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臨床醫學方面論文

  下面是小編整理整合的一些關於臨床醫學方面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普外科臨床路徑的構建及護理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觀察與探究普外科臨床路徑的構建及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間於本院普外科就診及治療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物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對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者構建臨床路徑並給予護理,對比並分析兩組患者的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合格率***96.67%***與對照組患者***80.00%***相對比,組間差異比較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67%***與對照組患者***70.00%***相對比,組間差異比較明顯***p<0.05***。結論:對普外科患者構建臨床路徑並實施護理的效果較好。

  臨床路徑屬於診療的一種標準化方法,可以按照患者的實際病情,為患者制定最佳的診療以及護理方法[1-2]。本文選取2014年03月到2017年03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物件,分別給予常規護理、臨床路徑護理,針對普外科臨床路徑的構建及護理效果給予一定的研究與探討,研究所得到的結果進行以下報道。

  1.臨床基本資料與方法

  1.1臨床基本資料

  選擇2014年03月至2017年03月時間段內在本院普外科接受治療的60例患者進行本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分別有30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4例,患者的年齡區間為24~59歲,平均年齡為***42.26±1.37***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3例,患者的年齡區間為23~57歲,平均年齡為***42.28±1.40***歲。本次研究通過了倫理委員會的稽核,所有納入的普外科患者和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的內容都知情並同意,均自願的參與本次研究,而且都已經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觀察組和對照組普外科患者的性別比例、平均年齡、所患有疾病的型別與病情的程度等資料差異性並不大,均不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可以對其進行對比以及分析。

  1.2 研究方法

  對對照組普外科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普外科患者構建臨床路徑並實施護理,方法為,第一,入院1-2天: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有關疾病基礎知識、治療醫生和責任護理工作人員等,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做好患者的術前準備;第二,手術當天:對患者的脈搏、體溫、呼吸、血壓以及神志狀況進行密切觀察,注意觀察患者的手術切口的滲液情況;第三,術後1天:對患者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等進行密切觀察,並協助患者進行下床活動;第四,術後2-3天:指導患者進食比較清淡和容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對患者的手術切口給予換藥,將引流管拔除;第五:術後4-5天:告訴患者出院之後需要注意的事項,告知患者定期複查。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普外科患者的護理合格率及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體***SPSS21.0***對本研究的有關資料給予研究以及相關分析,本研究中的年齡平均值等計量資料應用均數±標準差***±s***的方式進行表示,使用t檢驗的方法進行比較,本研究中的計數資料應用率***%***的方式進行表示,應用檢驗的方法進行比較,當p值小於0.05時,表示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研究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普外科患者的護理合格率比較

  對照組中,護理不合格有6例,護理合格有24例,本組普外科患者的護理合格率為80.00%;觀察組中,護理不合格有1例,護理合格有29例,本組普外科患者的護理合格率為96.67%,與對照組普外科患者相比較,觀察組普外科患者的護理合格率更高,組間具有明顯差異性***=4.0431,p<0.05***,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普外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中,不滿意有9例,基本滿意有9例,比較滿意有6例,非常滿意有6例,本組普外科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70.00%;觀察組中,不滿意有1例,基本滿意有9例,比較滿意有9例,非常滿意有11例,本組普外科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6.67%,與對照組普外科患者相比較,觀察組普外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更高,組間具有明顯差異性***=7.6800,p<0.05***,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3.討論

  近幾年來,人們的健康意識得到明顯提升,人們對於醫療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明顯提高[3]。對普外科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明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提升普外科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4-5]。

  本研究表明,觀察組普外科患者的護理合格率為96.67%,要比對照組普外科患者的80.00%明顯更高一些,組間的差異比較顯著***p<0.05***,另外,本研究中,觀察組普外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與對照組普外科患者的70.00%相比較,組間的差異比較顯著***p<0.05***,可以看出,對普外科患者構建臨床路徑,並按照所構建的臨床路徑對普外科患者實施護理幹?A,可明顯提升普外科患者的護理質量,提高普外科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

  淺析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

  【摘要】目的:針對新生兒出現的黃疸病症,加入早期護理,探究對治療效果造成的影響。方法:從新生兒患者中,選擇我院自2014-2016年期間的44例黃疸患者,隨機分成A、B兩組***A為觀察組,B為對照組***,且兩組人數均等。針對A組患者選擇常規護理+早期護理,對B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結果:A組患者在黃疸的出?F、消失時間,胎便時間與顏色變黃方面,與B組相比均存在顯著差異,即P<0.05。討論:針對新生兒患者中的黃疸治癒,將常規護理與早期護理綜合,所呈現的護理效果比較顯著。

  【中圖分類號】R7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2

  黃疸作為一種常見病,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新生兒群體。該種病症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據研究表明:100例新生兒患者中將有60位出現黃疸症狀。新生兒出現黃疸症狀,持續時間在一週左右,一般情況下是可以自然恢復的。其主要原因是膽紅素指標出現異常,在面板或者粘膜上出現該症狀。如果不能夠及早治療,膽紅素嚴重超標將對新生兒的腦部發育造成阻礙。為了保障新生兒的機體發育完全,針對該種病症實行早期護理是很有必要的。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4-2016年期間的44例患者,其中,男21人,女童23人;年齡在1-7天,體重集中在kg;患兒均是經過正常狀態下的分娩,機體不具備其他器官的功能性障礙。將研究物件隨機分成A、B兩組,***A為觀察組,B為對照組***,且兩組人數均等。同時,兩組患兒之間的年齡與性別,體重與其他機體功能對此次研究結果不造成影響,即P>0.05。

  1.2 方法 對B組患兒執行常規的護理手段,對A組患兒則使用常規護理+早期護理的綜合護理手段,具體實踐途徑如下:

  1.2.1游泳護理 對出生時間在2天左右的患兒加強游泳護理,在此過程中有專人負責。一天分兩次進行,時間維持在20分鐘以內[1]。再配合患兒的肢體按摩,隨時觀察患兒的身體指標變化,尤其是對體溫等情況要正確記錄。

  1.2.2撫觸護理 對患兒加強撫觸護理,可加強黃疸的預防及治癒。自上而下依次對患兒進行全面撫觸,撫觸時間、次數同遊泳護理一樣。

  1.2.3餵養護理 在母乳餵養的基礎上增添奶粉,保證患兒營養獲取充分。對剛接受餵養的新生兒,要注重抱得姿勢為豎向,調整患兒的躺臥形式為側臥式。

  1.2.4光照護理 開展光照護理之前,護理人員要對操作儀器進行清理、規範。尤其是對關照儀器進行殺菌處理。調整儀器的溫度,一般在30攝氏度左右為最佳溫度[2]。在此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針對患兒的眼部進行重點保護,避免強光照射。同時,要注重調整患兒在光療箱中的姿勢,觀察患兒的身體指標的變化情況,並與治療醫生做好溝通工作。

  1.3 評價標準 依據患兒接受早期護理之後,胎便時間與顏色變化,以及治療效果和滿意度為標準,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資料均採用SPSS17.0統計軟體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均數比較、計量資料分別採用數***n***率***%***表示,t檢驗、,檢驗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A、B組患兒在黃疸出現及消失時間,以及拍胎便的時間及顏色變化進行比較。A組呈現的效果要明顯強於B組,且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A組明顯優於B組,兩者之間具有可比性***P<0.05***。

  2.3 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結果的滿意情況對比,A組滿意程度明顯高於B組,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

  3.討論

  針對黃疸病症,多發生於新生兒群體中,主要分為兩種病症生理病症,可自然恢復。病理病症,對患兒健康威脅較大。引發黃疸的主要因素是膽紅素超出正常標準,代謝出現異常。患兒伴有排便時間不規律,出現延期的現象。嚴重者將會對新生兒的腦部發育造成影響,不利於新生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為了加強對該類患兒的護理工作,在進行長期護理的基礎上,融入了早期的護理,從而實現對黃疸患兒的綜合護理手段的實施。具體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游泳護理***2***撫觸護理***3***餵養護理***4***光照護理[3]。從以上幾個方面對患兒體內的膽紅素進行控制,直到恢復正常指標。

  選擇我院自2014-2016年期間的44例患者,對B組患兒執行常規的護理手段,對A組患兒則使用常規護理+早期護理的綜合護理手段。A、B組患兒在黃疸出現及消失時間,以及胎便的時間及顏色變化進行比較,A組呈現的效果要明顯強於B組;治療效果比較,A組明顯優於B組;對護理結果的滿意情況對比,A組滿意程度明顯高於B組。

  綜上,針對新生兒,在黃疸疾病護理中採用早期干預手段摸索呈現的效果較為顯著,應該被廣泛地投入到實際護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