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鑑賞中提高鑑賞能力的方法有什麼

  按照美術發展的基本規律,進一步把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促進學生鑑賞與審美能力的提高。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提高鑑賞能力的方法:創設鑑賞作品的情境

  從某種意義上說,美術作品是情感的結晶。那些優秀的美術作品,在總體形式與結構的背後都蘊含著作者的豐富情感。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意蘊美。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審美直覺表層的心理活動刺激了學生的直覺,形成一定的連鎖反應,調動了學生生活中的體驗,激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

  從而要在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受到鑑賞作品的薰陶,接受審美思維的啟示,展開想象的翅膀,調動各種感覺器官,實現“通感”,教師應該利用一切的可能,或者採用電教法、描述法、情境教學法等手段來進行。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理論特別強調“虛靜”,它主張鑑賞藝術時既要虛廓心靈,又要凝神體驗。

  因此,在欣賞時不妨給學生播放一段音樂,或者創設某種藝術氛圍,這樣就讓學生的欣賞自然而然地進入審美狀態中。美術鑑賞要掙脫功利觀念和外界的干擾,在鑑賞氛圍中步入“神”與“物”創設的一種藝術氛圍中,就能讓學生的自然態度轉向審美的狀態,擺脫實用的功利觀念和外界的干擾,在濃烈的鑑賞氛圍中進入審美的藝術境界中。

  提高鑑賞能力的方法:關注鑑賞過程中體驗

  教育家誇美紐斯說:“個體的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學生在美術鑑賞的學習過程中應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作品,去發現美的東西,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去體驗美。在教學活動當中應為學生提供實際體驗的機會,引導學生充分去感受。

  例如:在教學“文藝復興美術”時,為了引導學生弄懂“文藝復興”這個概念,就在匯入環節中進行設計:當上課鈴響以後,請同學們關閉門窗,全體同學端正坐好,閉上眼睛不許說話,臉部不許有表情。平日裡生機勃勃的美術課堂突然變得一片寂靜,大概過了一分鐘宣佈遊戲結束,全班同學如釋重負,這時趁機引導學生描述剛才在遊戲中的感受,得到的盡是“壓抑”“恐怖”。

  老師這才告訴學生,剛過一分鐘你們就吃不消了,而歐洲人曾經在比這殘酷百倍的環境中整整煎熬了一千年!接著引導學生回顧歐洲中世紀的歷史,再剖析文藝復興實際上就是各個領域在中世紀千年壓抑後的一次全面爆發。這樣學生對於中世紀和文藝復興都有了一個初步的感性體驗,在之後的作品鑑賞學習中,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提高鑑賞能力的方法:辯證賞析中西藝術作品

  中國畫講究寫意,西方人專注寫實;中國人多用直覺去感悟藝術,西方人多以科學去理論藝術。藝術的表現手法和形式各不相同。如明代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圖》,這是一幅水墨淋漓的寫意花卉畫。在這裡徐渭並不是要逼真的再現一個自然物,而是把自然物作為抒發內心情感的形式。

  在這幅畫左上角的題詩點明瞭主題: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明珠被拋,懷才不遇的萬般愁緒躍然紙上,晶瑩的葡萄中沒有甜蜜的汁,只有苦澀的淚,這是一種情感的宣洩,從中可以窺見徐渭一生的坎坷歷程。如果是寫實的葡萄,你認為還能把他的內心世界表達得那麼淋漓盡致嗎?歐洲人在中世紀由於受封建集權和宗教神權的壓抑太久,於是打起了復興希臘羅馬文化的大旗,這是一個味道的歷史變革,高調宣揚人文主義,提倡個性解放乃至個人主義,在藝術上宣傳作品的世俗性。

  總之,在高中美術鑑賞教學中,美術教師就應該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善於挖掘學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和維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地與教師一起遨遊於璀璨的藝術海洋裡,共同感受、探討和鑑賞,使美術鑑賞課成為學生與教師共同感受美、領悟美的殿堂。

  正確的觀察方法是鑑賞美術作品的前提,也是形成敏銳洞察力的有效方法,只有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在鑑賞活動中做到有序、有法,從而提高觀察效果。例如:在鑑賞中國古代陶塑作品《說唱俑》時,就用多媒體把陶俑作品最具衝擊力的形態呈現出來,留給學生一段時間進行觀察後,請他們說說自己對作品的第一感受。