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胳膊脫臼怎麼辦

  小孩發生胳膊脫臼時,家長需要及時正確的救治,以免發生二次傷害。那麼?下面小編就來詳細介紹下!

  小孩胳膊脫臼的處理方法

  1、急救護理

  寶寶脫臼之後非常疼痛,首先要先安慰寶寶,並立刻處理。關節脫臼的部位會壓迫神經,這時拉長的韌帶以及肌肉,稍微一動就非常痛。單純的脫臼往往比骨折要更加疼痛。手會垂在胸前。可用大圍巾折成三角形把手臂吊在脖子上。但是別隨意移動寶寶患肢,避免移動的過程中造成寶寶患部的二次傷害,先固定患部後施以冰敷,儘快到醫院治療。

  2、復位方法

  一旦您確定寶寶的胳膊脫臼,在條件不允許送進醫院的前提下,可以進行一下處理方法。抱患兒端坐,術者同患兒相對。將患肘屈曲90度置患兒身旁。術者一手握住上臂下端,以防止肩關節轉動,並將拇指置於橈骨頭處。另一手握住患肢手腕,連續做數次前臂旋後動作。此時,可聽到清脆的輕微彈響聲或手指有彈跳感,表示橈骨頭已復位兒停止哭鬧,並可用患手上舉取物。橈骨頭復位後,一般不需要固定。若家長不能及時發現,造成寶寶脫位超過24小時,或者您的寶寶已經是一個有反覆脫位史的患兒,發生脫臼時,宜用頸腕帶將肘部固定在直角位置1周左右,我們在此建議廣大父母,寶寶胳膊脫臼後,及時冷靜的處理,就會康復,切記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奉引小兒手臂或用粗魯動作給小兒更換衣服,而發生再次脫位,或造成反覆脫位,將會影響兒童的關節復位和功能恢復。

  小孩胳膊脫臼的注意事項

  關節復位後,一般不需要固定,但家長應該注意,切忌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牽引寶寶的手臂或用粗魯動作給小兒更換衣服,更不要拉著寶寶的手把他提起來。以免脫位再次發生而形成習慣性脫位。寶寶的手被拉直並手掌向上的姿勢最容易受傷。所以家長在扶寶寶時,應該抓住他的肘關節或上臂。一歲左右的寶寶學走路時,家長應把兩手放在他的腋窩下。

  如果寶寶脫臼超過24小時或有反覆脫臼史,因區域性有腫脹,復位時彈響聲或彈跳感多不明顯,復位後疼痛也不一定即刻消失,但其他症狀大多能緩解。此時,宜用三角巾將寶寶肘部固定在直角位置,一週左右即可。

  小孩胳膊脫臼的症狀

  發生脫臼後的寶寶,肘關節往往呈半屈位,前臂呈旋前位,不敢旋後,不能抬舉與取物,不能自由活動,在肘關節的橈骨頭處有壓痛,區域性卻無明顯的腫脹和畸形。寶寶胳膊脫臼與其他肘、肩部損傷的症狀相似,非常容易被誤診。想確定寶寶的胳膊到底是不是脫臼了,媽媽爸爸一定要對本病有深入的瞭解和認識。容易脫臼的寶寶一般都有患肢被縱向牽拉的病史。傷後因區域性疼痛而啼哭不止,肘關節處於半屈位,前臂呈旋前位,拒絕他人撫摸患肢,不肯舉手及用手取物。肩部、腕部及手指活動正常。仔細檢查時,可發現肘前外側橈骨頭處有壓痛。

  寶寶胳膊脫臼常發於4歲以下的兒童,6歲以後卻少見了。這是因為4歲以下的兒童橈骨頭上端發育尚未完全,肘關節囊及韌帶均較鬆弛薄弱所致。

  小孩脫臼骨折的預防

  1、儘量避免突然用力牽拉寶寶的手和腳,無論是傷肢還是健康肢體。在與寶寶嬉鬧時,應適當控制用力。此外,寶寶發生的脫臼具有反覆性、習慣性,只要發生一次,以後就容易反覆發生。

  2、如果寶寶容易反覆發生骨折,家長應注意是否有其他疾病存在,如內分泌障礙、骨骼異常等。並應及時向醫生提供相應病史,及早診治、及早治療。

  3、寶寶骨折後,應補充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骨折初期,寶寶的胃口會比較差,應安排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如給寶寶喝一些魚湯、肉湯和蛋湯等。

  4、隨著寶寶病情的恢復,食慾也會逐漸好起來,應適當增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魚、蛋以及大豆製品等。礦物質和維生素對骨折的恢復也很重要,應鼓勵寶寶多吃…些含鈣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牛奶、大豆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