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攝影濾光器

  “新聞攝影記者首先是一個人,給予需要的人及時幫助是他首要的責任,新聞則是第二位的。”--《美國新聞攝影教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

  

  1. 加色效應的概念及加色效應的規律是什麼?

  由兩種或兩種以的色光相混合時,會同時或者在極短的時間內連續刺激人的視覺器官,使人產生一種新的色彩感覺。我們稱這種色光混合為加色混合。這種由兩種以上色光相混合,呈現另一種色光的方法,稱為色光加色法。

  --> 色光連續變化規律   若紅光不變,改變綠光的強度使其逐漸減弱,可以看到混合色由黃變紅的各種過渡色彩。

  --> 補色律   最基本的互補色有三對:紅-青,綠-品紅,藍-黃。一種色光照射到其補色的物體上,則被吸收。如藍光照射黃色物體,則呈現黑色。

  --> 中間色律   任何兩種非補色光混合,便產生中間色。其顏色取決於兩種色光的相對能量,其鮮豔程度取決於二者在色相順序上的遠近。

  --> 代替律   顏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它們的光譜成份是否一樣在色光混合中都具有相同的效果。凡是在視覺上相同的顏色都是等效的。即相似色混合後仍相似。   如果顏色光A=B、 C=D,那麼: A+C=B+D

  --> 亮度相加律   由幾種色光混合組成的混合色的總亮度等於組成混合色的各種色光亮度的總和。

  2. 減色效應的概念及減色效應的規律是什麼?

  光的減色效應是指從白光或複合光中減去某種色光,而得到另一種色光的效應。

  1、原色***紅、綠、藍***濾光器,只允許和本濾色鏡顏色相同的色光透過,吸收其它色光。

  白光是由等量的紅光、綠光、藍光混合而成的。當白光通過紅濾鏡時,它只允許本色光透過,吸收綠光和藍光。綠濾鏡允許透過綠光,吸收紅光和藍光;藍濾鏡允許透過藍光,吸收紅光和綠光。

  2、補色***黃、品紅、青***濾光器,也稱中間色濾光器,它允許與本濾色鏡顏色相同的色光透過,同時還允許形成這一補色的其它兩種原色光透過,吸收其它色光。   補色濾鏡中的黃濾鏡,允許黃光和紅光、綠光透過,吸收與黃光互為補色的藍光;品紅濾鏡可以透過品紅光和紅光、藍光,吸收綠光;青濾鏡可能透過青光和綠光、藍光,吸收紅光。

  3、兩種補色濾鏡疊加使用,只允許形成這兩補色所共有的一種原色光透過,吸收其它色光。

  4、兩種原色濾鏡疊加,各種色光均被吸收,或根據某一種濾色鏡的濃淡程度,透過部分色光。

  5、三補色濾鏡疊加,各種色光相繼被吸收,最終都不能透過,而呈現出黑色效果。如果三補色顏色均較淡,疊加後三濾鏡本身呈現中性灰色,這時白光還能透過一部分,但強度明顯較弱。

  3. 濾光鏡在黑白攝影中的作用是什麼?

  校色作用,調節天空影調,調節畫面反差、突出主體,調節畫面空氣透視。

  4. 簡述中性灰阻光片的透光特點及在攝影中的應用情況。

  中性灰阻光片的透光特點是:對各種色光都能起到非選擇性吸收的作用,通過它觀察景物或在黑白、彩色攝影中加用它之後進行拍攝,都不會由此而改變景物間的亮度反差和色反差,也不會改變光的視覺顏色,只是均勻地減弱光的強度,均勻地吸收各種不同波長的色光。

  中性灰阻光片在攝影攝像中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點:

  1.利用中性灰阻光片在高亮度條件下拍攝,能夠實現準確控制畫面曝光。

  在攝影攝像中,常常遇到現場的亮度較高,以至於光圈收到最小,快門速度調至允許的極限時,仍將出現曝光過度,這時可用中性灰阻光片壓低被攝景物的亮度,以便實現正確曝光。

  2.利用中性灰阻光片控制畫面的景深。

  在攝影攝像中,通過改變光圈來有目的地控制畫面景深。光圈孔徑的大小與景深的關係是光圈孔徑越大,景深越小;光圈孔徑越小,景深越大。

  當我們用攝像機在外景自然光很強的條件下拍攝景物特寫或人物肖像時,這時人物周圍雜亂的景物會使人物不突出,攝影人員常常運用開大光圈、壓縮景深,使周圍的景物呈現模糊、虛化效果,使被攝主體人物清晰,從而通過虛實對比使人物更加突出、醒目。但是在拍攝中,因為攝像機的拍攝頻率不能改變,即速度不能調整,當景物亮度非常高時,只能通過光圈來控制,遇到上述情況,要想使周圍的環境虛化,人物清晰,利用小光圈不能實現,開大光圈會使上述景物在畫面中曝光過度。那麼,要想使光圈開大,而又不造成曝光過度,拍攝時在鏡頭前或後加用中性灰阻光片,將景物亮度降低到合適的程度,以便用大孔徑光圈,實現上述效果。如果此時再配合長焦距攝影鏡頭,則畫面效果會更佳。如圖10-1所示,在外景自然光條件下,加中性灰阻光片與未加濾光片的對比效果。

  3.利用中性灰阻光片在高亮度條件下拍攝具有較強動感的畫面。攝影者在拍攝帶有運動體的景物時,為了使運動的物體在畫面中有較強烈的動感,常常採用快門速度中的慢速來實現。運動體或運動體的某些區域性在畫面中適當虛化,模糊,從而獲得動感效果。假若此時光線較強,亮度很高,以至於在允許的光圈下,過多地延長曝光時間,會造成曝光過度,最好的方法是選擇適當的中性灰阻光片,加在鏡頭前,降低亮度,以便使用合適的快門速度,將運動的物體形成模糊、虛化的影像,而固定的物體保持清晰,這種虛實對比可增添畫面的情趣。

  4.利用中性灰阻光片與其它濾光器配合使用,可以拍攝出特殊的畫面效果。

  5. 偏振鏡在攝影中的作用是什麼?

  調節、控制非金屬表面的光斑,消除、減弱透明體表面的亮斑影像,調節天空影調,增強彩色影像的飽和度。

  6. 簡述UV鏡與天光鏡在攝影中的作用。

  吸紫外線濾光器又稱UV***Ultra Viele***鏡,它能截止短波光在400毫微米以下的光波不能透過,而對其它可見光均無過濾作用。吸紫外線濾光器通常是無色透明,如同普通玻璃一樣。

  吸紫外線濾光器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線,在攝影中人眼雖然看不見紫外線,而黑白膠片對紫外線非常敏感。因此,它可以把可見光和人眼見不到的紫外光同時記錄下來。當景物中紫外光較多時,會使所攝畫面表面形成一層灰霧,不但降低了反差也影響到畫面清晰度,使細部層次損失,影調平淡乏味,在彩色攝影中,由於紫外光的介入使畫面上形成一層藍色灰霧,影響到畫面的色調和景物色彩的飽和度。

  天光鏡,除可吸收紫外線和小部分短波光的紫、藍色光外,還可以吸收少量的綠光或黃綠光,因此,外觀顏色呈極淡的品紅色,適於用黑白、彩色攝影。天光鏡尤其是在陰雨天或陰影處使用時,效果更明顯。

  新聞攝影教程人民大學版課後習題答案-第二十二章 取景拍攝與攝影造型基本知識

  1. 攝影景別的劃分及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遠景:易於表現整個環境和總的氣勢,但不利於交代具體情節和細部。

  全景:用來表現被攝體的全貌,用來交代相互聯絡的人物之間的相互關係,還可交代一定的環境,交代被攝物與環境的關係。

  中景:可以表現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可以用來反映人物的動作,姿態,最大的優點是表現情節。

  近景:主要表現人物的神情和精神風貌,人物的情緒和內心活動。近景常常表現物體的區域性特徵,它不利於表現事物周圍的環境。

  特寫:主要用來表現細節,它具有概括力、單一凝練、可以通過一點透視人的內心和事物的本質。

  2. 三種拍攝高度及四種拍攝方向的各自特點是什麼?

  平角度拍攝——眼睛高度的平視是最自然的角度,這和人們平視觀看事物的視覺經驗一致。被攝物件不會有變形現象。

  仰角——被攝物的高大形象被誇張,會出現近大遠小和傾斜畸變的現象。

  俯角——和仰角的視覺效果相反,將被攝物壓縮得比實際更矮小。

  正面角度——毫無保留地再現被攝體正面的全貌或者區域性。

  側面角度:勾勒物體的輪廓線,強調動作線,交流線的表現力。

  斜側面角度:既能表現物件正面的形象特徵,又能表現物體側面的特徵,而且物體形象可有豐富多樣的變化,往往收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背面角度:往往產生特別的效果,比較含蓄,給觀眾留下的聯想、想象的空間比較大,可以引人思考。

  3. 橫豎畫面的確定有哪些根據?

  主要根據:被攝景物的形狀、畫面中主線條給予視覺刺激力的強弱,主體移動的方向。

  4. 主體、陪體的概念及處理方法各是什麼?

  在攝影作品中“主體”是指要表現的主要物件,也是攝影畫面的興趣中心,是畫面表現內容的主要體現者,是組織畫面的主要依據。它在畫面中起主導作用,是控制全域性的焦點。 一般來說,一幅畫面中只有一個主體,它可以是一個人或物,也可以是一群人或一組物體。

  突出主體常用的方法有:

  1.給主體位置上的優勢。可將主體安排在畫面的正中偏左或偏右,較小的主體可以安排在黃金分割點上。

  2.利用視線指向突出主體。觀眾的注意力可以通過畫面中人物的視線集中到主體上面,視線起到間接突出主體的作用。

  3.通過對比手法突出主體。常用的對比手法有①明暗對比②色彩對比③大小對比④虛實對比。

  4.弱化雜亂物體突出主體:使用長焦鏡頭,壓縮畫面,在構圖時把畫面中與主體無關的東西儘量虛化。

  陪體是拍攝者選取用以輔助主體表達內容的人或景物。在攝影畫面中作為陪體的物件,是處在與主體相對應的次要位置,與主體相呼應。畫面中恰當的陪體對於主體特徵及內涵的表達起著重要作用,畫面語言也會因此而更加生動。

  陪體在攝影畫面構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與主體共同完成主題思想的表達。

  2.增加畫面資訊量,使畫面更自然、更生動。

  3.使畫面造型更豐富,更具感染力。

  5. 前景、背景的概念及處理方法各是什麼?

  前景在新聞攝影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前景置於畫面的前方,雖然不是畫面的主體,但它對畫面整體形象意境的表達起著重要的作用。巧妙地運用前景,可以點明環境,有利於構圖,強化報道主題,深化作品意韻。

  背景是處於主體後面的景物,它和前景一樣,也不是照片表現的主體,在視覺要素中佔據次要的位置,但卻對主

  體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烘托作用。前景的使用應注意:前景不應位於畫面中的主要位置,應避開視覺中心點;前景的色調不應太鮮豔奪目;儘量不用活動的物體做前景;焦點應落在主體上,不應落在前景上,必要時,可使前景虛化,以突出主體。

  背景應注意:應該避免主體與背景相互遊離;應當避免將主體與北京做等同處理,分不清主次,從而影響主體的表現。

  6. 光線的造型作用有哪些?

  勾勒被攝體的輪廓,表現被攝體的立體形態和空間深度,表現被攝體的質感,表現色彩,表現環境氣氛,吸引觀眾注意力、突出主體,特殊效果。

  即偏向該色的互補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