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護理指南_新生寶寶護理小知識

  新生寶寶還是很脆弱的,需要我們的父母好好護理,新生寶寶的護理工作大家已經知道了嗎?新生寶寶護理指南這個問題由小編來為您解答!

  新生兒護理安全注意事項

  1、睡眠的安全

  剛出生的寶寶一天要睡十幾二十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的安全也是父母最需要了解的。

  2、寶寶睡覺時家長不能長時間離開

  不要以為寶寶不會翻身,就放心地幹自己的事去了。即使寶寶睡得很踏實,也要時不時地過去看看他是不是一切正常。

  3、同屋分床睡

  寶寶半歲以內,最好讓他和你們睡在一個房間裡,但不能同睡一張床。因為如果大人睡得過熟,壓住寶寶,或大人的被子不小心堵住寶寶口鼻,會引起窒息。大一點兒的寶寶呼吸困難時能下意識地反抗,但一兩個月的小寶寶是沒有這種能力的。

  4、嬰兒床也有安全指標

  嬰兒床的欄杆要高於60釐米,以防寶寶摔下來。欄杆的空隙應該在2。5~6釐米之間,間隙過小容易困住寶寶的胳膊和腿,空隙過大寶寶的小腳容易滑出來。

  5、床墊不要太軟

  最好使用棉質毯子和被子,不要使用羽絨被,也不要用太軟太大的枕頭。不要在床上,尤其是寶寶的頭部周圍堆衣物和玩具,以免堵住寶寶口鼻,引起窒息。

  6、在床頭放緩衝墊

  這樣既可以保護寶寶的頭部,又可以擋風。注意不要用枕頭、毛毯等代替專用的床圍,如果這些東西放不穩,會倒下來壓住寶寶。

  7、仰睡或側睡

  4個月以內的寶寶最安全的睡姿是仰臥位,這樣寶寶不容易窒息,也不會重複吸入自己撥出的二氧化碳。如果寶寶經常吐奶,要讓他側臥,以免吐出的奶堵住口鼻引起窒息,或經鼻腔進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8、喝奶的安全

  無論你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有一些安全問題需要注意:

  9、不要用微波爐熱奶

  給寶寶熱奶,最好是用熱水浸泡或者用專門的暖奶器來加熱,儘量不用微波爐加熱。因為微波是通過使食物分子激化而產熱的,瓶子並不燙,不好把握奶溫。而且微波爐加熱不均勻,很可能瓶口部分的溫度與瓶子中央的溫度不同。食道黏膜比面板更柔嫩,45℃左右就足以引起燙傷。 食道燙傷會引起疤痕收縮,使食道變狹窄,吞嚥困難,寶寶就會拒絕喝奶。而且咽部是發音的部位,受到損傷還會影響到語言的發育。

  10、不要躺著餵奶

  照顧小寶寶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加上新媽媽的體力還沒有完全恢復,很容易疲勞。如果躺著餵奶,不小心睡著了,乳房有可能壓迫寶寶的口鼻,引起窒息。

  11、喝完奶要拍嗝

  寶寶喝完奶,先別忙著讓他躺下。拍嗝能讓他排出胃裡的空氣,以防吐奶。

  12、洗澡的安全

  寶寶的面板非常嬌嫩,即使是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出汗、大小便、流口水等,也會對面板造成刺激,所以要勤給他洗澡。

  13、防燙傷

  寶寶的洗澡水溫度在40℃左右比較適宜。可將熱水器設在恆定的溫度,或準備一個寶寶專用的水溫計。而且,每次洗澡前都別忘記用手肘試一下水溫。

  14、防溺水

  給寶寶洗澡時,一秒鐘也不能讓他一個人留在澡盆裡。不管有多緊急的事,也要等家裡的其他人來了之後再走開,或者把寶寶擦乾淨、包好,抱著他出來。

  15、謹慎使用爽身粉

  使用爽身粉時一定要遠離寶寶面部搖動,在脖子、額頭等離寶寶面部較近的地方使用時,注意擋住寶寶的眼睛和口鼻,以防寶寶吸入爽身粉的粉末而嗆咳,或者被粉末迷住眼睛。

  護理新生寶寶的七大誤區

  誤區一:餵奶後用紗布擦口腔

  新生寶寶在餵奶或溢奶後,口頰內及舌上往往會殘留奶塊。有的新媽咪喜歡用紗布蘸水去擦,這是錯誤的,因為粗糙的紗布有可能損傷寶寶稚嫩的口腔黏膜,引起口腔感染。

  正確做法:餵奶後給寶寶喝少許溫開水,奶塊會被水沖走。

  誤區二:少洗頭髮減少脫落

  有些家長怕寶寶頭髮脫落,儘量少給寶寶洗頭。其實洗髮時脫落的都是處於脫落期的衰老的頭髮,不洗也會掉。但如果長期不洗髮,油脂及汗液刺激寶寶頭皮的毛囊會引起繼發感染,反而會影響寶寶頭髮的生長。

  正確做法:夏季每天洗1~2次頭髮,其他季節每2~3天洗一次。洗髮時可用嬰兒洗髮液抹在寶寶頭髮上,並用掌心輕輕揉擦寶寶頭皮,以促進血液迴圈。

  誤區三:用包被將寶寶紮緊

  到了冬季,家長怕新生寶寶受冷,往往喜歡用包被將寶寶包起來,外面再用布帶子將寶寶結結實實地捆起來,俗稱“蠟燭包”***有的地區有包“蠟燭包”可使寶寶睡相好的說法***。

  其實這對新生寶寶有害無益。一來限制了寶寶胸部的活動,影響肺功能,易發生肺部感染。二來壓迫了寶寶腹部,影響胃腸蠕動,使消化功能減低。三為寶寶四肢活動受到限制,不利於四肢骨骼和肌肉的發育,使動作發育延緩。

  正確做法:晚間可以給寶寶用睡袋,宜選用睡袋下方可開放的,便於換尿布。白天給寶寶穿上內衣、薄棉襖或毛線衣,再蓋上棉被就可以了。

  誤區四:滿月時剃胎髮及刮眉毛

  年輕媽媽聽從老人的說法,在寶寶滿月時剃胎髮、刮眉毛,認為將來頭髮和眉毛會長得濃密。然而寶寶面板薄嫩,嬰兒又不會配合,刮破面板容易使細菌乘虛而入引起感染。

  正確做法:嬰兒到4個月左右眉毛會自行脫落更換,不必颳去。到寶寶6個月後,父母可找有經驗的理髮師給寶寶剃頭。

  誤區五:寶寶不能多抱

  傳統觀念認為新生寶寶要少抱,常常抱寶寶易養成以後非抱不可的壞習慣。其實讓寶寶整日躺著,方便了父母,卻不利於寶寶。躺著時寶寶只能看著天花板,缺乏神經發育的各種有利刺激,不利於智力發育。

  正確做法:常抱抱寶寶,同時多和他說活,多和寶寶眼睛對視,增強感情交流,有利於他的大腦發育。

  誤區六:用尿布將肚臍包起來

  剛出生的寶寶臍部容易發炎,媽媽怕寶寶臍部感染,用尿布將肚臍包起來,其實這種做法很容易導致細菌生長繁殖,反而引起臍部感染。

  正確做法:每天給寶寶洗澡後或在寶寶大小便不慎弄髒了臍部時,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臍部消毒,這樣的方法持續10天左右,如臍部沒有感染可不再消毒。

  誤區七:新生寶寶沒有感覺

  有的父母認為剛出生的寶寶沒有知覺,聽不懂大人說話,也不能理解看見的一切,所以只要給吃給喝就行了。

  正確做法:寶寶出生後就能聽到聲音,能看到色彩鮮豔的玩具,也有味覺和觸覺。媽媽可逗他笑,輕輕地撫摸他的面板,與他進行目光交流,說說話,給他看看會轉動的玩具,這些都可以促進寶寶的智慧發育。

  看了新生寶寶護理指南的人還看了:

1.寶寶的護理要點

2.秋季新生兒如何護理

3.冬天新生兒怎麼護理

4.寶寶護理知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