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靜脈瘻症狀

  偷偷告訴你肺動靜脈瘻是有家族性的,與遺傳因素有關,建議你去看看你們家族有沒有患者病的。那麼,有哪些呢?小編這就為你解答。

  

  本病多見於青年,分流量小者可無症狀,僅在肺部X線檢查時發現。分流量大者可出現活動後呼吸急促、紫紺,但多在兒童期出現,偶見於新生兒。咯血是由於毛細血管擴張性病變位於支氣管粘膜的病損或肺動靜脈瘻的破裂而引起。胸痛可因病變破裂出血位於肺臟層胸膜下或血胸所致。約25%病例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抽搐、語言障礙、複視、暫時性麻木等,這可因紅細胞增多、低氧血癥、血管栓塞、腦膿腫和大腦毛細血管擴張病變出血而引起。

  肺動靜脈瘻有哪幾種

  1、Ⅰ型多發性毛細血管擴張:為瀰漫、多發性,由毛細血管末梢吻合形成,其短路分流量大。

  2、Ⅱ型肺動脈瘤:由較近中樞的較大血管吻合形成,因壓力因素呈瘤樣擴張,短路分流量更大。

  3、Ⅲ型肺動脈與左房交通:肺動脈顯著擴大,短路分流量極大,右至左分流量可佔肺血流量的80%,常伴肺葉、支氣管異常。

  肺動靜脈瘻的病因

  這種畸形是由各種不同大小和不等數目的肺動脈和靜脈直接連線。常見者動脈1支、靜脈2支。二者之間不存在毛細血管床。病變血管壁肌層發育不良,缺乏彈力纖維,又因肺動脈壓力促使病變血管進行性擴張。肺動靜脈瘤是一種肺動靜脈分支直接構通型別,表現為血管扭曲、擴張,動脈壁薄,靜脈壁厚,瘤呈囊樣擴大,瘤同分隔,可見血栓。

  病變分佈於一側或二側肺,單個或多個,大小可在1mm或累及全肺,常見右側和二側下葉的胸膜下區及右肺中葉。本病約6%伴有Rendu-Osler-Weber綜合徵***多發性動靜脈瘻,支氣管擴張或其他畸形,右肺下葉缺如和先天性心臟病***。

  主要病理生理是靜脈血從肺動脈分流入肺動脈,其分流量可達18~89%,以致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一般無通氣障礙,PCO2正常。多數病例因低氧血癥而致紅細胞增多症,又因肺、體迴圈直接交通,易致細菌感染、腦膿腫等併發症。

  肺動靜脈瘻應該如何治療

  1、栓塞治療:是近年來隨著心血管介入放射學技術的進展,開創的非手術治療方法文獻報告逐漸增多。最常用的栓塞材料為不鏽鋼彈簧圈,其次是球囊、組織粘合劑、可吸收明膠海綿、矽塑料小球等。因栓塞材料一旦置入血管就不能取出,故放置前應準確定位。此方法的優點是不開胸,保留更多的肺組織;缺點是栓塞需要在X 線下定位,栓塞不準確或脫落導致栓塞併發症,易導致肺炎,花費較高,治療不徹底易復發。所以栓塞治療是否為首選尚有爭議。但對多發廣泛瀰漫性肺動靜脈病變為手術禁忌,可考慮應用超小型不鏽鋼線圈,準確的置於通向瘻的肺動靜脈分支內栓塞治療。

  2、手術治療:單發肺動靜脈瘻,可楔形切除病變部位,或肺葉/ 肺段切除術,原則上儘可能保留最多的正常肺組織。但仍需注意病變肺的血供,肺動靜脈瘻畸形可有多種變異,在病理切片時發現畸形的血管多種變異,有的病變肺組織較小術中很難發現,術後易復發。

  肺動靜脈瘻患者的飲食與護理

  1、應該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特別是新鮮蔬菜和水果,還要注意多喝水。

  2、切勿吃海鮮、牛肉、羊肉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包括酒和咖啡、香菜等,這些都很容易會引起腎動靜脈瘻復發。

  3、切勿吃任何的補品、補藥以及巧克力,會使腎的負擔加重,加重病情。

  4、手術成功後適當抬高手術側肢體,減輕肢體水腫,注意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滲液,過多的滲出應及時去醫院處理。

  5、促使內瘻儘快成熟。通常在術後一週傷口無滲血、無感染的情況下,每天用術側手捏握力球數次,要求有節奏,每次3-5分鐘,時間不宜過長,以不感到疲倦為宜。2周拆線後適當增加鍛鍊幅度。

  6、禁止在瘻側腋下測體溫。

  7、使用內瘻透析當天不洗澡:禁止揭去覆蓋在針眼處的敷料,以免內瘻出血、感染。

  8、熱敷:透析後第二天熱敷,每次0.5-1h有消炎消腫的作用。或外塗喜療妥軟膏,軟化血管及促進皮下淤血的吸收。內瘻處如有硬結,可每日用喜療妥塗擦按摩。每天兩次,每次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