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酒精怎麼給小孩物理降溫

  昨天,有則新聞在微信朋友圈廣泛轉發:東莞常先生1歲多的兒子發熱,聽說用酒精可以降溫,他就從工廠拿來一瓶工業酒精,擦孩子的腋下,約用了1000毫升。哪知孩子擦了酒精後就不省人事,搶救無效死亡。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不能用工業酒精

工業酒精的甲醇濃度為95%以上,具備一定散熱作用,由於嬰幼兒面板嬌嫩,甲醇容易通過面板被身體吸收,進而導致視神經受損,嚴重的會引發代謝性酸中毒,威脅生命。

  朋友圈內很多媽媽們問,那不用工業酒精,用醫用酒精擦浴,可不可以?對於嬰幼兒發燒,到底該怎麼處理,來聽聽專家的解答。

  不推薦用酒精擦浴降溫

  “老一輩的人可能比較流行用酒精擦拭,來給發熱的孩子降溫,但我們不推薦。”浙醫兒院呼吸科張園園副主任醫師說,如果用酒精只擦手心、腳心,面積太小,效果不好。如果擦全身,體表面積很大,容易造成脫水,也有可能引起寒戰、過敏等反應。

  浙醫二院兒科主任馮建華說,用酒精擦浴是有一定的風險。因為擦浴時寶寶的面板也在吸收著酒精,急診室裡偶爾也會接診因酒精擦浴而“醉酒”的孩子。所謂“醉酒”,表現為面板潮紅、臉上毛細血管破裂、雙手顫抖等症狀,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

  小孩子面板嫩,發熱時血液迴圈不好,毛細血管擴張,表皮透過能力較強,對酒精的吸收會比成人多一點,會對面板造成刺激,特別是對長溼疹的嬰兒來說,刺激太大了。

  專家們明確不主張用酒精降溫,但家長們如果很想選擇酒精擦浴,就必須切記:醫用的75%的酒精一定要用溫水稀釋。

  物理降溫可用溫水、退熱貼等

  健康的孩子肛溫在36.5℃-37.5℃之間;腋下溫度要比肛溫要低0.5℃,維持在36℃-37℃之間;口腔溫度又比肛溫低0.3℃,正常範圍為36.2℃-37.2℃;耳溫和肛溫相等。以肛溫為標準,如果超過37.8℃,可以認為是發燒。

  一般來說,如果沒有驚厥史,腋溫在38.5℃以下或肛溫在39.0℃以下,可先選擇物理降溫。當然,如果有過驚厥史,一發燒就抽筋的,應立即服用退熱藥物,然後找專業兒科醫師就診。

  不主張用酒精,那物理降溫還有哪些方法呢?張園園介紹,用溫水擦浴,簡單方便。

  溫水擦浴,水溫應比體溫低3-4℃,不能過冷,否則會引起肌肉收縮,致使寒戰熱度又回升。擦浴時,用小毛巾從寶寶頸部開始擦拭,從上往下擦,腋窩、腹股溝處等血管豐富的地方,要擦的時間長點,擦至面板微微發紅,有利於降溫。

  “有些孩子手腳冰涼,遇到溫水可能發抖得更厲害,這時大人可用的手搓搓孩子的手心、腳心,讓血管擴張。”張園園說。

  另外,更簡單的可以在額頭、頸部、腹股溝部位貼上退熱貼。

  高燒時也可以做個冰枕,既舒服效果又好。可以做個小冰袋,把冰箱裡的冰塊倒入盆裡,敲成小塊,用水衝去稜角,裝入冰袋,加入100毫升左右水。為了保持舒適度,不要裝得很滿,排淨空氣,夾緊袋口,包上柔軟的布放在寶寶頭頸下當枕頭。待冰塊融化可重新更換,寶寶的體溫應該很快會降下來。

  6個月以內的寶寶 最好不要用退燒藥

  口服退熱藥物,兒童劑型的布洛芬及對乙醯氨基酚都可選用。但6個月以下的寶寶,臟器功能比較弱,最好不要用藥物退燒。

  退熱藥有一定潛在的副作用,如刺激胃黏膜、破壞食慾,損害肝臟和腎臟,有的還可引起過敏反應,起皮疹,所以使用退熱藥物要慎重,但相對高熱對機體造成的危害,退熱藥這些罕見的併發症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藥一次不可用量過大,應嚴格按孩子的體重服用。服用退熱藥後,加上物理降溫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孩子發熱時,體溫退而復升是很常見的,不要指望一次退熱藥後就萬事OK。如果寶寶精神還好,繼續觀察。

  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應帶去醫院就診:精神狀態不好,尤其是服用退熱藥物體溫退下來後,精神狀態還不好;體溫持續高熱,退熱藥不起作用;48小時體溫退而復升,雖然我們平時說病毒感染自限性過程要3天左右,但如果48小時體溫還不穩定,建議還是去給專科醫生看看比較放心;如果發熱時孩子頭痛、嘔吐、腹痛明顯,或四肢抖動,驚跳,發皮疹等,應及時就醫。

  另外,發熱時營養物質和水分的消耗增多,而消化功能減退,應多吃一些富有營養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豆漿、米粥、麵條湯、餛飩、雞蛋等;鼓勵孩子多喝水,有利於降溫和病毒排洩。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