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錶是誰發明的鐘表的發明歷史

  鐘錶是鍾和表的統稱,是計量和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大家瞭解鐘錶嗎?知道是誰發明的嗎?知道當中的發明歷史嗎?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鐘錶的發明者以及發明歷史

  原始人憑天空顏色的變化、太陽的光度來判斷時間。古埃及發現影子長度會隨時間改變,古巴比倫人6000年前發明日晷在早上計時,他們亦發現水的流動需要的時間是固定的,因此發明了水鍾。古代中國人亦有以水來計時的工具——銅壺滴漏,他們亦會用燒香計時。將香橫放,上面放上連有鋼珠的繩子。

  公元前140年到100年,古希臘人制造了用30至70個齒輪系統組成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計時器。這臺儀器被稱為“安提凱希拉儀”,由29個彼此咬合的銅質齒輪和多個刻度盤構成,大小與一個午餐盒相當。它於1901年在希臘安提凱希拉島附近一艘古代沉船上被發現,因此得名,現儲存在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

  公元1300年以前,人類主要是利用天文現象和流動物質的連續運動來計時。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計時;漏壺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計時。

  東漢張衡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週。北宋元祜三年***1088***蘇頌和韓公廉等創制水運儀象臺,已運用了擒縱機構。

  1283年在英格蘭的修道院出現史上首座以砝碼帶動的機械鐘。

  13世紀義大利北部的僧侶開始建立鐘塔***或稱鐘樓***,其目的是提醒人禱告的時間。

  16世紀中在德國開始有桌上的鐘。那些鍾只有一支針,鐘面分成四部分,使時間準確至最近的15分鐘。

  17世紀,逐漸出現了鐘擺和法條。它運轉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喬萬尼·德·丹第被譽為歐洲的鐘表之父。他用了16年的時間製造出一臺功能齊全的鐘,被稱為宇宙渾天儀,它能夠表示出天空中一些行星的執行軌跡,還可以對宗教節日和每天的時間有所反映,它於1364年開始被使用。丹第製造的鐘並不是歐洲的第一臺鍾。據說,歐洲第一臺能報時的鐘是1335年於米蘭製成的。

  1657年,惠更斯發現擺的頻率可以計算時間,造出了第一個擺鐘。1670年英國人威廉·克萊門特***WilliamClement***發明錨形擒縱器。

  1695年,英國湯姆平發明了工字輪擒縱機構。後來,同國的格雷厄姆發明了靜止式擒縱機構。

  1728到1759年,航海鍾問世。

  1765年,自由錨式擒縱機構誕生。

  1797年,美國人伊萊·特里***EliTerry***獲得一個鐘的專利權。他被視為美國鐘錶業的始祖。

  1840年,英國的鐘表匠貝恩發明了電鐘。

  1946年,美國的物理學家利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鐘的原理。於兩年後,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鐘,原子鐘至今也是最先進的鐘。它的運轉是藉助銫、氨原子的天然振動而完成的,它可以在300年內都能準確運轉,誤差十分小。

  18到19世紀,鐘錶製造業逐步實行了工業化生產。

  20世紀,開始進入石英化時期。

  21世紀,根據原子鐘原理而研製的能自動對時的電波鐘錶技術逐漸成熟。

  鐘錶的發展

  公元前140年到100年,古希臘人制造了用30至70個齒輪系統組成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計時器。

  公元1300年以前,人類主要是利用天文現象和流動物質的連續運動來計時。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計時;漏壺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計時。

  東漢公元78年-139年,張衡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週,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鐘。

  1350年,義大利的丹蒂製造出第一臺結構簡單的機械打點塔鐘,日差為15~30分鐘,指示機構只有時針;1500~1510年,德國的亨萊思首先用鋼發條代替重錘,創造了用冕狀輪擒縱機構的小型機械鐘;1582年前後,義大利的伽利略發明了重力擺;1657年,荷蘭的惠更斯把重力擺引入機械鐘,創立了擺鐘。

  1660年英國的胡克發明遊絲,並用後退式擒縱機構代替了冕狀輪擒縱機構;1673年,惠更斯又將擺輪遊絲組成的調速器應用在可攜帶的鐘表上;1675年,英國的克萊門特用叉瓦裝置製成最簡單的錨式擒縱機構,這種機構一直沿用在簡便擺錘式掛鐘中。

  1695年,英國的湯姆平發明工字輪擒縱機構;1715年,英國的格雷厄姆又發明了靜止式擒縱機構,彌補了後退式擒縱機構的不足,為發展精密機械鐘錶打下了基礎;1765年,英國的馬奇發明自由錨式擒縱機構,即現代叉瓦式擒縱機構的前身;1728~1759年,英國的哈里森製造出高精度的標準航海鍾;1775~1780年,英國的阿諾德創造出精密表用擒縱機構。

  18~19世紀,鐘錶製造業已逐步實現工業化生產,並達到相當高的水平。20世紀,隨著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電池驅動鍾、交流電鐘、電機械錶、指標式石英電子鐘錶、數字式石英電子鐘錶相繼問世,鐘錶的日差已小於0.5秒,鐘錶進入了微電子技術與精密機械相結合的石英化新時期

  有關鐘錶的演變***在鐘錶的演變上添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演變階段,那就是:

  1088年,宋朝的科學家蘇頌和韓工廉等人制造了水運儀象臺,它是把渾儀、渾象和機械計時器組合起

  來的裝置。它以水力作為動力來源,具有科學的擒縱機構,高約12米,七米見方,分三層:上層放渾儀,進行天文觀測;中層放渾象,可以模擬天體作同步演示;下層是該儀器的心臟,計時、報時、動力源的形成與輸出都在這一層中。雖然幾十年後毀於戰亂,但它在世界鐘錶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此,中國著名的鐘表大師、古鐘錶收藏家矯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國人開創鐘錶史”的觀點。

  14世紀在歐洲的英、法等國的高大建築物上出現了報時鐘,鐘的動力來源於用繩索懸掛重錘,利用地心引力產生的重力作用。15世紀末、16世紀初出現了鐵製發條,使鐘有了新的動力來源,也為鐘的小型化創造了條件。1583年,義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時性理論,也就是鐘擺的理論基礎。

  1656年,荷蘭的科學家惠更斯應用伽利略的理論設計了鐘擺,第二年,在他的指導下年輕鐘匠S.Coster製造成功了第一個擺鐘。1675年,他又用遊絲取代了原始的鐘擺,這樣就形成了以發條為動力、以遊絲為調速機構的小型鐘,同時也為製造便於攜帶的袋錶提供了條件。

  18世紀期間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擒縱機構,為袋錶的進一步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英國人George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輪擒縱機構,它和之前發明的垂直放置的機軸擒縱機構不同,所以使得袋錶機芯相對變薄。另外,

  1757年左右英國人ThomasMudge發明了叉式擒縱機構,進一步提高了袋錶計時的精確度。這期間一直到19世紀產生了一大批鐘錶生產廠家,為袋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世紀後半葉,在一些女性的手鐲上裝上了小袋錶,作為裝飾品。那時人們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飾,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它的實用價值。直到人類歷史進入20世紀,隨著鐘錶製作工藝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變革,才使得腕錶地位的確立有了可能。

  20世紀初,護士為了掌握時間就把小袋錶掛在胸前,人們已經很注重它的實用性,要求方便、準確、耐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袋錶已經不能適應作戰軍人的需要,腕錶的生產成為大勢所趨。1926年,勞力士錶廠製成了完全防水的手錶錶殼,獲得專利並命名為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國女性MercedesGleitze佩帶著這種表完成了個人游泳橫渡英倫海峽的壯舉。這一事件也成為鐘錶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從那以後,許多新的設計和技術也被應用在腕錶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帶在手腕上的計時工具。緊接著的二戰使腕錶的生產量大幅度增加,價格也隨之下降,使普通大眾也可以擁有它。腕錶的年代到來了!

  鐘錶的收藏知識

  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喜愛古董鐘錶收藏。古董鐘錶也在收藏市場上佔有了一定的比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科技用於發展鐘錶工業,使這一產業得以快速發展,此後,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全球化發展給中國鐘錶業帶來了繁榮。

  近幾年,隨著收藏熱的升溫,古董鐘錶收藏大有升值之勢,令人關注。時下,一些昔日名錶在國內外收藏界的價格都不低,20年代百達菲麗鑽石首飾表價值60萬港元,20年代的卡地亞18石高檔表價值8萬英鎊,極品的勞力士·王子表價值7萬美元;1890年英國倫敦出品18K金的古老懷錶,有金錶蓋、32石、日月星、細三針,價值約80萬港元。

  堪稱世界名錶的約有50餘種。屬於高階名錶的有百達菲麗、卡地亞、百里駒、愛彼、古柏靈、夏活、蕭邦、積家、伯爵、勞力士、第凡尼、宇宙、江詩丹頓等,都是收藏家渴求的品牌。其他名牌表還有名仕、浪琴、崑崙、非凡、芝柏、尊皇、美度、飛輪、雷達、帝陀、雅典、惠勒、白蘭克派、衣波路、百年靈、寶路華、愛爾琴、高路雲、美耐華、奧路堅等等,都是我們投資時留意的名牌表。

  古董鐘錶收藏種類很多,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主要是古董鐘錶。距今時間越久遠,越能吸引人們的收藏保值熱情;稀有的古老鐘錶、懷錶、手錶升值較快,都值得收藏。當然,現代製作的、稀少的、定量定款的紀念表也具有收藏價值。

  據收藏鐘錶的資深人士介紹,一般情況下,如果是同廠牌、同質量的手錶,方殼的要比圓殼的貴,長方殼的又比方殼的貴;表面上的指標字型也與保值有關,實心體阿拉伯字的最值錢,次之是羅馬字,再次之是條狀刻度,最次的是改刻字與重新繪寫字;錶殼最珍貴的是鉑金,依次是18K金、14K金、9K金、銀、包金、包銀與鋼等;而K金中又以紅色金為最貴,其次是黃金與白金。但也有特殊的合金錶殼價值比黃金殼要貴。

  最後看錶盤是否完整,機芯的零件是否“拼盤”拼湊而成,看清楚表的機芯及零件質量很重要。“拼盤貨”表價值極低,收藏價值不大。

  今天常見的普通舊懷錶、手錶,市場價值約為30元左右一塊,有點名氣的舊錶約為200元左右;早期的高檔表,價格較高,可遇不可求,就看收藏者的運氣了。

看過鐘錶是誰發明的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