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黑板報標題

  植樹節小史新德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植樹節,植樹之風貫古今、遍五洲。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調查報告,植樹節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代的猶太人早就把每年一月份的後半月定為植樹節。195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作出建立“世界植樹節”的決議。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整理的 ,希望能夠幫助你們:

  :關於植樹節的標題

  :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

  :千重林山真寶庫;萬頃綠海活銀行。

  :植樹造林,青山不老;

  :種槐栽柳,富水長流。

  :一棵兩棵三棵,棵棵皆成棟樑材

  :植樹在當代,得宜在下代

  :樹木棵棵種,綠蔭點點陰

  :植樹造林,青山永不老;
 

 以植樹節為題的黑板報圖片

  :教你怎樣種樹

  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植樹活動。然而與此同時,也有不少訊息說,由於缺乏相關知識,每年植樹活動中能夠成活的樹很少,即使是有專業人員負責後期維護,栽種過程是否科學合理也是成活與否的關鍵因素。為此,我們專門採訪了北京植物園的魏鈺女士。

  在華北地區,3月中旬至4月下旬為種樹的最佳時段,最好選在陰天和降雨前進行。種植時,在確定好樹坑的位置後,可根據樹種根系情況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況決定樹坑的規格,一般應比根幅範圍或土球大,直徑應加寬40—100釐米,深度增加20—40釐米。

  樹坑的好壞對栽植質量和日後的生長髮育有很大影響,因此要格外注意。樹坑以圓柱形最好,以樹幹為圓心畫圈,沿圈邊向下垂直挖掘,直到達到規定深度,要保持上下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錐形或鍋底形,否則栽植踩實時會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翹,造成不舒展而影響樹木的生長。

  挖坑時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開放置,並按相應位置回填。如果是堅實的上壤或建築垃圾土則應該加大樹坑的直徑,並將坑底的土挖鬆;土質不好的應過篩或全部換土。在新填平和新堆土上挖坑時,應先在樹坑附近適當夯實,挖好後的坑底也適當踩實,以防栽完澆水后土塌樹斜。

  栽植時,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實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滿後再踩實一次,填好的土要與原根頸痕相平或略高3—5釐米。栽後應立即灌水,無雨天不要超過一晝夜就應澆上頭遍水。水一定要澆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於根系與土壤密接,才能確保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