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則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在他看來,一個人獲得高深的造詣,要靠自己積極主動的學習;經過積極主動的學習,所學的知識就能牢固地掌握,就能積累起豐富的知識,在應用知識的時候就能得心應手,左右皆宜。有了自學能力,無論是知識更新的週期如何加快,科學技術綜合化的趨勢如何強烈,都可以運用自學能力去有效地掌握知識。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21世紀的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所以,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必然。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轉變觀念,增強學生自主意識 
  1.轉變觀念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1)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的素質教育觀念。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且使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不利於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實現從傳統教育中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到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教學觀念的轉變。
        (2)教師也要教育學生轉變學習觀念。根據現代教育學的觀點,課程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是“教師與課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課本——互動作用的結果”。教學和課程是開放性、互動性、互動性、對話性的,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傳遞知識,而且還具有探索知識、創造知識的意義。學習是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生不能滿足於知道是什麼,還要知道可能是什麼,這樣才能去創造一個可能的世界。在學習中,學生要主動選擇和探究,要增強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2.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習者不能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必須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這也就是說學生要學到紮實的知識,首先要有主動參與的意識。教師要意識到,教師是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僅僅教師有“學生是主體”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加強教育,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主體”。而學生的參與意識絕不是與生俱來的,這就需要教師精心的培養。
        二、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所必備的各種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因此,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要注意逐漸培養其自主學習的素質,在教學中逐漸滲透各種能力的培養。在這些能力中,自學能力是關鍵的,它關係著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成敗。除此之外,還應該注重其他能力的培養。 
        1.要培養自我激發學習動機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及時調整自己學習的理念與指導思想,激發“我要學”的學習動機,做自主學習的主人。
要指導學生主動確定學習目的,制訂具體的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在學習中體驗成功,並對已取得的成績進行自我獎勵等。 
        2.要培養自我識別能力。如指導學生通過章節測驗、學業考試瞭解自己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個性特點,瞭解自己的學習差異和學習風格,找到最適合自己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 
      3.要培養自我選擇能力。教育學生要善於選擇學習工具,從各種渠道獲取資訊,自主決定學習內容,靈活選擇學習材料,如要學會在網上尋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4.要培養自我組織規劃能力。計劃性是自主學習的保證,因此,學生科學、合理地自我組織、制訂學習計劃是非常重要的。 
        5.要培養自我培養能力。教育學生要主動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不僅要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對知識的思維和運用能力。要加強自律能力的培養,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行為、情感進行控制和調節,以保證計劃的實施。 
        6.要培養自我監控能力,即培養學生控制整個自我學習過程:識別—規劃—管理—評價—修改的能力。在學習中要嘗試自我識別、自我組織、自主選擇學習策略,要學會自我評價,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根據學習的實際情況調整學習的進度和方法,積極探索構建適合自己特點、最佳的自主學習模式的能力。 
        7.要培養協作學習能力。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學生主動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協作,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所學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互動。 
        三、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陣地,教師若能優化課堂教學,將有助於有效地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環境影響下建立起來的。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 
        2.鼓勵學生自我探究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已經養成了很強的依賴性,遇到問題,總要等著別人來解決,學習上缺乏主動性。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以各種方式鼓勵學生自我探究,幫助他們逐漸樹立起自信心。
        3.指導學生自學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在知識海洋裡獵取知識營養,能夠有主見地學習和具有較強的識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任重而道遠,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我們教師始終把培養學生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放在第一位,那麼我們的教育就會向校園外延伸,我們的學生也定會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