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方面論文範文的錦集

  下面是小編整理整合的一些關於臨床醫學方面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手術室護理易疏漏環節管理

  手術室是施行外科手術及搶救危重患者的場所,是臨床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與手術是否順利完成,與患者的安危及術後患者的恢復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因此,手術室護理工作中任何疏漏的環節都可能釀成嚴重的後果。

  1.易疏漏環節

  人員管理不到位。實習生控制不嚴,參觀人員過多,手術醫生串科學習,一個護士巡迴多臺手術。體位不當造成意外傷害。體位安置不當影響病人迴圈、呼吸,約束節過緊或兩上肢過度外展,造成神經受壓,襯墊不當導致褥瘡發生。手術部位出現誤差。手術部位術前無標識或無??帶識別;接患者入室時不嚴格執行查對制度,發生差錯。器械準備不足或效能不良造成意外。手術器械準備不足或器械效能不良,術中再次準備延長手術時間;手術器械核對和管理不規範導致器械敷料等殘留體內;標本管理不善導致丟失。裝置管理、使用不當,裝置效能掌握不好,增加手術風險,接送因固定不穩滑落病人,造成意外;一次性電刀極板多次使用造成面板灼傷。不認真履職,交接班不認真或術中不堅守崗位,對於術病人的病情變化未及時發現;出現病情突變時不能及時到位搶救。

  2.防範對策

  2.1 加強手術室人員管理 手術室中人員的活動可使大量細菌與空氣中的塵埃以氣溶膠狀態懸浮於空氣中,造成消毒後的空氣汙染。因此,必須嚴格控制進入手?g室內人員的數量和活動。一般40m2的房間安排參觀人員2名,手術人員及參觀者進入手術間後迅速到指定位置,儘量減少人員流動。合理安排手術室護理人員,做到一人負責一臺手術。

  2.2 合理安置體位 為全麻插管俯臥位病人翻身、頭頸、胸腰部及下肢與脊柱同步移動,保持功能位,避免脊髓損傷。俯臥位手術時手術膜平整覆蓋病人前額至鼻尖處,減輕頭託對面部損傷。側臥位手術時固定,避免約束過緊導致股骨頭移位,造成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在擺放俯臥位時可採用馬蹄形頭託,預防面部壓傷,擺放截石位時以小腿腓腸肌承重,避免神經損傷;若固定膝部,則縫製套筒狀約束帶,不可纏繞膝部,以免腓總神經損傷。

  2.3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手術部位確定核查要做到四方核對***患者、手術醫生、麻醉醫生、護士***並簽字。手術物品清點要由器械護士、巡迴護士、手術醫生共同參與。執行器械敷料清點查對制度***手術前查對、關閉體腔前查對、關閉體腔後、縫合面板前查對***並如實地填寫手術護理記錄單。注意紗布管理要規範,最好統一使用顯影紗布,護士長督促認真執行檢查制度。

  2.4 加強儀器裝置、手術器械的管理 手術室護士隨時檢查儀器的附件是否齊全,螺絲是否鬆動,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某些大手術及術中需要變換體位時,巡迴護士要及時檢視負極板位置有無改變,防止觸電、灼傷等意外事故的發生,必要時使用一次性負極板。使用空氣止血帶時,巡迴護士要嚴格記錄使用時間並及時提醒手術者定時放鬆止血帶,以免造成病人肢體的功能障礙或損傷。洗手護士上臺前應將手術所需器械、物品準備齊全,保證器械效能良好,力求避免臨時增加器械,術中傳遞器械按無菌技術進行。所有手術器械醫療用品原則上用高壓蒸汽滅菌。此外,護士長要定期督促檢查儀器裝置的使用情況,設專人管理,避免因裝置使用不當或故障引起醫療事故。

  2.5 嚴密觀察,切實履職巡迴 護士認真觀察如呼吸、脈搏、血壓的變化,出血的情況,吸引器的通暢,儀器的安全運轉等。巡迴護士責任重大,術中一定要堅守崗位,儘可能減少術中外出取物、取藥時間,避免延誤手術及搶救時間。遇有大手術需要交接時,巡迴護士要仔細交接手術情況、紗布器械使用情況,各種管道是否通暢等,及時發現並處理問題。

  2.6 加強控制乙肝病毒汙染的管理 乙肝病毒如果汙染手術室,不僅可導致患者在手術期感染乙肝病毒,同時也威脅到手術室工作人員的健康。為控制乙肝毒的汙染,應儘量縮小手術時的汙染範圍,術後即對被汙染的器具物品和地面消毒,妥善處理被汙染物。我們所採用的具體措施如下。擇期手術前常規做乙肝病毒免疫學檢查,以便明確是否存在傳染源。對急診手術病人,仔細詢問是否有肝病史,有肝病史者應視其血液和分泌物具有傳染性,即使無肝病史的急診手術病人,也以其血液和分泌物視為有傳染性為妥,有利於患者,又利於工作人員的健康。對於乙肝病毒陽性手術病人手術時,應儘可能減少參加人員,謝絕參觀,儘可能不直接接觸病人的面板、粘膜、血液及分泌物,備0.2%過氯乙酸液供隨時泡手之用,儘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包括吸引器瓶***切除的手術標本放入容器內,註明“乙型”標誌。汙物和廢品用紙盒裝好後焚燒。器械應用1:2000含氯製劑浸泡,浸泡時間30分鐘,然後再清潔消毒。手術間的物品***如電燒、麻醉桌等***用1:500含氯製劑擦洗。手術間按每立方米用0.75克過氧乙酸燻蒸,關閉門窗6小時方可通開。現我院手術室已層流消毒但特殊感染手術室還執行雙薰消毒,確保安全。

  2.7 加強標本管理 一般的病理標本應由器械護士妥善保留,手術完畢交於主管醫師,後者將標本放入固定液容器內,貼上標籤,填好通知單。術中無論取下任何組織都要詢問醫生是否留取標本,不可自行處理或弄丟弄錯。所有病理報告均應以正式文字報告為準,包括快速冷凍切片報告。同時病理標本應專人送檢,登記齊全,標本送病理科後由送檢人和病理科人員雙簽名。

  2.8 嚴密觀察病情 手術完畢,手術室護理員和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共同護送患者安返病房,途中嚴密觀察病情,以免患者出現躁動,造成墜床。保護好各種引流管道以防脫落,並與病房護士進行交接班,將術中X線片、物品等交於病房護士,並簽名。

  2.9 護理記錄單 術中護理記錄單要客觀、準確、及時、完整,並與麻醉記錄單保持一致,以免發生醫療糾紛時不能舉證。

  3.結論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的?o理安全中採用細節護理不但能降低安全事件的發生率,還可顯著提高護理的滿意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人性化服務在小兒外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務在小兒外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方法:在2015年2月~12月,改進前常規護理,兒外科共開展手術195例,2015年2月~12月,在開展一次以人性化服務為主題的質量改進活動後,開展手術214例次。結果:改進前對50例患兒家屬進行基線調查。改進後生活管理、患兒舒適度、治療護理、病房管理、服務態度評分高於改進前,改進後併發症發生率7.94%***17/214***,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5.14%***11/214***,低於改進前14.36%***28/195***、11.28%***22/1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小兒外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人性化服務,可明顯提升護理質量。

  小兒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護理風險較高,兒外科護理技術性強,更容易出現護理不良事件,加強護理管理非常必要。人性化護理強調以人為中心,將其用於兒外科病房的管理,強調以患兒為中心,根據小兒的護理特點,制定護理對策。為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本科室從2016年2月,開展一次以人性化服務為主題的質量改進活動,成效顯著。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5年2月~12月,兒外科共開展手術195例,其中男102例、女93例,年齡1~14歲,平均***5.6±1.4***歲。其中外傷清創42例、急腹症與異物取出45例、腹股溝疝與臍疝等手術71例、耳鼻喉部手術24例、其他14例。2015年2月~12月,在開展一次以人性化服務為主題的質量改進活動後,開展手術214例次,其中男110例、女104例,年齡1~13歲,平均***5.5±1.2***歲。其中外傷清創43例、急腹症與異物取出50例、腹股溝疝與臍疝等手術82例、耳鼻喉部手術25例、其他14例。

  1.2 方法

  1.2.1 改進前 改進前,常規護理,包括術前檢查、術前準備、健康教育、術後病情監護、併發症護理等。

  1.2.2 改進後 以“人性化服務”為主題進行質量改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做好基礎護理工作,減輕患兒的軀體不適,主要內容包括加強督導確保操作規範性盡,減輕操作對患兒的刺激,集中開展基礎護理,避免反覆操作,打攪患兒休息,重視穿刺過程中的疼痛管理,指導要求家屬配合做好注意力轉移工作,對於面板護理、口腔護理護理,也需做好家屬的指導,提高自護的質量[1];②強調“以患兒為中心”,做好角色陪伴,從細節之處體現出對小兒的尊重,如採用兒童式的語言進行溝通,多采用肢體語言,少用命令式的語言,多徵求意見;③鼓勵採用親密的動作拉近與患兒的關係,減輕患兒的不適感,據小兒的性格特點,採用合適的交流方式,善用激勵,善於引導,如在餵食時,護士做出張口的動作,④做好環境管理,創造兒童式的住院環境,改造病房,張貼一些色彩豐富的動畫海報,增加床?g隔簾、兒童塗鴉板等裝置,若條件合適,鼓勵家屬陪同;⑤在小兒病情穩定進入恢復期後,可針對患兒的康復需求開展護理,在娛樂中學習基本的注意事項,在娛樂中實現鍛鍊效果,如在鼓勵患兒下床活動時,可以地面活動的遙控機器人吸引患兒下床,患兒心情舒暢的度過住院時間;⑥每位護士最多承擔8人的護理工作,每個患兒儘量由1名護士承擔主要護理工作;⑦做好家屬的溝通,為家屬照料創造便利,要求家屬在照料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床邊陪伴、餵食等基礎工作,適當開放護士的權利,讓家屬參與侵入性治療操作,如在進行穿刺時,家屬需做好安撫,讓家屬做好非藥物止痛工作;⑧為患兒的康復積極創造條件,制定個體化的飲食管理、體位、康復訓練措施,針對小兒的臨床護理需求特點護理,如對於疼痛,採取Wong-Bake面部表情法為主的方法評價,可採用口服甜味劑、音樂療法、口服12%~24%濃度葡萄糖有助於減輕疼痛[2]。

  1.3 觀察指標 由家屬評價滿意情況,包括生活管理、患兒舒適度、治療護理、病房管理、服務態度,採用VAS劃線法,10分為非常滿意、8分表示滿意、6分表示基本滿意、5分表示一般、3分表示不滿意、0分表示非常不滿意。住院期間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切口癒合不良、嚴重不依從、意外傷害等。

  1.4 統計學處理 採用SPSS20.0軟體進行統計學計算,滿意度評分採用***Mena±SD***符號***±s***表示,組間比較採用t檢驗,不良事件採用檢驗組間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改進前對50例患兒家屬進行基線調查。改進後生活管理、患兒舒適度、治療護理、病房管理、服務態度評分高於改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改進後,併發症發生率7.94%***17/214***,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5.14%***11/214***,低於改進前14.36%***28/195***、11.28%***22/1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小兒護理一直是臨床護理的難點、重點,護理需求有其特殊性,從護理系統的角度來看,需要給予更多的支援,才能構建完整的護理系統,同時考慮到家屬對護理質量要求較高,承擔較多的生活照料工作,還需要加強家屬的指導與護理管理。人性化護理旨在滿足兒外科患兒的護理需求、家屬需求,構建完整的護理系統。本次研究證實,此次改進活動後,護理質量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