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合作學習方面論文電子版

  在知識爆炸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同時,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促使時代需要合作,社會更需要合作。在學習過程中引入合作,便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切入點之一。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合作學習增添了化學課堂的實效性

  摘要:在教學中,若要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就要針對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多創造適合學生心身發展的集體活動,給學生營造培養合作精神的空間和舞臺,激發學生強烈的合作慾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煥發活力。

  關鍵詞:合作學習; 增添;實效性;主體地位

  由於開展了“減負增效”,實行了嚴格的課時制度,上課時間比往年減少了許多,在這有限的時間要做到既“減負”又要“增效”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而小組合作學習就較好的解決了這一矛盾,使學生能在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學習、逐步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通過化學課堂教學實踐也證明,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互相學習,這樣有利於形成積極的課堂氛圍,有利於更多資訊的溝通,有利於學生間的互幫互學、相互啟發,更有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

  本文作者在教學中選用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滬教版化學教材,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有十個年頭,下面所選取的案例是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所遇到的一些教學情景。

  一、案例描述

  案例1:九年義務教育滬教版化學教材上冊第一單元:

  如在“緒言”一節教師向學生展示化學科學的發展歷史和21世紀化學發展的巨集偉藍圖,學生自己閱讀,使學生體驗“處處有化學”的真情實感,與此巧妙配合演示實驗設定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使學生在“觀察——驚歎——疑問”中感到化學世界的神祕和新奇,增強對化學學科的興趣。

  案例2:九年義務教育滬教版化學教材上冊第二單元:

  例如:水這節教學中,教師提出了一個用什麼方法把水變成氫氣才是理想的這樣一個探究性問題。學生七嘴八舌,討論熱烈。如果教師不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學生的思維就不會得到發散。

  案例3:九年義務教育滬教版化學教材上冊第二單元:

  例如:初中化學《空氣》這一節,空氣成分的研究實驗是本節的探究點,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定問題情境——實驗探究,從觀察實驗現象入手,讓學生充分討論相關的結論,不侷限於“空氣中氧氣約佔五分之一體積”的結論,尊重每個學生的結論,讓他們都體驗到成功的滿足。在上課時,有的學生提出這樣的觀點:燃燒匙內紅磷沒有了,火焰熄滅,水位停止上升。此時,教師應表揚學生積極參與的主體意識,並取出燃燒匙,讓學生觀察,還有紅磷剩餘,並提出問題:如果紅磷的量少了,將會出現什麼現象?如果水位上升不到五分之一,可能會有哪些原因?讓學生進一步參與討論、探究,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得到了明顯的體現。

  二、分析與思考

  在孩子們有了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溝通的意識和概念後,為了有效的組織開展化學課中的合作學習,建立結構合理,互幫互助的合作小組是關鍵,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強調師生之間的雙邊互動,新型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則強調教學各動態因素之間的多合作性互動,特別是把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當作教學中尚待進一步開發的寶貴的人力資源,當作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從而把生生互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那麼,作為教師要事先對所教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興趣等進行綜合瞭解,尊重學生意願的同時,將他們分成若干人一組,構成一個相對穩定而富有變化的“梨”型,儘量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配組合,爭取小組間的零距離,實力相當。這樣,便於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進行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在教學中,若要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就要針對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多創造適合學生心身發展的集體活動,給學生營造培養合作精神的空間和舞臺,激發學生強烈的合作慾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煥發活力。

  三、方法與實踐

  1.在課堂上教師要巧設懸念,精心設疑設難

  如在案例3中,有的問題在學生自己解決不了,急需和別人交流或合作的時候,使學生恰到好處地進入合作學習的情境,達到最佳狀態。有學生合作學習時,要保證學生主動參與、探究交流、發言補充、辯論表現的時間,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的互動合作中找到感受。不要因擔心合作過程會耽誤過多教學時間而中途中斷學生的合作討論。

  2.讓學生充分體驗合作學習的成功樂趣,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

  如在案例1、2中,組內的全體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你一言我一語,出謀劃策。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感到了學習的輕鬆愉悅、無所顧忌、全身心投入,在合作中相互啟發,迸發出無窮的智慧火花。我們可以用科學的評價機制來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直接對學生參與情況、合作能力及學習表現進行評價。如:是否能主動與他人合作;是否在活動中積極參與,樂於嘗試;是否善於發表個人看法,聽取意見;是否合作愉快。通過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法,讓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也讓每個成員體現出在小組中的價值。

  3.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要起如下作用

  ***1***規範行為:教師要認真觀察和了解每個小組的活動情況,在巡視中發現個別學

  生不認真參與交流,做合作學習無關事情,或個別小組交流不認真,教師要及時引導,提出明確的要求,確保合作學習順利開展。

  ***2***發現火花:交流的過程是學生中思維碰撞的過程,時常會有思維的火花閃現。教師要努力去感受和尋找,發現提出問題和假設以及對驗證假設的探索性實驗,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時,都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就是在發現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3***和諧師生:在教學中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的個人範例,對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陽光”,有人把學生的心靈比喻為“長長的膠片”,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上面“感光”,留下永久的印跡。因此,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和職業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與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建立起“向師性”心理,因愛戴教師而主動學習化學知識。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篇2

  論網路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與高職化學教學

  摘要:在研究分析網路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依據和組織方式的基礎上,探討了網頁課件合理設計的幾個體會及網路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網路環境小組合作學習高職化學教學

  高職教學的理念和教學手段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實用性,建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已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同時隨著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通過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把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通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的方式,促進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的根本變革。在這種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嘗試網路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

  1.網路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依據和組織方式

  網路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習者充分體現主體性創造了條件,學生主動發展教學結構模式的核心是學生利用資源的自主學習,操作模式也突出強調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要為學生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協作交流達到意義的建構。

  教學中教師應當首先擺正位置,把自己當作課堂學習生活中的一員與學生共同探討和研究問題,而不是以知識的壟斷者、傳授者自居,不要以教授者的身份去過早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在恰當的時機進行引導,把自己的意見和學生交流。當問題解決得水到渠成之際,對爭論中正確的觀點要給予恰當的評價。學生之間的協作與交流大凡採用分組學習的途徑,基本型別有:①探究式:小組成員通過討論,思考,共同尋求老師設計的問題的答案;②發現式:在自學課本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各自闡述觀點,共同研討,尋求答案;③驗證式:操作媒體,尋找資料,共同對答案加以驗證;④梳理式:對所學知識,小組成員共同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採取這些學習形式,增加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氣氛,培養了學生交流、協作的能力。

  “人―機―人”的交流不但體現在課堂上,而且在課外的活動中也有廣闊的天地。學生可以利用網路資源,查閱資料,可以與網友交流,可以向網上教師請教,這種能力的培養正是21世紀所需要的,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

  2.網頁課件合理設計的幾個體會

  計算機及網路為核心的資訊科技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識工具,教師要通過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把各種教學資源、相關資料以及其它的網路資料,通過組合、彙編、整理放置在網頁課件中,網頁課件常常是網路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的起始點,以下是我實踐中的一點體會:

  2.1 網頁課件設計應堅持把化學作為一種完整的科學文化教育

  成功的化學教學應是一種完整的科學文化教育,化學學不僅僅是可供廣泛應用的化學原理,還應包括化學學的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學生要通過鮮活的例項看到,化學學家們是如何提出問題的?又是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隨著這些問題的解決對人類認識自然或對生產生活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學生通過學習,從科學家身上潛移默化地學到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科學的思維方法,這對學生將來面對新的問題時具有重要的借鑑和指導作用,這也正是化學學的價值所在,這種價值的實現不論以哪種方式學習都不應當淡化。在網頁設計的過程中,應當貫穿把化學作為一種完整的科學文化教育的思想,避免單純的例題和練習檢測,否則就容易變成是“穿新鞋走老路”的高成本的教學。

  2.2 網頁的設計要有利於有序構建學生化學認知結構

  化學教學網頁的設計必須依據學生的學習規律,要有序構建學生化學認知結構,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有價值的問題,並在網路課件上呈現出來,為學生的學習設定起點。網頁構成的模式不是固定不變的,要因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而發生變化,但無論形式如何改變,教學網頁的設計必須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以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

  2.3 網頁的合理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具個性化

  考慮到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面對同一網頁課件,他們的基礎不同,所需的幫助不同,這時教師一方面應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和引導學生的探討,另一方面,可以針對多數同學可能存在的問題,利用網頁方便的連結功能,設計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線上幫助,這樣的課件設計滿足分層次的要求,也使網路環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更具有個性化。計算上同樣設計了分層次的網頁,能通過自己的演算得出正確結論的同學可以直接進入下一步的學習,而有困難的同學可以進入“我需要幫助”,學生學習層次的參差不齊可以通過課件的合理設計得到圓滿的解決。

  3.網路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特別合適的某些課型,經過實踐我認為以下幾種課型使用網路環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有較好的可行性:

  3.1 網路環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要求比較高,在剛開始使用這一模式時,可以考慮一些具有“溫故而知新”特點的課題,這些課題能夠依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過合理的推理、判斷、延伸得到新的知識,這就降低了自主學習的難度,使更多的同學能夠較快地適應這種學習方式。這些課題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加以應用,學習過程的困難相對較小,通過同學間的協作和討論,問題比較容易獲得解決,課堂效率較高。

  3.2 單元複習課注重講求知識的系統性和網路化,每位同學經過自己的整理形成的知識網路各具特色,可以通過同學間的交流與協作互相啟發。網路環境提供了一個開放的交流平臺,使同學能夠暢所欲言共同提高。同時單元複習課還重視對各部分的知識要點和難點進行分析,而每位學生的難點是不同的,應用網路課件提供的豐富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困難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使學習過程具有個性化。因此,我認為,單元複習課使用網路環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是行之有效的。

  3.3 對某些具有大量隨堂實驗的課題,由於實驗的過程複雜、邏輯連貫性較強,容易使得有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思維產生混亂,實驗的目的模糊不清。這時可應用網路課件來逐步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確各個步驟的實驗目的,並應用課件的模擬實驗來提示實驗的注意事項、操作要點等,以利於學生按照自己的速度使實驗順利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