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更新教學觀念,為創新教學打下基礎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是關鍵。教師要敢於衝破傳統的教學觀念的束縛,從應試教育的圈子裡跳出來。傳統的教育是一種守成性維持性的教育,重經驗、輕創新,教師憑經驗教學,形成思維、行為定勢,缺乏對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研究、創新。傳統教學還具有封閉性,只給學生“魚”而未授予學生“漁”,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教學創新所要體現的就是要變傳授式教學為研究性教學,變經驗教學為反思性教學,變封閉性教學為開放性教學,創新教育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強調學的主體意識,突出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將教學的重心和立足點轉移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上來,培養創新能力,必須拋棄傳統教學中壓抑挫傷人的創造潛能和個性的發揮、窒息人的創造意識形成的種種因素,並使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教學過程中。 
        二、改進教學方法,為創新教學提供條件
        目前,初中教學由於受中考應試教育的傳統思想的影響,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教師總是希望學校增加課時,延長教學時間;或者搞“題海戰術”,“大運動量”的練習來提高教學質量。但事與願違,“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未能有效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數學教學不應只是一種模式:“複習引進—講授新課 —練習鞏固—小結作業”更不能把教學模式八股化,應該從實際出發,以服務於學生學習主體為本,努力實現教學形式或教學手段的創新。如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們要樹立有效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促進學生持續發展。要把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轉化為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活動,把課堂內的教學延伸到課堂外,延伸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教學方法可以採取分散和收斂教學法、 反向思維教學法、實踐教學法、科際綜合教學法和打破定勢教學法等。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提出開放型題目,由學生分散思考,尋找答案;當學生的答案出現錯誤時,教師可以稍加點撥,繼續由學生討論糾正。也可以採取由學生提問、討論,最後由老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歸納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創新教學方法,使受教育者由消極的教育物件轉為能動 的教育主體,發揮他們在教育中的獨立性、自主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 想象力和思維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精講精練,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三、創造教學環境,為創新教學提供空間
        去過美國考察的中國教育界人士說,他們的學生上課時比較隨便,可以站著,可以坐著;可以隨便說話,可以隨便進出。中國的教學環境完全是兩碼事。美國式的開放式教學環境有它的好處,但弊端不少。不過,如果不適時、適度地開放一下我們的教學環境,也是不識時務的。教學環境應當為每個學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間,讓學生大膽甚至可以異想天開。要想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必須先從開放教學環境做起。首先要尊重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在教學中要儘量地尊重每一個學生,努力做到不體罰,不訓斥,不歧視,不諷刺,力求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一種積極、愉悅的課堂氛圍。其次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全過程 。傳統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參與,這樣教學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創造思維的形成。教師應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使之樂學、愛學,善於動手、動腦,勤於參加實踐,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使他們的各種潛能得以發揮。另外要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成才中的重要因素。一位名人說過,一個人的失敗其實質是自信心的喪失。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以表現的機會,並善於觀察和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予以肯定,讓他們感到“我行”、“我能”、“我是成功者”。讓他們不怕失敗,永遠充滿自信。使他們懂得,沒有自信心的人,一輩子也不可能獲得成功。
        四、加強各種思維的訓練,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要培養創新人才,必須對學生加強各種思維的訓練。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而教學中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思維訓練。在教給學生一般的思維方法的同時,注意尋找各種思維訓練的序列,使思維訓練循序漸進,就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所以,我們在各種教學中很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準確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也注意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形象思維、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等能力。這樣一來,就避免了由於單純傳授某種解題技巧而造成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的毛病。長此以往,學生的、審題能力、解題能力、運算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加強各種思維的訓練,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國,堅持數學教學的時代性與新穎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教師要具備全新的科研觀
        創新教育要求教師具有教強的教育科研能力,這是由創新教育本身充滿了創造性這一根本特徵所決定的。創新教育的物件具有主體性。教師勞動的物件主要是正在成長中的一代新人,其教育目的是將尚未成熟的人培養成為具有強烈主觀能動性的創造型人才。創新教育的手段具有創造性。教師的智慧結構,思維品質,個性特徵等是教師勞動工具中的“軟體”,而決定教育創新的根本因素正是這些“軟體”。現代教育家認為:合格的教師知道教什麼,優秀的教師知道怎麼教。創新教育的過程具有創造性。教育過程的實施,既需要教師根據物件的心理,生理的規律和特點來施教,更需要根據不同社會,不同時代的要求來安排教學內容。因此,教學不等於單純的教書,這裡既有知識轉化的藝術問題,又有培養不同個性的學生的問題。
        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點做法:
        1.在情境創設階段,開啟學生的思維大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是否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情境創設,就顯得尤為重要。新課伊始,我結合教學內容會盡量創設能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猜想的意境。並引導和鼓勵學生針對具體情境,自己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從具體問題去抽象成數學問題。因為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關注學生的質疑,是思維發展的重要一步。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促於學,這是一個迴圈上升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前奏時,可以設疑挑戰,根據教學需要,針對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於說出心中疑問,即使是“怪”問題,教師也不要訓斥、否定,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和思想上的閃光點、看到學生問題中的合理因素,及時糾正不合理部分。接著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去猜、去想,猜想問題的結論、猜想解題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識間的有機聯絡,從而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把各種各樣的想法都講出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推動其思維的主動性。
        2.在合作交流階段,撞擊學生的思維火花
        新課程標準不僅強調知識與技能的獲得,更強調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在教學每節新知時,我都在預設好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通過探索交流活動,發現和理解所學內容,點燃學生主動探索之火。正如著名心理學家魯賓斯指出的那樣,“任何思維,不認它是多麼抽象的和多麼理論的,都是從觀察分析經驗材料開始。”所以說,觀察是思維能力發展的門戶,一切思維的發展都是建立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學生們通過觀察,看清問題的實質;通過分析,弄懂問題的緣由。在難於突破的環節中,教師可以從旁指點,指點學生走出問題陷阱;也可以適當點撥,指導學生透過現象找出本質。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引”也要“引”的有水平,如“引”學生觀察分析;“引”學生大膽設問;“引”學生各抒己見;“引”學生充分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提供學生充裕的思考空間,給學生一個“悟”的過程,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集體研究”等形式開展活動,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探求真知,發現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