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有哪些提高學習能力的方法

  只有提高了學習能力,才能從根源上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分數,這對於高中生的臨門一腳來說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中生提高學習能力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生提高學習能力的方法

  第一、知識上的查漏補缺

  所謂查漏補缺,就是找到在知識學習上的薄弱環節,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補充完善,讓知識的吸收全面化、系統化、有效化。

  總的來說,我們應該通過正錯答案對比分析,重點找到掌握不牢的知識點,而鞏固這個知識點,除了複習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外,還要做好知識的“精細加工”,做到舉一反三。

  有效鞏固薄弱知識,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做。比如說,英語學科可以製作單詞卡片,自己用稍硬一些的紙製作成便於攜帶的卡片,然後將英語單詞寫在卡片上,這樣可以做到隨時記憶難記的單詞,提高記憶效率。還可以建立各個學科的“錯題集”,尤其是瘸腿學科,也可以將老師講過的一些典型的、思路巧妙的、對自己有所啟發、讓自己有所領悟的例題,整理上去,但要記住,平時要及時整理和總結,多看、多思、多問!這樣可以快速彌補知識上的漏洞。一本或數本“錯題集”記滿以後,可以再重新整理,自己會做的可以刪去,不會做的可以保留,如此反覆,直至完全掌握!

  第二、注重學習方法和習慣的調整

  其實考試不僅僅是考察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檢驗學習方法或某方面的能力。通過考試也常常反映出來容易粗心、做題方法不對、不會審題、檢查等方面的不足,彌補這些不足對學習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讀題千萬不能走馬觀花、一目十行,更不能大意;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讀,去體會,去分析。

  無論是平時還是考試,我們都需要找到自己在學習方法或習慣方面的不足,及時糾正。而大的考試就是一次很好的機遇,因為考試中只有全身心投入,盡全力發揮,才能夠客觀地反映出問題,比如學習不夠踏實認真,容易浮躁特別是看到自己會做的題目沾沾自喜,容易掉以輕心,最終失分。這些問題背後反映的就是學習習慣與態度的問題,我們要想有針對性地解決,需要在平時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

  培養好的習慣,要有以下幾個步驟:1.逐漸培養自己對各個學科的興趣。2.心裡要清楚什麼是好習慣。3.堅持不懈的強化訓練,讓自己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

  一個優秀的學生要具備以下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與複習;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積極溶入課堂學習並做好筆記;多動腦,勤動手;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獨立完成作業並經常反醒。

  第三、分析自己的付出和收穫是否成正比

  一般來說,只要平時學習努力、做到考前認真複習,成績都會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其中也不乏意外:有的同學分數不低,但很有可能是靠投機取巧或吃老本得到的分數;有的同學學習明顯比前期努力了,但是還是沒有考好,這時也不要灰心,而要繼續努力,慢慢儲備知識,做到“厚積薄發”。所以,如果考了高分,不要只是一味高興,而應和自己的努力情況做對比,找老師瞭解平時的學習情況,弄清楚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這樣,可以讓自己持之以恆地努力學習下去。

  學習如同長跑,貴在持之以恆。長跑是耐力的比拼,開始跑在前頭的,也未必能笑到最後,一開始落在後邊的,最終不一定是失敗者。從來沒有這樣的人:高興了跑一陣子,累了就休息,然後再跑一陣子,就能輕鬆取得勝利。

  第四、正確對比,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最簡單的是縱向比較,即拿本次的成績與之前的成績對照,看是否比上次有進步。不僅從總成績上比,更要比到細處,具體到每科,細化到每科的知識點,如語文考試,上一次“基礎知識與運用”失分較多,而這次通過努力沒有丟掉太多的分,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另一種是橫向比較,拿卷面成績跟各檔次分數線比。舉例來說,語文、數學滿分150,而自己語文考110分,數學考98分,哪一科考得好?的確不好判斷,因為沒有參照物。這時可以把各檔次分數線作為參照,通過對比,幫助自己找到相對處弱勢的學科,及時補救,預防偏科。

  做了對比,我們既要找到不足,還要發現亮點,及時給自己打氣,這樣才更有信心和勇氣繼續進步。所以,進行考試分析時,一定要把亮點找出來,要把進步找出來,要把勁頭找出來,把考試當成學習的助力器,讓自己更加優秀、出類拔萃。

  高中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八大環節

  環節一:計劃管理——有規律

  1、長計劃,短安排。在制定一個相對較長期目標的同時,一定要制定一個短期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自己的實際,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達到了一個目標後,再製定下一個目標,循序漸進確保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地接力式實現。

  2、擠時間,講效率。重要的是進行時間上的通盤計劃,制定較為詳細的課後時間安排計劃表,課後時間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嚴格遵守。計劃表要按照時間和內容順序,把放學回家後自己的吃飯、休息、學習時間安排一下,學習時間以45分鐘為一節,中間休息10分鐘,下午第四節若為自習課也列入計劃表內,堅持下去,形成習慣。

  環節二:預習管理——爭主動

  1、讀:每科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教材,對不理解的內容標記下來,這是你明天上課要重點聽的內容。預習的目的是要形成問題,帶著問題聽課,當你的問題在腦中形成後,第二天聽課就會集中精力聽教師講這個地方。所以,發現不明白之處你要寫在預習本上――建立預習本。

  2、寫:預習時將模糊的、有障礙的、思維上的斷點***不明白之處***書寫下來――讀寫同步走。

  3、練:預習的最高層次是練習,預習要體現在練習上,就是做課後能體現雙基要求的練習題1到2道。做題時若你會做了,說明你的自學能力在提高,若不會做,沒關係,很正常,因為老師沒講。

  環節三:聽課管理——重效益

  聽課必須做到跟老師,抓重點,當堂懂。聽課時要跟著老師的思維走,不預習跟不上。跟老師的目的是抓重點,抓公共重點,如:定理、公式、單詞、句型……更重要的是抓自己個性化的重點,抓自己預習中不懂之處。事實證明:不預習當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預習後懂的則能在80%――90%左右。當堂沒聽懂的知識當堂問懂、研究懂――建立聽課筆記本。

  環節四:複習管理——講方法

  有效複習的核心是做到五個字:想、查、看、寫、說。

  1、想:即回想,回憶,是閉著眼睛想,在大腦中放電影。學生課後最需要做的就是是回想。此過程非常重要,幾乎所有清華生、北大生、高考狀元都是這樣做的。學生應在每天晚上臨睡前安排一定時間回想。

  2、查:回想是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最有效的複習方法,也是查漏補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時,有些會非常清楚地想出來,有些則模糊,甚至一點也想不起來。能想起來的,說明你已經很好地複習了一遍。通過這樣間隔性的2——3遍,幾乎終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來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從頭再學。

  3、看:即看課本,看聽課筆記。既要有面,更要有點。這個點,既包括課程內容上的重點,也包括回憶的時候沒有想起來、較模糊的“漏缺”點。

  4、寫:隨時記下重難點、漏缺點。一定要在筆記中把它詳細整理,並做上記號,以便總複習的時候,注意複習這部分內容。―建立複習本。

  5、說:就是複述。如:每天都複述一下自己學過的知識,每週末複述一下自己一週內學過的知識。聽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說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堅持2——3個月就會記憶力好,概括能力、領悟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增強,寫作能力突飛猛進。―此法用於預習和複習。

  環節五:作業管理——要自律

  1、不計時不作業:限時作業,記錄作業時間,與作業無關的事什麼也不做。比如:20分鐘寫完英語;25分鐘寫完數學……

  2、不復習不作業:先複習所學的內容,然後作業。

  3、遇到難題,百思不得,先放過,後攻堅。

  4、不檢查不作業:作業後必須檢查一遍。

  5、不小結不作業:寫完作業後,告訴自己學會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

  6、獨立作業忌抄襲。

  環節六:錯題管理——常反思

  有了錯題本和難題本就叫會考試,目的是為以後複習使用。錯題和難題反映著許多知識點的聯結,掌握了錯題和難題就等於把高分拿在手。

  建立錯題本和難題本可用16K的橫格本,每頁上下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題;第二部分是錯因;第三部分是改正確與舉一反三:正確即寫出正確答案,過了一個月複習時,搭眼一看還不會,就問自己:怎麼還不會?就要進一步查詢原因,這時舉一反三,將與本題相關的知識點或習題聯絡起來,寫下來。第四部分是歸納提醒:寫出錯題錯在什麼地方,如:錯在代數方面,則提醒自己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學或請教老師和同學。第五部分是複習次數:每隔一段時間要複習一次,怎麼複習?蓋住原題自己用腦子想。——此法比較適用於理科。

  環節七:難題管理——會溯源

  一般來說,難題之難多半在於題目所涉知識點眾多,知識點之間關係錯綜複雜,思維***及方法運用***跳躍性大、邏輯性強,因此,對於難題,建議用溯源的方法整理。一是查清楚題目所需知識清單,同步辨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絡;二是復原自己考試時的思維路徑,查“堵”點、“歧”點;三是藉助參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點疑點甚至是漏點。之後,同樣需要每隔一段時間複習與檢查一次。

  環節八:考試管理——抓重點

  用一張丟分統計表管理。按科目分為填空、選擇、計算、閱讀……專案。錯了、丟了多少分,用統計表說話,這樣,就能明白哪些是審題出了偏差,哪些是運算出了錯誤,是什麼知識點有問題,哪方面需改進和提高。用錯題本把錯題抄下來,每隔20天再做一遍,尤其是在考試前可找出重做。――考前拿出專門時間做錯題、難題本上的題。

  高中生最忌諱的錯誤學習方法

  NO1、一次性把作業搞定

  一口氣把所有作業都做完是好事嗎? 一次性把作業搞定只是一時的痛快,卻有可能會造成一個學期、一年、甚至整個中/高考的痛。老師佈置的是一個暑假的作業量,這需要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計劃來完成,是希望同學們不會因為假期娛樂影響學習狀態。

  一次性搞定作業的後果是:長時間不學習導致失去良好學習狀態,開學產生厭學心理;學習進度形成斷層,開學跟不上學習節奏,成績下降;本可以用來提高成績,卻浪費了整個暑假的時間;別人都在積極要求進步,補習、複習、預習,你卻用娛樂拉開了與別人的差距……

  建議把作業分量分時間做好計劃,每天學習一些,讓自己保持一個好的學習狀態,保證成績不下滑。

  NO2、只看喜歡的科目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準初三生身上,一年級和二年級的積累讓你找到了自己的優勢學科,複習和做題都比較輕鬆,你喜歡這種舒適感,所以對於那些艱澀難懂又毫無興趣的弱勢科目直接忽略。

  這樣的後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優勢學科不一定提高,但弱勢學科一定會更弱。暑假的大把時間完全可以用來克服自己的弱點,讓自己的優點越來越多。

  推薦每個學科平均分配學習時間,顧全大局的情況下,在計劃之外將自己的弱勢科目補習一下,一個假期過後,你將會發現雖然還會有強弱科目的區別,但是整體實力已經大大增強。對於高三生來講,這一點更要注意,喜歡的科目可以做提高訓練,弱勢科目多補習基礎,額外的時間用來提高弱勢科目的做題能力。

  NO3、只看書不思考

  很多同學把暑假拿來鞏固基礎,這一決定相當正確,但是要注意千萬不要只顧看書,不去思考也不去理解,最終後果是掃了一遍課本卻完全沒有任何提高,因為在不思考不理解的基礎上是很難有提高的,就連加深記憶也無法完全做到。

  思考可以幫助理解,更可以提升記憶效果。因此,希望大家在看書的同時,自己多思考,多總結,最好能夠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這才是真能能夠鞏固基礎的好辦法。在複習的時候,手上必備一隻筆,多寫、多劃、多總結。你是不是拿著課本,看著看著幹別的事去了……

  NO4、只做題不歸納總結

  很多學習好的同學是因為基礎好,所以暑假一到來,這一類優等生更多的把時間用在了做題上,但是做題有一個忌諱就是:只做題不歸納總結。

  建議同學們建立自己的錯題本或者歸納本,對於題型新穎、常見、重點的可以分類歸納,解題思路與方法也可以一併總結起來,可以幫助整理思路,考試時節省思考時間。哲學上有句話叫做:“人總是容易被同一塊石頭絆倒。”思維定式會讓同學們經常重複犯同一型別錯誤,因此建立錯題本很有必要,總結歸納會讓你加深記憶,對易錯點加強警惕。

  NO5、只做難題或者簡單題

  只做難題或者只做簡單題都不能有效提高成績,我們的學習中,往往是短板決定了你的高度,建議大家在保持優勢的基礎下,拿出多一點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弱科。關於做什麼樣的題,這就需要大家做好合理的學習計劃。

  另外,一、二年級的同學們在做題時也要避免這個錯誤。由簡如難易,由難入簡難,你收否能夠將難題簡單化,將簡題深入化?

  NO6、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是針對無規則的組合而執行的無奈方法,你還在用嗎?

  預習工作中,最簡單最保守的辦法是將課本上的重點知識背誦熟練,開學的學習中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但是死記硬背卻是一種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的學習方法。

  建議大家背誦英文單詞或片語時可以採用聯想記憶法,加入海量聽讀的成分,讓耳朵、嘴巴、大腦、眼睛、手都用起來。背誦古詩詞時要理解其表達的意思,背誦數理化的公式定理時要理解其推理過程。雖然這個過程用時多一點,但是記憶效果卻是最好的,可以減少重複記憶的次數,加深記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