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國旗下講話稿大全

  “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保護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保護環境國旗下講話稿,供大家閱讀。

  保護環境國旗下講話稿一:

  同學們,星期一早上好,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節紙。在建設“節約型社會”過程中,生活在青青校園裡的少先隊員應該做“節約型社會的小主人”,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把對環境的損害減到最小程度。少先隊總部提出了“四個一”的系列活動,同學們應該從身邊做起,積極倡導健康節儉的生活方式。北京地區常常颳起沙塵暴,黃沙肆虐,颳得讓人睜不開眼,面對如此惡劣的生態環境,北京一小學在一次中隊會上,同學們紛紛表示,願意為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大家獻計獻策,紛紛提出了去遠郊植樹造林、去空地種花種草等許多建議。最後,輔導員老師希望大家想個辦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同樣達到綠化祖國的目的,因為我學校特殊的環境,沒有植樹綠化的空地了。這可把大家難住了。有一個叫雷依夢同學很聰明,她想了想說:“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破壞著森林,因為我們的紙張,都是用木漿製成的,為了供應用紙,每天都有成千上萬棵樹木被砍伐。”她的一番話引起了同學們的強烈反響。最後大家提議保護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就從節約一紙張開始。說幹就幹,首先從自己做起,全體隊員表示,以後決不隨便浪費紙張,不再用紙疊飛機亂扔。不再把沒用完的草稿紙亂拋。並且同學之間互相監督。不僅如此,同學們還主動回家向家長宣傳節約用紙,並調查家庭用紙情況。初步統計用紙情況如下:餐巾紙平均每天一個家庭消耗10張。面巾紙平均每天一個家庭大約消耗5—7張,衛生紙全家平均每天合計消耗1/5卷,學習用紙***包括用書***摺合成A4紙,大約6—8張。將這些紙張摺合成分量大約為0.25公斤。照此計算,我們每年每個家庭就要消耗掉大約91.25—91.5公斤紙張。北京有一支聞名遐邇的“一張紙小隊”。5年前,北京市東高房小學年僅8歲的少先隊員袁日涉發起組建了這支小隊。幾年來,“一張紙小隊”用實際行動傳遞著“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樸素道理。他們號召大家“兩面用紙、節約護樹”;他們把正反面都用過的紙收集走來,放在教室後面的紙箱裡,併為這個紙箱起了個好聽的名字--“綠色銀行”;他們在北京郊區建立了一片“少年先鋒林”,計劃動員全國2008名隊員在這裡種下2008棵樹,作為環保少年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獻上的一份禮物。同學們,一頁紙就是一頁金,舉手投足間珍惜一張紙,就等於造林一片。透過一張張潔白的紙,你有沒有思考過自己的行為;你是否遠離了一次性紙杯、一次性木筷?你是否用紙的背面寫過字?你是否用舊掛曆紙包過書皮?你是否把廢紙與垃圾分開處理?你的口袋裡裝的是手帕還是面巾紙?讓我們一起加入到“一張紙小隊”的行列中來吧!節約一張紙,挽救的可能是一棵大樹,甚至整個森林......節約不僅是美德,更是責任。

  保護環境國旗下講話稿二:

  國慶假期,正是秋收季節。同學們回去,一定目睹農村大忙景象。“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經是常被用於兒童啟蒙的詩句。可是現在,很多富裕起來的人們已經忘卻了這首詩的精髓。看看我們校園裡,各種浪費現象依然比比皆是。

  在教室,有些人拿到副餐就扔進了垃圾桶;在宿舍,有些人領到水果竟從陽臺往樓下扔;在食堂,有些人吃不到幾口就丟下餐盤走人了;在天橋,我們的工作人員幾乎每天都要打掃到不少雞蛋和牛奶……

  那些浪費糧食的同學,心裡是怎樣想的呢?

  有的人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浪費點兒糧食沒什麼要緊。

  我們國家的糧食真的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的地步嗎?不!我國是農業大國,近幾年糧食年產量徘徊在4.5億噸左右,人均糧食佔有量長期處於不足400公斤的低水平。從目前形勢來看,全國人口增長的趨勢不會變,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的趨勢不會變,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糧食的供需仍將在緊張中度過。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有的人說:吃飯的錢我繳了,我浪費的是自己的,跟別人沒有關係。從表面上看,浪費只是個人的消費方式,但從本質上講,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勞動果實的可恥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更何況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那麼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還有那麼多孩子因貧窮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有的人怕別的同學瞧不起,因此即使家庭不是太富裕,在家裡也能珍惜糧食,到了學校,在同學面前也不敢表現出來。於是,為了“面子”,他們總想比城裡孩子表現得更大方,甚至故意浪費。同學們,這種靠浪費得來的面子要不得呀。

  如何重塑節約精神,倡導合理消費而不浪費糧食呢?

  一是樹立節約意識。愛糧、惜糧、節糧,不能是空洞口號,也不應是權宜之計,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尚不僅過去需要、現在仍然需要。我們的糧食遠未充裕,我們沒有糟蹋糧食的權力,也沒有糟蹋糧食的條件。希望前面我提到的那些浪費現象不再發生。

  二是發掘節約潛力。我們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於種了糧食。在食堂裡,吃多少打多少,不喜歡吃的菜就讓工作人員不打或少打,我們的一張張餐桌就相當於一方方糧田。

  三是強化節約行為。我們將對學生在食堂就餐情況作進一步管制,嚴禁將雞蛋、牛奶等帶出食堂,嚴禁故意浪費,發現嚴重浪費糧食者予以通報批評,***我們可以在食堂的門口張榜公佈***對情節嚴重者將由學校給予一定的處分。

  我國政府提出“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儉、合理消費的理念”,節約應該是每一位公民的共同選擇。節約糧食,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