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課堂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將有助於學生全面提高美術素養,增強其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鍛鍊獨立創作的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今天給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觀閱。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方法:調動內驅動力

  1.從生活中尋找自主學習的資源

  藝術來源於生活,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學生自主創作的基礎。因此,我們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生活,增強對周圍事物的情感體驗。通過郊遊、參觀、散步、討論及其他教學活動等多種形式積累繪畫素材,使學生的腦海中有東西可想象,有內容可表達,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創作的願望。如在畫《海洋館》之前,教師帶領學生參觀海洋館中各個展館的功能分割槽,瞭解館中的動物種類,同時討論繪畫中“怎樣才能體現出海洋館這個‘館’字”,進而豐富學生的視覺儲備,增強學生的表象認識,激發學生對海洋館的創作慾望,為學生的自主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精心設計主題創作形式,激發學生自主創作動機

  洛克曾說:“孩子學習任何事情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裡想做的時候。”所以在選材時,教師首先要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選擇學生既喜歡又熟悉的內容,同時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以及能力發展的狀況,選擇具有創造性的命題。

  如低年級學生由於學習美術知識時間不長,只能用簡單、抽象的線條或圖形表達自己的意願,所以可以選擇一些簡單而又有趣的內容;中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繪畫基礎,已能用程式化的圖形來表現物體形象,所以可以選擇一些特徵鮮明的內容,如畫《我的老師》一課,將這一主題課程與每年的教師節聯絡在一起,畫老師就變得更加有意義,這份沉甸甸的情感就是學生自主創作的驅動力。

  高年級學生動手能力較強,也具有較為紮實的美術基礎能力,可以選擇一些綜合表現手法的題材進行創作。如《色彩的聯想》一課,在表達色彩感受的創作過程中,教師提供了多種媒材,有各種不同的布,質感不同的紙,和各色的顏料。通過情境創設,學生選擇不同的媒材,表達不同顏色的感受。這種新奇而又有趣的創作形式激發了學生投入創作的慾望,豐富的媒材也讓創作充滿個性。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方法:創設學習情境

  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過程。

  1.創設故事情境,拓寬學生聯想空間

  課堂情境是對師生雙方的一種刺激模式。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通過創設適宜的課堂環境氛圍和特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例如:抓住學生最愛聽故事這一天性,在《找媽媽》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設定一個情境一群小雞破殼而出,但它們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誰,那麼它們怎麼辦呢?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畫出了很多種故事結局:有的畫出小雞找到百靈鳥警察來幫它們找媽媽;有的畫出小雞依靠大家的力量,跋山涉水,終於找到了媽媽;還有的畫出小雞們一起唱歌,用歌聲喚來了媽媽……通過故事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感官,增強興趣,探究故事的結尾,為畫出豐富的畫面打下良好的基礎。

  2.打破學科壁壘,提升創作內涵

  美術教學還可以突破單一學科壁壘,構建多學科之間交叉和融合,形成多元化的美術教學主題,拓寬美術學習和運用的領域,開闊學生學習美術的視野,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益。如創作《城市雕塑》時,教師先帶領學生在品德與社會課上對“城市”發展與形象有了初步認識之後,學生再理解雕塑的內涵和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內容就會更加容易。美術、音樂、品社、綜合等多學科的結合可以促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圖畫、聲響、歷史等多方面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方法: 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

  通過課堂系統的學習之後,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穫,他們都想把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表現出來。組織美術課外校外活動使他們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一方面老師要制訂好活動計劃,組織課外美術興趣小組,讓具有美術愛好與特長的學生在老師的具體組織和指導下,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強化訓練。

  老師還可以訂一些美術報刊雜誌,供學生閱讀參考,以點帶面,相互影響。另一方面結合學校實際,按計劃舉行全校性的美術習作評比與展覽、版報製作比賽、校園美化設計等。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在廣大師生的肯定和讚揚聲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美術技能。還可以輔導學生參加全國各類中小學生的美術作品評比等活動。這樣才能使學生信心百倍,學習起來就更主動、更積極些。

  興趣不是天生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一定條件下變化發展的。教師不僅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隨時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趨勢,即使採取措施,使他們的興趣長久地發展下去,一切學習活動具有強大的興趣作“藥引子”後,就有了不竭的動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