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用藥注意事項

  小兒是處於迅速生長髮育過程中的特殊人群,其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與成人都有很大的不同,許多臟器發育尚不完全。因此,兒科用藥絕不能把它簡單的看成是成人的縮影。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成人藥不能隨便給小孩用,一些成人藥中含有對小兒有害的物質。由於小兒的身體發育不完全,消化系統不完善,有些成人藥應注意使用。

  慎用抗生素類藥物。由於兒童器官組織發育不成熟,除非到萬不得已,不要對幼兒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即便使用,劑量也不可過大,用藥時間也不宜過長。

  藥物應儘量在飯後服用,以便較少對胃部的刺激。

  不要對孩子灌藥。有的小孩嫌藥苦,不願吃藥,切記不可捏著鼻子硬灌。硬灌會引起危險,藥物容易進入氣管,引起呼吸道炎症或窒息。應儘量哄著孩子服用,可吃完藥後馬上飲用糖水。

  小兒用藥要注意劑量。在給小兒用藥時,片已不再是最小單位。很多藥物說明書上已表明了每千克的用藥量,可能是半片,也可能是更少。

  常見小兒用藥誤區

  1 感冒時忌亂用抗生素。

  2 發熱時忌亂用退熱藥。

  3 咳嗽時忌亂用止咳藥。

  4 腹瀉時忌亂用止瀉藥。

  5 忌給孩子用成人藥。

  6 服西藥忌用果汁。

  7 忌用茶水和牛奶服藥。

  小兒用藥常見問題

  抗生素的濫用

  目前這個問題非常普遍。兒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複雜,其中家長想為孩子快速治癒疾病的迫切期望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一個重要因素。再者,門診治療時家長經常點名要抗生素,且越貴越好,醫生為迎合患兒家長心理,無原則滿足其需要,進而大量使用抗生素。這種濫用首先體現在病原體不明確的濫用。對非感染性疾病如腸痙攣、單純性腹瀉以及一般感冒發熱兒童,不究其因,先用抗生素,特別是針對上呼吸道感染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以病毒多見,佔90%以上,僅少數為細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但有調查結果報道表示抗菌藥物使用率高達100%。雖然孟黎輝等報道的兒科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概率為71.32%,但仍高於衛生部規定的使用抗生素控制在50%以下這一標準。其次,對於小兒腹瀉也存在較多不恰當的抗生素治療。小兒感染性腹瀉62.8%~63.4%為輪狀病毒和腸產毒性桿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既不能減輕症狀也不能縮短病程,反而易導致二重感染和增加耐藥性,但臨床實際情況中抗生素的應用較為普遍。

  解熱鎮痛藥的濫用

  發熱是嬰幼兒最為常見的症狀之一,解熱藥是兒科常用藥物。原則上3個月以下的小兒發熱應慎用解熱藥,在物理降溫無效的情況下可選擇外用栓劑以減少副作用。當前適用於小兒解熱鎮痛藥品種劑型相對較多,撲熱息痛和布洛芬是小兒解熱藥中最安全的品種。但在我國已公佈的非處方藥目錄中,有近百種抗感冒或解熱鎮痛藥中含有撲熱息痛,除少數為單方製劑外,絕大多數是複方製劑。在非處方消費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超過推薦劑量使用,甚至把退熱藥當預防***用。而有些臨床醫生,由於對複方製劑成分了解不夠,易造成該藥的重複使用而使藥物使用過量,特別是對3歲以下的小兒,更易造成肝、腎、血液系統等器官的損害。

  糖皮質激素的濫用

  在基層醫院,兒科處方中使用糖皮質激素較為多見,尤其對於發熱的嬰幼兒,常將糖皮質激素作為退熱藥應用,以達到快速退熱的目的,但如此用法容易改變熱型,掩蓋病情;使用不當可促進細菌或病毒感染擴散而加重病情,使用過多還可降低機體免疫力,擾亂內分泌功能,影響鈣的吸收,甚至胃腸出血、高血糖等合併症。小兒應慎用糖皮質激素,使用過程中應嚴格掌握其適應證。

  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濫用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身體生長髮育和維持健康的要素。一些家長和部分醫生過分的強調,把此類藥當作“營養藥”長期給小兒服用,比如鋅、鈣、維生素AD等。服用時不應人而宜,追求多多益善、越多越好,用多了其結果有可能使“營養藥”變成了“毒藥”。維生素類藥物雖毒性小,出現反應緩慢,但長期盲目使用也會產生人體內維生素不平衡,影響機體正常功能,造成維生素在體內蓄積過多而中毒,比如鋅,血液濃度達15mg/ L時則有損害巨噬細胞和滅真菌的能力,可增加膿皰病的發生,維生素AD過量可出現周身不適、胃腸道症狀、頭痛等慢性中毒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