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臨床醫學方面論文的精選

  下面是小編整理整合的一些關於臨床醫學方面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析健康教育聯合臨床路徑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護理方法

  慢性支氣管炎是當前臨床研究中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表現為咳嗽、咳痰和喘息等,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一定的困擾。該病多是由於吸菸、感染和粉塵等引起的,男性患者比例高於女性,針對其特殊性,在臨床實踐中需要做好患者病症分析工作,結合具體情況給予有效的護理,避免出現其他炎症。為了分析健康教育聯合臨床路徑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護理方法,選擇8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作為研究物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給予基礎護理和健康教育聯合臨床路徑,對效果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作為研究物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給予基礎護理和健康教育聯合臨床路徑,對效果進行分析。詳細資料如下:甲組和乙組分別都是40例患者,甲組中男和女分別是25例和15例,年齡在52-78歲,平均年齡***68.2±1.5***歲。乙組中男和女分別是23例和17例,年齡在48-77歲,平均年齡***60.2±1.9***歲。根據上述資料可知,兩組患者的常規性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組間資料可以進行研究和分析。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組採用常規性護理方式,按照護理要求進行。乙組應用健康教育聯合臨床路徑的方式,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在臨床護理階段需要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指導和幫助,及時和患者進行互動和交流,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積極配合接受治療。此外需要進行相關疾病的講解,使患者瞭解該病的具體情況,能清楚的對自身疾病有一定的瞭解。必要時需要做好呼吸訓練工作,進行縮脣呼吸訓練。對於吸菸和酗酒的患者需要進行指導和教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1]。

  1.2.2 用藥護理 慢性支氣管炎的週期比較長,患者需要長期堅持用藥,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基礎用藥方式和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在後續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的患者的服藥情況,減少不良炎症。

  1.2.3 祛痰護理 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痰,正確的方式是用力進行咳嗽,增加胸腔壓力後進行排痰。如果出現排痰困難的情況,可以採用霧化吸入法治療,幫助患者排痰。

  1.2.4 健康指導 健康指導是關鍵所在,在實踐中,醫護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有氧活動,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要結合具體情況調整運動強度,避免出現過度運動的現象。出院前要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定期接受?z查,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就診[2]。

  1.3 臨床效果評價 顯效:患者不良症狀消失,治療後自身生活質量明顯提升。有效:經過治療後,相關炎症消失,住院時間減少。無效:臨床治療效果無明顯變化,甚至存在炎症惡化的情況。總有效率指的是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採用SPSS24.0 統計學軟體對本次研究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採用 t 檢驗,計數資料採用 檢驗,當 P<0.05 說明比較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對甲組和乙組的護理效果分析,實踐證明,甲組和乙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70%和90%,乙組的護理效果明顯高於甲組,組間資料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一:

  對甲組和乙組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對比,實踐證明,乙組的住院時間和費用少於甲組,組間資料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二:

  3.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生機率比較高,對患者自身有嚴重的影響,基於其特殊性,在後續干預護理中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做好護理指導工作,按照要求進行。臨床護理路徑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診斷、治療模式,需要按照要求落實護理舉措[3]。

  在護理階段需要對納入標準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評估,以患者為中心,制定健康教育計劃,結合現有教育理念和學習特點,對病因分析後,完善護理措施。健康教育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後續護理指導過程中要突出護理指導的具體要求,從各個方面入手,按照護理評價要求進行實施,進而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4]。

  對甲組和乙組的護理效果分析,乙組的護理效果明顯高於甲組, 對甲組和乙組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對比,實踐證明,乙組的住院時間和費用少於甲組。說明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應用健康教育形式聯合臨床路徑,其優勢明顯[5]。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聯合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優勢明顯,能減少不良因素的消極影響,值得推廣和應用。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行干擾素治療後出現不良反應的護理體會

  乙型肝炎是臨床常見的傳染病之一,其對於人體有嚴重的危害,需要及時,有針對性的治療,如果未經有效的治療,病情會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1]。目前,主要採取抗病毒治療方法對乙型肝炎進行治療,而任何的治療均會出現不良反應,干擾素用於抗病毒治療也不例外,現對我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慢乙肝患者行干擾素抗病毒治療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綜合分析,採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取得不錯療效,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Y料:

  選取本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為觀察物件,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齡在30-54歲,平均年齡42歲,其中初中學歷14例,高中學歷20例,本科及以上者26例,自費患者12例,醫保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相關診斷及治療標準[2]。

  1.2 治療方法

  本組選中的患者,均符合抗病毒的治療標準,給予皮下注射普通干擾素***安達芬.賽若金***或者進口乾擾素***派樂能,派羅欣派格賓***,注射普通干擾素時一週注射三次,注射進口乾擾素者一週注射一次,治療療程比較長,注射時間均為一年及以上,中途未見停止注射者或者突然中斷治療者,治療過程中定時遵醫囑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化指標,並嚴密觀察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採取相對應的有效的護理干預,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療程。

  1.3 不良反應的表現

  60例患者中,54例患者發生輕度的不良反應表現,總髮生率為88.4%,具體為發熱42例***70%***,血小板減少12例***30%***,食慾減退30例***50%***,輕型精神症狀2例***4%***

  2.不良反應的護理

  2.1 全身反應的護理 一般首次注射干擾的患者,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流感樣症狀,此種不良反應臨床較多見,表現為寒戰,高熱,注射2-6小時後即可出現,隨著療程延長,發熱可逐漸減輕,一般7天后可停止發熱,對於此種不良反應,症狀輕者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給予物理降溫,溫水擦身或使用降溫貼,多飲水,每日飲水量大約1500-2000ml,症狀嚴重者可遵醫囑服用一些解熱鎮痛藥,並告知患者此種不良反應在臨床較多見,一般可自行消失,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心理。

  2.2 免疫抑制的護理 在注射藥物的過程中,要定時進行生化檢查,如血常規的檢查,觀察外周血白細胞和血小板的變化,如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小於或等於0.75*109/L和***或***血小板小於50*109/L,適當調整干擾素劑量,提高血常規監測水平,1-2周後複查,如恢復,則逐漸增加至原量;如中性粒細胞計數小於或等於0.5*109/L和***或***血小板小於30*109/L,則應停藥,待指標回升後才能給予小劑量干擾素實施治療[3]。也可遵醫囑口服一些升白細胞的藥物,如利巴韋林等,由於療程較長,較多患者自行在家打幹擾素,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來院進行血生化指標的檢查,不可只打針不檢查。

  2.3 胃腸道不良反應的護理 患者在治療初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噁心,嘔吐,腹瀉,食慾減退等症狀,伴隨著高熱的患者,進食量較少,可以指導患者進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低鹽低脂飲食,少食多餐,食物儘量多樣化,色香味俱全,促進患者的食慾,提供良好的就餐環境,定時開窗通風,病房內無其他特殊異味,以免影響患者食慾,並告知患者隨著治療療程的延長,此種不良反應可自行緩解。

  2.4 面板不良反應的護理 此種不良反應在臨床比較少見,一般表現為面板出現蕁麻疹,瀰漫性紅斑等,嚴重者可引起銀屑病,在本組所選擇的病例中無一例出現此種不良反應,但前期健康指導時護理人員有告知病人的義務,讓患者自身瞭解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如萬一出現,不必驚慌,積極配合治療即可,而此期採取的護理措施主要是,剪短患者指甲,防止抓傷面板引起感染,穿棉質的衣服,促進舒適度。而護理人員也要注意更換注射部位,囑咐患者用溫水洗浴,注意不得使用刺激性強的洗漱用品[4]。

  2.5 精神症狀不良反應的護理 干擾素使用時間較長會損害神經系統,一般表現為狂躁,抑鬱或者是焦慮,對一些本來就有家族遺傳史或者是精神病史的患者不可使用干擾素,因此用藥之前要仔細詢問患者家族史,藥物過敏史,既往史等,如有明顯的神經系統疾病者應禁用干擾素,治療過程中也需要家屬的配合,密切觀察患者的日常行為有無異常,如喜歡獨自靜坐,多言,脾氣暴躁等,症狀較輕者繼續治療,症狀較重,有自殺傾向者應彙報醫生,停止干擾素治療。

  2.6 心理不良反應的護理 使用干擾素治療需要很長的週期,很多患者會產生悲觀消極的心理,應給患者講解其他治療成功的案例,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家屬或者親近的人平時與其多加溝通,瞭解生活所需,排除其他不利因素,心情焦慮時可以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公園散步,轉移注意力,從而保證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利於治療。

  3.健康指導

  抗病毒治療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一般都需要一年以上,多數患者基本可以轉陰,但也不可放鬆警惕,也應要定時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HBV-DNA等,平時應根據季節的更替增減衣物,防止受涼,儘量避免去人群較多的產所,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對於未受孕的年輕女性,做好母嬰傳播防範;應有一套自己的洗漱用品,不得與其他人共用餐具,毛巾,剃鬚刀等;夫妻同房時,使用避孕套,防止體液傳播;面板出現傷口時,應妥善處理包紮好,破潰處的血液不得接觸到其他人,防止通過血液傳播給其他正常易感人群。

  結果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高,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從患者的言行中,生化檢查中及時發現異常,給予針對性的護理,防止繼續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本組中只有輕微的不良反應發生,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4.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傳染性疾病,有資料顯示,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3.6億人,1.2億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為我國人員,發病人數還呈上升趨勢。目前的治療手段以抗病毒治療為主,但療程過久,也容易產生耐藥性,所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由於治療時間較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也會降低,近年來研究發現,護理干預對患者治療依從性中的重要作用愈加受到重視[5],這就要求患者及家屬都要參與進來,由醫務人員和家屬共同協助患者完成抗病毒治療的療程,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同時由於此病的特殊性,患者本能的覺得會收到外界的歧視,覺得同事,朋友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其實都不利於疾病的恢復,醫務人員可向其詳細講解疾病發生,發展,轉歸,使患者瞭解自身疾病,有助於後期的繼續治療。

  綜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行干擾素治療應對不良反應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健康的引導,監督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治療順利進行,有效結束,讓病人迴歸社會,迴歸家庭,應在臨床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