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學習能力的培養淺談

      一、問題的提出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以探究性學習為基礎重構基礎教育課程已成為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突出特點。到20 世紀90 年代,各國將探究性學習作為變革學習方式的主要手段。我國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普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首次明確提出:在必修課的內容中安排“探究式課題”(12課題),並給出了教學目標。
        二、培養高中生數學探究式學習能力的實踐研究
        (一)前期調查
        筆者以四川省東汽八一中學高中學生為調查物件, 通過問卷調查(各年級分層抽樣的方式)和資料分析,筆者將高中生探究學習的現狀歸納如下:
         1.學生對探究學習興趣一般
        在調查的學生中, 非常喜歡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探究學習活動的學生只佔21.6% , 認為無所謂的佔55.1 %, 而有23.3%的學生不喜歡課堂中開展的探究活動。在教科書或參考書中遇到一些探究性問題時, 會主動去收集資訊, 查閱資料, 通過各種方法將問題解決的學生僅佔17.8% , 會去試試, 但遇到困難即放棄的學生佔72.3% , 還有9.9% 的學生根本不願去解決問題。
        2.年級越高, 探究學習開展的越少
        本來, 隨著年級的增高, 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獨立探究能力都相應得到較大的提高, 學生應該更可以進行探究學習。 然而, 事實並非如此。高一年級中, 教師在一學期中還會專門安排一些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而高二、高三由於分別要應付會考和高考, 課堂教學中專門的探究性活動就不再安排, 取而代之的是教師講題目, 分析試卷。 而在課外。 高一學生中, 有25. 3% 的學生會選擇一些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 而高二, 高三的學生中所佔的比例分別只有15. 6% 和6. 8% 。
        3.探究學習過程中障礙較多
        首先, 收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較弱。調查發現, 能多渠道收集資訊的同學只有32.3% , 認為能收集到有用資訊的佔25.8% 。能對收集來的資訊, 資料加以合理歸類, 分析提煉的同學佔23.5% 。其次, 缺乏必要的指導。當學生就一些探究式問題去請教老師時, 老師或是敷衍了事, 或是告訴學生不要深鑽, 還是多做幾個與考試有關的題目。 更不用說在探究方法等方面加以指導了。 教師的不重視, 也導致了學生漸漸地對探究學習失去了興趣。
        二、結果分析
        1.數學課堂缺乏真正的探究學習活動
        我國傳統的數學課堂裡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能做的是聽講, 記憶, 模仿, 機械的練習, 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主動探究學習。
      2.適宜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素材較少
        高中數學課程改革正在深入的開展, 探究學習也已被廣大師生所熟知。 可相應的教材改革顯得有些滯後, 尤其是適合開展探究學習的教材更是不多, 不少數學教材還是太注重形式化。
         3.過大的考試壓力和過重的教學任務阻礙探究性學習的開展
        師生和家長都特別關注數學成績,為了所謂的決戰高考成功, 教學任務不得不加重,書上的內容遠遠不夠, 還得加入許多參考書中的知識、技巧、方法。 這樣, 學生的負擔也相應的加重, 45 分鐘的課堂教學中, 學生除了機械的記憶、模仿、練習, 沒有多少可以自己學習、探索的空間。這麼短的教學時間, 這麼重的教學任務, 教師會引導學生開展“費時又費力”的探究性學習嗎?久而久之, 教師願灌, 學生願受,師生的探究激情都消失殆盡, 也無法體會到數學探究所帶來的快樂。
        三、培養探究式學習能力的對策及實踐
   我們數學教研組從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有計劃地進行了教學探索,並且取得了一些初期成果,教研成果獲四川省德陽市教科所校本科研成果一等獎。為了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力,倡導探究學習從機械被動的學習方式轉向主動積極的探究學習方式,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改革接受學習方式, 以趣引探, 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我們在“分期付款買房”的研究性學習中,讓學生做市場調查、訪談、上網查資料等,從而建立數列的數學模型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第二、授之以漁, 教給學生探究方法。我們在進行“三稜錐的性質”學習時,首先教給學生收集資料的方法(上網查金字塔的資料;到圖書館查相關圖書資料等。),再教給學生分析資訊的方法,最後由學生探究出三稜錐的有關性質。
        第三、 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和交流。我們在研究性學習課題 “多面體尤拉定理的發現”的教學中,先由教師提出問題:研究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正二十面體中,面數F、稜數E、頂點數V三者之間的數學關係。學生容易得出V+F=E+2的關係。我們把學生每5人分成一組,要求各組在一週內,利用網際網路或閱讀與數學家尤拉有關的科普文章,探索出“多面體尤拉定理”的完整證明過程,最後由各小組長作交流發言,通過對比,探索出比較好的證明方法。
        四、開展探究式學習評價的思考
        通過我們數學教研組近二年的實踐,我校學生學到了較為系統的探究方法,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考試的存在是必然的, 考試是對學生學習質量的檢查。 但我們不能把考試作為檢驗學生學習質量的唯一方式, 更不能使師生認為考試是唯一的終極目標。 我們應該注重評價的多元性。《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認為: 數學學習評價, 既要重視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又要重視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變化。 若我們真的能從新課改對學習的評價的精神出發, 建立合理的多元評價體系, 注重對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 擺脫考試至上的桎梏, 那麼師生定會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探究性學習中, 願意探究, 樂於探究。      2.適宜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素材較少
        高中數學課程改革正在深入的開展, 探究學習也已被廣大師生所熟知。 可相應的教材改革顯得有些滯後, 尤其是適合開展探究學習的教材更是不多, 不少數學教材還是太注重形式化。
         3.過大的考試壓力和過重的教學任務阻礙探究性學習的開展
        師生和家長都特別關注數學成績,為了所謂的決戰高考成功, 教學任務不得不加重,書上的內容遠遠不夠, 還得加入許多參考書中的知識、技巧、方法。 這樣, 學生的負擔也相應的加重, 45 分鐘的課堂教學中, 學生除了機械的記憶、模仿、練習, 沒有多少可以自己學習、探索的空間。這麼短的教學時間, 這麼重的教學任務, 教師會引導學生開展“費時又費力”的探究性學習嗎?久而久之, 教師願灌, 學生願受,師生的探究激情都消失殆盡, 也無法體會到數學探究所帶來的快樂。
        三、培養探究式學習能力的對策及實踐
   我們數學教研組從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有計劃地進行了教學探索,並且取得了一些初期成果,教研成果獲四川省德陽市教科所校本科研成果一等獎。為了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力,倡導探究學習從機械被動的學習方式轉向主動積極的探究學習方式,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改革接受學習方式, 以趣引探, 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我們在“分期付款買房”的研究性學習中,讓學生做市場調查、訪談、上網查資料等,從而建立數列的數學模型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第二、授之以漁, 教給學生探究方法。我們在進行“三稜錐的性質”學習時,首先教給學生收集資料的方法(上網查金字塔的資料;到圖書館查相關圖書資料等。),再教給學生分析資訊的方法,最後由學生探究出三稜錐的有關性質。
        第三、 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和交流。我們在研究性學習課題 “多面體尤拉定理的發現”的教學中,先由教師提出問題:研究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正二十面體中,面數F、稜數E、頂點數V三者之間的數學關係。學生容易得出V+F=E+2的關係。我們把學生每5人分成一組,要求各組在一週內,利用網際網路或閱讀與數學家尤拉有關的科普文章,探索出“多面體尤拉定理”的完整證明過程,最後由各小組長作交流發言,通過對比,探索出比較好的證明方法。
        四、開展探究式學習評價的思考
        通過我們數學教研組近二年的實踐,我校學生學到了較為系統的探究方法,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考試的存在是必然的, 考試是對學生學習質量的檢查。 但我們不能把考試作為檢驗學生學習質量的唯一方式, 更不能使師生認為考試是唯一的終極目標。 我們應該注重評價的多元性。《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認為: 數學學習評價, 既要重視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又要重視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變化。 若我們真的能從新課改對學習的評價的精神出發, 建立合理的多元評價體系, 注重對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 擺脫考試至上的桎梏, 那麼師生定會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探究性學習中, 願意探究, 樂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