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方面論文範文的精選

  下面是小編整理整合的一些關於臨床醫學方面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職護生護理資訊能力現狀與對策

  摘要:本文目的是瞭解高職護生護理資訊能力的現狀,進而提出相應對策,提高護生護理資訊能力,主要採用便利抽樣方法對某醫學院校三年制和五年制的高職護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高職護生護理資訊能力整體偏低,不同學制高職護生護理資訊能力具有差異性***P<005***,高職護生護理資訊能力亟待提高。

  護理資訊能力是護理實踐中所有人員所需要的知識、態度和技能的綜合能力。提高護理資訊能力可以提高護理檔案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提高護理資料的自動化收集及重複使用程度,改進護理資訊流程,促進護理語言標準化的發展,進而提高護理質量,減少工作中的誤差。作為即將進入護理行業的高職護生,將面臨越來越密集的資訊化工作環境。高職護生這一群體能否適應資訊化的工作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研究旨在瞭解高職護生護理資訊能力的現狀,進而提出相應對策,提高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一、物件與方法

  1.調查物件

  高職在校生338人,其中三年制203人,五年制135人。

  2.調查方法

  ***1***調查工具

  採用P.A.T.C.H量表第二部分***護理資訊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量表***,其中包括WORD、圖形程式、資料庫、EXCEL、教育軟體、網際網路、E-Mail、PPT、專家決策系統、醫院資訊系統、護理資訊系統、多媒體設計、聊天室、論壇討論、虛擬模擬、網際網路廣播/視訊、遠距離傳輸的資訊裝置等18個條目。採用Likert 5級評分法進行賦分。賦分如下:“不知道”=0;“沒有經驗的新手”=1;“有些經驗,程度高階一點的初學者”=2;“應付自如,能勝任的使用者”=3;“精通的、熟練運用的使用者”=4。各條目總和即為該護生護理資訊能力得分,分數越高,表明該生護理資訊能力越強。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便利抽樣的方法共發放調查問卷345份,回收345份,有效問卷338份,有效回收率98%。

  ***3***統計方法

  採用SPSS17.0進行描述性統計和t檢驗。

  二、結果與討論

  1.高職護生護理資訊能力水平整體偏低

  本調查採用P.A.T.C.H.護理資訊能力部分,總分得分範圍為0~72分,而本次調查中,護生得分為10~30分,7.1%的護生得分為10~15分,42.3%的護生得分為16~20分,42.6%的護生得分為21~25分,8%護生得分為的26~30分,高職護生護理資訊能力整體水平偏低,與臨床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護生資訊意識薄弱;計算機課程教師的專業是計算機專業,不具備醫學專業知識;缺乏針對性教材。

  2.不同學制高職護生護理資訊能力具有差異性

  不同學制高職護生護理資訊能力得分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這可能與五年制高職護生是由初中考入的、學習基礎較薄弱、學習能力較差有關。因此,高職生護理資訊水平培養重點應更加關注五年制的高職護生。

  三、對策

  1.強化高職護生的資訊意識

  21世紀是資訊爆炸的時代,為適應資訊時代護理事業的發展,學校應增強護生的資訊意識。學校可採用雙證書教育,增設護理資訊科技等課程,要求學生在校時必須獲得相應證書,從而減少與臨床需求之間的差距。

  2.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領導者,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作為護理專業計算機課程教師需要具有計算機、護理和醫學資訊管理等專業知識。因此,護理專業可以聘請醫院的護理骨幹或鼓勵教師到醫院等醫療場所學習先進護理知識和臨床護理資訊技能,以培養學生適應職業能力的崗位需求。

  3.編寫護理資訊科技教材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具體依據,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工具。而目前適用於護理專業教學的計算機教材還是一片空白。因此,應結合高職護生的特點及培養目標,根據目前的社會需求,緊扣護理崗位所需知識、技能、素質的要求,編寫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資訊科技教材,以適應資訊時代護理事業的發展。

  四、?Y語

  目前高職護生護理資訊能力亟待加強,但如何高效地培養出能勝任崗位的合格護士,完善高職護生資訊素養培養模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實踐。

  提問式複習法在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摘要:本文探討了提問式複習法在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效果。選取本校2015級高職護理專業兩個班學生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採用提問式複習法的教學方式,對照組採用教師講解複習的教學方式,比較兩組的學習自主性、階段測驗、期末考試成績以及課堂滿意度評分。實驗證明實驗組在學習效率和成績上明顯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課堂滿意度評分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這說明提問式複習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成績和課堂滿意度。

  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內容分為基礎部分和拓展部分。教學目標強調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注重思想性、科學性、啟發性和適應性。基礎部分在理論與方法上都是最基本的,在醫院和社群臨床護理的應用中是最廣泛的。基礎部分的理論內容是學生學習必需的知識,是學生必備的兒科護理基本知識。拓展部分是學生進一步昇華的必要準備,可以使學生了解“兒科護理學”與社會發展的相互作用,培養學生的?R床思維,更好地與臨床護理接軌。然而,基礎部分的內容涵蓋了很多概念、公式、各測量指標的數值及臨床意義,學生反映這些煩瑣、零碎的知識點比較難記,內容枯燥;拓展部分也需要基礎知識的支援才能更好地開展。所以,我們採用提問式複習法幫助學生複習,督促學生課後自主學習,提高理論知識。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本校2015級高職護理專業兩個班為研究物件,將兩個班學生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n=79***採用提問式複習法教學,對照組***n=80***採用傳統複習方法教學,兩組學生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組學生無選擇偏倚。除了複習方法以外,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學時數、考核內容、授課教師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實驗組具體實施步驟

  ***1***按計劃講授理論:在實施前,按照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講解理論知識。

  ***2***設計問題:研究表明,不同型別的問題能激發學生不同的思維。提問時要避免使用質問的語氣,問題要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性,並將對話雙方置於平等的位置上,學生會因感到被尊重而主動參與到對話中來。好的提問可以使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積極創新。比如知識點“乳牙出齊的年齡”,設計的問題是“幼兒補充維生素D應補充到幾歲?”,引導學生思考。

  ***3***佈置任務:每次理論課結束,要佈置下堂課提問的重點內容,要求學生課後預習掌握。

  ***4***課堂實施:每次新課前,隨機點名請學生到講臺上回答提問,避免在座位上回答時有其他學生提醒的弊端;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相關聯的知識點,也要隨時提問。

  ***5***記錄:教師將學生的回答情況在花名冊上做好記錄,對於沒有回答正確的學生,要求再回去複習,下一堂課的課間要求他們繼續回答教師之前提出的問題。

  ***6***教師點評:學生每次回答完問題,教師針對知識點進行總結評價,幫助學生鞏固提高。

  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學生每週用於學習的時間。

  ***2***考核通過階段測驗和期末考試對兩組學生進行比較,採用的試卷相同。為避免改卷中主觀因素的影響,測試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接軌,全部採用選擇題型,成績採用百分制。

  ***3***問卷調查對兩組學生分別進行匿名式問卷調查,當場發放,當場回收,回收率、有效率均為100%。主要內容包括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等六個問題。學生給予評分,每項勾選“是”得10分,“一般”得5分,“否”記0分,彙總兩組學生的得分。

  ***4***統計學處理所有資料均採用SPSS 13.0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採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採用成組資料的t檢驗,若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結論一

  在學習自主性方面,整個學期實驗組學生學習花費的時間明顯多於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結論二

  理論知識考核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結論三

  問卷調查兩組學生對示教課的滿意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三、討論

  兒科護理學教學的傳統複習模式往往是教師帶領學生在課前回顧複習,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式唸書配合,複習的效果並不明顯。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容易遺忘,進而產生厭學情緒。提問式複習法是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課堂上的重、難點問題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改變教師總結複習的模式。我們在兒科護理學的課堂教學中應用提問式複習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發展。

  1.瞭解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由於班級人數較多,課時安排較緊張,教師平時很難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通過隨機提問式的複習方法可以瞭解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如果沒達到,教師應調整計劃或授課方式,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2.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研究表明,適當的壓力可以產生積極作用,可以讓人的記憶更加敏銳,提高工作效率。教師在課後給學生布置適量的任務,對於缺乏自律的高職學生而言,是給了他們適當的壓力,以此督促其在課後自主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會逐漸養成課後複習的好習慣。

  3.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之前,所接受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的講授式授課,他們很少有機會站在大眾面前發言,導致部分學生有輕微的社交恐懼症,表達存在障礙。為了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在進行提問式複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站在講臺上面對全班同學回答問題。剛開始進行的時候,有許多學生因為害羞、緊張等因素,無法有效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大部分學生已經能比較自然地站在講臺上表述自己的答案和觀點,以此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4.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從表2可以看出,提問式複習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往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將教學內容全面、系統地講授給學生,儘管已經講明瞭重點、難點,但教學環節單一,形成了課堂教師講、課後學生不復習、課終忙考試的“填鴨式”教學。學生面對煩瑣的基礎知識常常陷入注意力不集中、疲於應付的困境。而提問式複習法使教學空間從課堂延伸到課外,複習不再是教師的總結,而成為學生展示學習效果的舞臺。在解答和總結環節中,教師不只是複述、強化教學重點,還通過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成效的肯定,對不足之處提出建議,極大地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樹立了學好專業知識的信心,有效提高了學習成績。

  總之,在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提問式複習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提問式複習法教學提升了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互動性,深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並使其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