期長勢不旺,影響產量。

  B蒸籠堆砌催芽新技術。

  採用這種方法能一次性催芽成功,姜芽出得均勻,便於栽種,而且長勢旺、產量高。採用這種方法催芽栽植的大姜,畝產量比不採用的要高二成左右。談到技術要領,馬錫高介紹說,用蒸籠堆砌法捂姜芽,堆砌姜種時,在鋪的第一層中間留一個30釐米左右的圓洞,再往上圓洞逐漸往中間收,堆砌到60釐米左右時,洞口只有20釐米左右了。這樣,整堆姜種中間形成一個底寬頂窄的筒形圓錐空間。採用傳統方法,姜堆上下平均溫差7°C左右;而採用蒸籠堆砌法,由於洞能使底部熱量向上傳輸,上下平均溫差不超過2°C,基本平衡。溫差的改變,能一次性催芽成功,而且姜種下地後,苗出得齊、出得旺。後期管理跟得上的話,肯定增產。

  C:陽畦催芽即選避風向陽地點,挖築似果菜類育苗的冷床,按東西挖築床框,框口北高南低,東西兩側由北向南傾斜,床深25~30釐米。將床底土壤耬平。鋪幹稻草厚5~8釐米,放入種姜厚25釐米左右,上蓋幹稻草一層,即在框口架放細竹,再在其上覆蓋透明塑料薄膜,白天晒暖,夜晚蓋草簾保溫,床溫超過25℃時,適當揭開薄膜通風降溫,使床溫保持比較穩定。

  黃姜的種植方法之栽培管理

  種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加溫催芽處理後芽尖會很快長大,到4月後,把種姜取下來,選擇大而圓的芽頭,把塊莖用手掰開,一塊塊莖只留頂端健壯的一個芽尖。如果頂端沒有芽尖,側芽也可,但其餘的必須全部剝去。

  如果出芽率好,一般每100公斤種姜可分2000棵左右,栽培種姜要選擇稍有傾斜的山坡地,土質要比較良好,如果在平原地栽培,必須排灌都很方便,栽培時,先把地整好,備足有機肥,然後以行溝方式栽培。

  作畦形式因地區而異。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夏季多雨,宜作深溝高畦,畦南北向。畦長不超過15米,如田塊較長,則在田中開腰溝。畦寬1.2米左右,畦溝寬35~40釐米,溝深12~15釐米。並要三溝配套,排水暢通。並在畦上按行距55釐米左右開東向西種植溝,溝深10~13釐米,在種植溝內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或糞肥,每畝2000~2500千克,餅肥75千克,草木灰75千克左右,並與溝土充分拌和,以備種植。華北地區,夏季少雨,一般採用平畦種植,只在大田四周開圍溝,在超過20米以上的長形田塊開腰溝。田內種植溝的開法和施基肥等項仍與南方大致相同。

  種姜應選晴暖天氣進行。播前,把已催好芽的大姜塊掰成70~80克重的小種塊,每個種塊選留1~2個肥胖的幼芽,其餘芽除掉,以便使養分集中供應主芽,保證苗壯苗旺。掰姜的過程實際上又進行了塊選和芽選。

  如種植時天氣乾旱,需提前一天在種植溝中澆水,待水滲下後才可種植。

  排放種姜時,按株距20釐米左右逐一排放於種植溝內,姜芽一律朝南,並稍將芽頭下撳,使姜塊略向南傾斜,以便將來採收娘姜。隨即蓋細土4~5釐米。種植密度,在我國南方地區一般每畝4000~5000株,用種量300千克左右。

  栽培時,要先把塊莖放穩,芽頭緊貼土面,不能上翹,然後撒各種肥料在芽頭的旁邊,或用有機肥蓋住,這樣一行行地種下去。基肥一定要施足,開挖的行溝必須達到30釐米深。

  黃姜的種植方法之田間管理

  生薑栽後50天左右,幼苗即可長出行溝,此時可取出原先種下的塊莖出售。挖母姜時要用拇指壓住塊莖的上面,用食、中兩指勾住下邊向上提。取出母姜後,要再施一次用人糞尿漚制的各種肥料,同時把溝埂上的土耙平壘住行溝,待長出2-3根幼苗後再把行溝的土全部挖鬆。為獲高產,可在6月和9月各追施一次磷鉀肥。

  ①分次追肥:姜極耐肥,除施足基肥外,應多次追肥,一般應前輕後重。第1次幼苗出齊,苗高30釐米左右時追壯苗肥,每畝用腐熟的糞肥500千克,加水5~6倍澆施,或用尿素10千克,配成0.5%~1%稀肥液澆施,也可施硫酸銨15-20千克,有條件時可隨水衝入腐熟人糞1000千克。第2次追肥在收取種姜後進行,稱為催子肥,施肥量比第1次增加30%~50%,仍以氮肥為主,每畝施豆餅100~150千克或腐熟廄肥1000千克,施時雨水已較多,可在距植株10~12釐米處開穴,將肥料點施蓋土。如姜田基肥充足,植株生長旺盛,表現無脫肥現象,這次追肥可以不施或少施,以免引起植株徒長。第3次追肥在初秋天氣轉涼,拆去姜田的蔭棚或遮蔭物後立即進行,促進生薑分枝和膨大,可結合拔除姜草進行適當重施,稱轉折肥,要求肥料持久的完全肥料和速效化肥結合施用,氮、磷、鉀配合施,一般畝施尿素20~25千克,硫酸鉀20~25千克,過磷酸鈣10~15千克或複合肥20千克,均勻撒施種植行上,並結合進行培土。9月上中旬根莖旺盛生長期,為促進姜塊迅速膨大,防止早衰,應追1次補充肥,以速效化肥為主,畝施複合肥30千克。

  ②中耕培土:生薑生長期間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前期每隔10~15天進行1次淺鋤,多在雨後進行,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板結。到株高40~50釐米時,開始培土,將行間的土培向種植溝。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夏季多雨,應結合培土將畦溝挖深到30釐米,並將挖出的土壤均勻放置在行間。待初秋天氣轉涼,拆去蔭棚或遮蔭物時,結合追肥,再進行一次培土,使原來的種植溝培成壟,壟高10~12釐米,寬20釐米左右,培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塊外露,促進塊大,皮薄,肉嫩。

  ③灌溉排水。;種植後保持土壤較幹,以利土溫的回升。但如久旱不雨,影響出苗,也要適量澆水。出苗以後,保持畦面乾乾溼溼,不宜多澆。雨季來臨,要及時清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使根不受澇而免遭腐爛。拆去蔭棚或遮蔭物以後,正是姜株分枝和姜塊膨大時期,要早晚勤澆涼水,促進分枝和膨大。收藏前一個月左右應根據天氣情況減少澆水,促使姜塊老熟。

  ④遮蔭;入夏以後,在當地氣溫常達25℃以上,在姜田中搭蔭棚或插遮蔭物,遮蔭防熱。入秋以後,氣溫轉涼,氣溫降到25℃以下,及時拆除遮蔭物,以增強光合作用和同化養分的積累。長江流域多在6月上中旬遮蔭,8月下旬至9月初拆除,華南和華北適當提前或延後。搭蔭棚即在生薑田畦面上用細竹或樹枝,蘆竹等搭1~1.1米高平棚架頂上夾放麥稈或油菜秸杆等,稀疏排放,約遮去一半陽光,亦可用灰色遮陽網代替秸杆覆蓋。插遮蔭物即在生薑行的南側,距植株12-15釐米處開小溝,插入穀草或短蘆葦、樹枝等,互動編成花籬狀,直立或稍向北傾斜,為植株遮去一半陽光。

  黃姜的種植方法之病蟲害防治

  ***1***生薑病害。主要有姜腐爛病、斑點病、炭疽病等。其中以姜腐爛病,又稱姜瘟病為生薑產區中最常見,在各姜區普通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病害。發病地塊一般減產10%~20%,重者達50%以上,甚至絕產,對生薑的生產構成嚴重威脅,為制約生薑發展的一大因素。

  發病重地塊輪作2~3年或水旱輪作1年。選用無病種姜栽植,栽種生薑前先用甲醛100倍液浸種6小時,悶種6小時,或種姜切開後,用1%波爾多液浸種20分鐘,或蘸木灰封住種姜傷面,避免病菌從傷口侵入。深溝高畦栽培,雨後及時排除漬水。生薑腐爛病菌是酸性,整地時,每畝增施消石灰100千克,調整土壤呈微鹼性,可控制病害發生。種植生薑所用的有機肥料必須經充分腐熟後使用。避免用汙染水灌溉。當田間發現病株後,除應及時摘除中心病株外,並挖去帶菌土壤,在病穴內撒施石灰,然後用乾淨的無菌土掩埋。

  ***2***生薑蟲害,主要有姜螟***玉米螟***,其食性很雜,危害時以幼蟲咬食嫩莖,鑽到莖中繼續危害,使地上部莖葉枯萎,故又叫鑽心蟲。防治方法:在發生初期發現枯心苗,即被害葉片因失水而捲曲,即可用刀將螟蟲連同受害苗莖葉一齊割除,殺死或燒燬,使其基部再發分枝補缺。藥劑防治要在蟲卵孵化高峰期,螟蟲尚未鑽入心葉蛀食之前,葉面噴灑90%敵百蟲800~900液或50%馬拉硫磷1000倍液或敵殺死2000~3000倍液等,亦可用這些藥劑注入地上莖的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