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家教小知識

  父母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對寶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然而然的就應該擔當起“家教”的責任。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一些相關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父母喜歡幫寶寶提前做好各種事情,認為這是在減少寶寶不必要的麻煩,好讓寶貝有根多的時間做其他的事。殊不知,這卻是在製造麻煩,首先我們剝奪了寶寶動手的能力,其次我們強化了寶寶的依賴性,以至於以後寶寶什麼事情都要我們做的時候,我們又不耐煩。所以,父母應該努力培養寶寶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識,讓寶寶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對寶寶干涉太多。

  我們經常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寶寶的行為,並喜歡進行“指導”。干涉的太多隻會讓寶寶反感、不安、煩躁,最後就是放棄。其實我覺得這個很容易做到,就是寶寶在專心的幹事情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安靜的在旁邊待著就行,直到寶寶需要你。讓寶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能培養寶寶的自主性。

  學會理解寶寶的想法。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理解是相互的”,在教育寶寶時,也是一樣的。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並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願和需求,這就需要家長的理解了。理解寶寶的初衷,理解寶寶的想法,反過來寶寶也會給你以回報,這不僅僅能夠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形成,更能夠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適時的拒絕孩子不恰當的要求。

  伴隨著寶寶的不斷成長,寶寶也學會了一些“特殊的技能”,他們會用一些“小手段”來要挾父母,以此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也是成長,但爸爸媽媽要學會說“不”,要堅決的拒絕寶寶的無理要求,同時還要適時的給寶寶教導,告訴寶寶行與不行的原因。

  學會關注寶寶。

  寶寶都希望父母或周圍的人能注意他,這也是希望獲得肯定的一種願望。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的這種渴望適當的多給予一些鼓勵、讚許、認可等。讓寶寶覺得自己很棒,這對培養寶寶的自信是很有幫助的。但要注意的是,過分的讚揚會讓寶寶養成自大、狂妄的性格哦。

  少講大道理。

  有時候寶寶喜歡做一些讓爸爸媽媽頭痛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做的其實越簡單越好,假裝根本不在意,一會兒就發現寶寶不在做了。如果爸爸媽媽去給寶寶講道理,講各種理由,寶寶也是似懂非懂,不知所以,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讓寶寶簡單的學一下“察言觀色”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