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照片變得通透

  許多影友在攝影時經常會遇到照片拍完後不夠通透,畫面讓人感覺發悶、不透亮、不清澈。這是什麼原因呢?接下來是網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的內容,希望對你在攝影道路上有幫助。

  :攝影中的通透

  通透是什麼?漢語中解釋通透為“通明透亮”。在攝影中是畫面色彩影調層次豐富通明、空間感透亮深遠、物體輪廓清晰明確等各種視覺和心理的綜合體驗。

  恰如唐代韓愈的《南山詩》中所形容的通透的概念:“蒸嵐相澒洞,表裡忽通透。”宋代歐陽修 《送子野》詩:“光輝通透奪星耀,蟠潛驚奮鬭蜃蛟。”山中的霧氣散去,山景就會變得通透;天空明淨通透,星星就會顯得耀眼光輝。我們在古人詩詞中大致也能理解這層含義。

  :畫面不通透的因素

  造成照片不通透的因素有哪些呢?其實主要來自拍攝因素和環境因素兩個方面。由拍攝因素導致的畫面不通透主要包括拍攝技術問題,如曝光不準、色溫不準、焦點不實、過高的感光度等;還有器材裝置問題,如鏡頭瑕疵、濾鏡問題。由環境因素導致的畫面不通透主要包括光線中的光色混合干擾,如紫外線干擾、逆光眩光等;來自空氣的汙染造成的光色不通透,如灰塵、霧霾、煙氣等,還有隔著透明材質拍攝引起的畫面不通透,如透過玻璃、透明塑料、水等介質來拍攝。

  :前期和後期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對於畫面通透的控制就有針對性了。

  對於拍攝因素引起的畫面不通透,這是前期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技術磨練,提高對相機的使用。而對於環境因素引起的畫面不通透,則可以藉助後期來消減。如果你的畫面只是偏色、層次不夠、對比度不夠、清晰度不夠、飽和度不夠等問題,則只需要通過一些後期的基本調整就可以實現。相信這些方法大多數影友都很熟悉,在此不再贅述。而如果畫面是由於光色過度混合變髒,光色互補色相互干擾變濁,則需要高階的後期方法來調整才能實現。因此,下面我們通過簡單色彩原理的分析和實際案例來講述如何做光色的還原調整,即如何去除光色互補色的混合干擾。這種高階的後期技法便是解決畫面不通透問題的核心技術。

  :光色混合的原理

  我們分別找了一些不通透的照片和通透的照片,對其中的藍色天空取樣進行分析比較,總結其中致使光色通透的一般規律。

  第一組的三張照片是不通透的照片。用PS拾色器吸管吸取圖中標示的天空測試點,對其CMYK值進行分析比較。我們發現,不通透照片中天空藍色飽和度明顯不足,且在CMYK數值中有較多Y值存在,這說明藍色中混入了黃色的互補色,黃色對藍色產生了干擾,因此藍天不再純正乾淨,視覺感受也會不通透。

  用同樣的方式對第二組的三張通透照片取樣觀察,我們發現,通透照片中的藍色飽和度相對較高,且藍色中很少混入黃色干擾色。即便是圖三取樣中較淺的藍,由於藍色比較純,也依然會感覺十分通透。

  由上面的試驗可以看到,通透的藍天其祕訣在於藍色光色的純正,在後期處理時要著重去除其中與其互補的干擾色。很多攝影人在後期過程中為了讓天空變藍,拼命調整藍色的飽和度,加強畫面的對比度,但有些時候還是強差人意,這其中的玄機就在於“加不如減”,也就是說與其加藍不如減黃色。

  同理,我們可以對畫面中其他各種光色進行調節,去除紫外線干擾、減弱互補色干擾,以實現光色的通透性。這些調節的前提是基於對光源三原色及其之間關係的爛熟於心。下面的這張圖非常重要。

  RGB三原色中某兩種原色相互混合產生一個間色,即CMY***青品黃***;CMY三色中某兩種原色的間色又構成了RGB三原色。補色關係是此消彼長,互相壓制的。比如對色溫調節時,滑塊向一方移動則加藍減黃,相反則加黃;又如對色調調節時,滑塊向一方移動則加綠減品,相反則加品減綠。

  舉例說明,從圖表中可以看到,紅色的支援色是黃色***Y***和品紅***M***,互補色是青色***C***。如果想要非常漂亮的晚霞和火燒雲,就需要在畫面中增加黃色和品紅,同時要減少青色。同理,如果想要得到非常純正的藍天,則需要在畫面中協調品紅和青色的分量,減少黃色對畫面的干擾。

  在理解了上述道理後,藍色的天空為什麼顯得灰濛濛、不通透,就引刃而解了。如圖所示,根據原色互補原理,當黃色與藍色這兩種互補色疊加時,畫面會出現髒髒的灰色。因此,這時候你會發現怎麼提高藍色的飽和度,天都不會藍,所以說還原藍天最好的方法除了加藍還可以減黃色。

  以上是網小編蒐集整理的全部內容,如果喜歡可以收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