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外語教學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論文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 外語教學 教學策略
  論文摘 要:自主學習能力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大學外語教育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學生外語學習效果和實現終身學習的重要條件。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對外語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要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能使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學習”,“朝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應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標。 
   
  一、自主學習及自主學習能力 
   
  1.自主學習的定義 
  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learning autonomy的概念是在20世紀60年代關於培養學習者的終生學習技能和獨立學習能力的爭論中形成的。1981年,Holec把“自主學習”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界,並將其定義為“負責自己學習的能力”。Benson&Voller1997認為,自主學習這一概念的內涵至少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1學習者的學習完全依靠自己;2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可以學到或用到的一整套技能;3一種與生俱來的、卻被單調而重複的教育方式所抑制的能力;4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所行使的責任;5學習者確定自己學習目標的權力。Little1991認為,自主學習“從本質上說是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的心理關係問題,即一種超越、批判性的思考、決策以及獨立行動的能力”。研究者普遍認為這種能力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確定學習的目標;決定學習的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監控學習的過程,如節奏、時間、地點等;評估學習的效果。 
  2.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就是指學習者自己管理自己學習的各種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包括學習者自己對學習負責,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制訂學習計劃,自己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自己監控學習過程,自己評價學習效果等。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斃旖醴姨岢?在我國英語教學環境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應該包含五方面的內容:1瞭解教師的教學目的和要求;2確立學習目標與制訂學習計劃;3有效使用學習策略;4監控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5監控與評估學習的過程和效果。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 
   
  自主學習倡導學習者的自主性,自主學習意識是學習的前提條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高效的學習者,不只是為了提高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效果,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獲得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創造條件。因此,在新生入學起就有必要向學生闡明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喚醒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要讓學生明白,只有學習者本人才是學習的主人,要對自己的學習負主要責任。正如著名英國教育家West所說:“外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 
  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可以起到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激發學習動機、調整和控制教學的策略、評價教學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有關研究表明,“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誰都會認真地幹”。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行確定學習目標,可使他們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必須要由自己去努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