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新植苗木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春季是植樹的黃金季節,但由於有些人植樹時不講科學,不按樹木的生態習性和生長規律來栽植、養護苗木,導致新植苗木成活率不高。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春季新植苗木死亡的原因。

  春季新植苗木死亡的原因:栽植過程有問題

  在栽植時,不按要求進行施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樹坑大小不適宜。不管是栽喬木還是灌木,只要條件允許,樹坑宜大不宜小,樹坑過小,不僅栽植麻煩,而且根系也不舒展,還影響苗子成活後紮根。

  二是土質不合格。栽培土中若雜質過多,必須揀出來,特別是不能含有磚頭、瓦塊和白灰等雜質。對於土壤過黏、pH值和含鹽量過高的土壤都應進行客土。

  三是栽植深度不適宜。栽植過淺,根系容易外露而失水,過深則地溫低,容易發生悶芽,一般裸根苗子可高於土痕3~5釐米,帶土球的可略高於土球2~3釐米。

  四是回填土不密實,應採取“三踩一提”法栽植。

  五是施肥不當。種植苗木時,穴底一般都應施用一些基肥,但在工作中常會出現這樣兩種情況,一種是施用了未經腐熟發酵的肥,導致苗子燒根,另一種是肥料未與底土充分拌勻,而將苗子直接放到肥料上,使苗木根系燒傷。六是補苗時未對土壤進行消毒。

  春季新植苗木死亡的原因:後期養護不到位

  農諺說得好,“三分種,七分養”。所以說苗木種植完畢後並不是萬事大吉了,還應在養護上繼續下功夫。

  在養護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有:

  一是澆水不足或過多。苗木種植後應立即澆頭水,三天後澆二水,五天後澆三水,此後則應根據土壤墒情來決定澆水次數和澆水量。澆水過多,根系長時期處於水泡和缺氧狀態,也易腐爛,從而使苗子死亡。

  二是不及時鬆土。不及時鬆土不僅不能使土壤保持好的墒情,還容易使表土板結,降低土壤的通透性,更重要的是如果土壤龜裂,會跑風漏氣,使根系失水,從而損傷根系。

  三是搭設支架不及時。北方春季季風不僅持續時間長,而且風力較大,新植的苗木***喬木或小喬木***如不及時搭設支架,會搖動,致使根系不能扎牢而影響成活。

  四是沒有及時進行修剪。新植苗木一般都要進行修剪,喬木類在種植前就應進行修剪,花灌木可於種植後修剪,修剪主要包括疏枝、短截、去除花蕾,如果不進行修剪,植株會因為蒸騰量大,開花結果消耗養分過多而死亡。

  五是病蟲害防治不及時。春季是病蟲害的多發季節,且新植苗木因根系受損,樹勢衰弱而抗性降低,故此極易遭受病蟲害的危害,如果不能及時防治,會使植株死亡。

  春季新植苗木死亡的原因:苗木質量不合格

  種植的苗子的質量如何,直接關係到種植後的成活率,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於不懂相關專業知識或把關不嚴,經常有不合格的苗子流入。常見的質量不合格的苗木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山苗。山苗就是從山上挖下來的苗子,這些苗子一般規格都很大,但由於始終在一個地方生長,沒有經過多次移栽,苗木的鬚根很少,種植後成活率也極低,故選苗時,特別是在急需大規格苗木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選用山苗;

  二是生苗。這類苗子雖然生長在苗圃地裡,但也沒經過多次移栽,主根大而鬚根少,栽植後也不易成活;

  三是傷病苗;四是應帶土球而未帶土球苗;五是嚴重失水的苗;六是根幅過小的苗木,苗木根幅的直徑一般為幹徑***地徑***的8~10倍,如冠幅過小則鬚根較少,不易成活。

  春季新植苗木的死亡原因就介紹到這裡,新植苗木的死亡對於園林工程是很大的傷害,知道了春季新植苗木的死亡原因之後,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除了春季是栽植苗木的季節外,秋冬季節也是栽植苗木的季節,那麼秋冬季節栽植苗木需要注意哪些呢,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